人有志向,人生才有目标,人生之路才有方向,人生才变得有意义。

有志向,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不误入歧途,如果意志不坚定,经不起外在的干扰、诱惑,照样会走入歧途,踏上不归路。

志向对人有多重要?

论语人生三种境界(什么都可以失去)(1)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取,而普通人的志向不能被夺去。

统帅三军的将帅是军队的首脑人物,如果失去了将帅,群龙无首,军队就会陷入混乱之中,一定会失败。所以,将帅是军队中的重点保护的对象,不能出半点差池。

“三军夺帅”应该说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没有可能。将帅即使他率领的士兵人数众多,如果军队的士兵没有像岳家军那样有坚定的复国意志,人心涣散,一战即溃,将帅就有被敌方夺取的可能。

论语人生三种境界(什么都可以失去)(2)

冷兵器时代,武艺高强的人,在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将敌统帅斩于马下也不是个例。

夺取一个人容易,因为可以靠外力征服来完成,但是夺人取一个人之志却是不容易的,这不是简单地靠外力就能够实现的。

孔子认为,一个普通的人,即使地位再卑微,有多么微不足道,如果他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外人不管采用什么手段,都夺不走他的意志。

革命战争年代,那些革命先烈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的志向不会丢。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进行威逼利诱,但是他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写下了绝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论语人生三种境界(什么都可以失去)(3)

人一旦有了正确的志向,就会有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会轻易妥。正是由于一个个革命英烈坚持“主义真”,面对残暴的敌人,心如磐石,毫不屈服,视死如归,这就是“志不可夺”的具体表现。

三军之帅很重要,但是失去了还可以再选一个接替,但是,军队的士兵丢掉了志向,就没有士气,没有战斗力可言,就会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

从“三军之帅可夺”与“匹夫之志不可夺”可以看出,三军能否坚守志向与地位高低没有关系,而与个人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志向在己不在人,自己不放弃,别人是夺不走的。有外力的干预,是被迫的,最终还是自己放弃的。

论语人生三种境界(什么都可以失去)(4)

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用土堆一座山,就差一筐土山就要可以堆成了,自己却停下来了,前功尽弃;平地堆山,只要自己坚持不懈,一筐筐地堆下去,就能堆起一座山。

成功与失败,完全在自己,不在他人。自己坚持了堆山的理想,堆土不止,就能成功;就是快要成功了,而自己却放弃了,注定会失败。

论语人生三种境界(什么都可以失去)(5)

实现理想是一个持续不断辛勤努力的过程。无论地位高低,也不论志向大小,有一点必须有,那就是志向要坚定不移,不因种种困难而懈怠,不因外力阻挠而改变,不因各种诱惑而放弃,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一定要坚持下去。

志向是人的精神主宰,什么都可以变,唯有志向不能变。肉体可以毁灭,但精神不能被毁灭,因为坚守志向而被毁灭,正好成就了一世的英名。

坚守志向,意志坚定,就有毅力,有拼劲,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论语人生三种境界(什么都可以失去)(6)

寓言故事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与强大的太阳、大山、大海相比,夸父、愚公、精卫都很渺小,力量也很弱小,但是他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坚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胜利,因而追日不止、挖山不止、填海不止。

有志则进,无志则止。只要理想信念坚定,光阴可以像流水一样无情地流走,为理想奋斗的决心不会随时间而逝去,就能不断进取,总有一天会积土成山。

只有自己志向明确,意志坚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险关。

#好书奇遇季##翘楚读书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子罕篇》: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普通的人,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