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饭饭妈

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刚一进门就看见她家孩子跪在客厅的中间,眼睛还湿漉漉的,看样子是刚被朋友教育过。

看到孩子这样挺不是滋味的,我走过去问了下朋友,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啦?朋友见到我问她,她,就开始不停地跟我叨叨叨孩子的事情。

原来朋友是因为她家孩子上次学校的模拟考试考,考的倒数第一,而生气发火。

朋友说想到这个事情就来气,不过后面朋友也反省了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自己平时对于孩子的管教太过于放松导致的。

为了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于是朋友就对孩子实行了严厉式教育。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那些用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也会变得更加优秀吗?可能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1)

看到朋友这样教育孩子,我就想到了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相信很多人一定都非常的了解,并且也深信不疑。

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已经不再用了,只有少数一部分人还在坚持,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再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真正意义。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2)

01

清·周希陶《增广贤文》节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1)“严父出孝子”的出处以及解释

当时周希陶说出这句话,其实也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下,他从家国以及家庭各个方面来探讨这种过分严厉,以及慈爱所产生的结果给众人以警示。

实际上这种观念在没有被提出之前,有人已经做到了,只是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方法而已。

大家如果爱好历史一定了解岳飞,他本身也是非常的优秀,但实际上他还有一个义子名叫岳云,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带领一些将领上阵杀敌。

试想一下,我们家里的孩子在12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是玩着手机打游戏,也有可能是每天从来不学习,这和上阵杀敌有着极其大的差别。

而一些人认为差别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岳飞本身教育的严厉性,导致自家孩子更加的优秀。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3)

(2)为何“慈母多败儿”?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人被他的妈妈宠爱有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性情就会变得更加娇惯。

即使是遇到其他人,内心也是没有尊重的想法,可是他和别人打架、谩骂别人、目中无人,作为母亲却从来没有教育过他,甚至没有让他认识到这种方式并不对,而是一味的去纵容他。

再后来因为他自身的欲望太强烈了于是他就开始偷盗、欺压别人。

长大后,他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蛮横霸道,不讲道理的人。

最后,他被抓了起来,并且判了死刑,在他临死之前,他让他的母亲来到他身边,并且在母亲俯身听他说话的时候,将母亲的耳朵咬掉,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吧!

然而孩子临死的时候,对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这全是你的错,在我小的时候对于我所犯的错误没有指正,一味的纵容,没想到现在我变成了这样,全都是你的错误”

这位母亲潸然泪下,但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从件事我们就能知道“慈母多败儿这个道理”,所以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想避免出现这样的过错,于是对孩子实行严厉式教育。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4)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5)

02

对“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产生的误解

很多人简单的认为,慈母多败儿,严父出孝子就是真正的教育方案,其实,这或许是一种误解。

按照我们上面所了解到的故事,其实在古人的意会当中,认为所谓的慈母就是过分的溺爱孩子,不考虑孩子个人的发展,而只关心孩子个人欲望。

这就像我们在现在生活中一些父母,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他们也不愿意去纠正,想让孩子自由的发展。

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娇惯,但是这种溺爱孩子的方式,只会让自家孩子变的更加没出息。

因为这里的慈母所表示的是溺爱,溺爱也是许多母亲都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真正的去考虑,所谓的慈母就一定会“败儿”,如果我们站在教育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懂得对待孩子并不是一味的溺爱孩子,宠爱孩子,而是要注意其中的尺度。

相信只会让孩子更加的优秀,而不至于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沉沦,变得更没出息。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6)

在很多父母的想法之中,所谓的“严父出孝子”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管教孩子,让孩子明白父亲的严厉。

真的是这样吗?显然并不是,因为很多人会把它误解为“棍棒式教育”。

如果父母过度的去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的心理受挫,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好处和作用,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和后果。

所以,这里的严父并不是打击,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给予他指导,让他不要走上歪路。一旦出现了决定性的错误,就可以旁敲侧击的帮助孩子协助孩子快速改正。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7)

03

作为父母,应如何正确把握“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对于父亲来说:

①给孩子制定适当的规则

父亲在家庭中起的一直就是一个“顶梁柱”的作用,那么在父亲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给予孩子一定的建议,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毕竟对于孩子而言,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话常说“大人吃过的盐,比小孩吃过的米都多,走过的路,也要比小孩走过的路更多”。

所以,大人说话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更何况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所给与的方向大部分也是为了孩子好的。

生活中孩子遇到一定的诱惑时,如果有严厉的父亲从中指引,相信也会给孩子更好的帮助。

比如说女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要懂得自爱,这些事父母就是应该告诉孩子。如果由父亲来传达,那么这种警示性的作用就更加强烈。

所以说所谓的“严厉”,并不是鼓励家长去打骂孩子,而是想让家长用最适合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8)

②在犯错误的时候进行惩罚

严厉在我们的想法之中就是严肃、严厉,其实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理解,严肃只是表情以及心境方面存在生人勿近,所谓真正的严厉,其实也是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

孩子犯错误之后,应该及时的去指出孩子的错误,不是一味的的包庇孩子。

最重要的是,这种所谓的成分可以让孩子不断的成长,甚至记住父亲的教导,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

▶对于母亲来说:

①爱孩子不是溺爱孩子

唐代李景让,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母亲叫郑氏。他们在正式结婚之后,丈夫留下了三个儿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用凄惨这两个字来描述他们的生活,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郑氏也没有考虑继续嫁给别人,而是费心地照顾自家孩子。

她教育出来的孩子都非常的优秀,因为平时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她也从来不去放纵孩子,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会像爸爸那样严厉的敲打孩子。

说到这个郑氏这样的教育方式,大家可能会觉得她不爱孩子,其实不是的,只是她把这种爱,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一直勉励在一起,或者对于孩子过分的放纵。

郑氏这种教育方式引起我们的遐想,如果父母懂得“溺爱不是爱是伤害”的道理,相信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更加优秀,更有成就。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9)

②严厉只会让孩子更无法感受爱

孩子从生下来之后,就一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就是孩子最依赖的人。

只是有些时候我们如果真的考虑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表现出来比较冷漠的状态,那么孩子也会有些不太适应。

实际上这种刻意表现出来的冷漠,会让亲子关系更加不融洽,甚至在说到感受的时候,孩子内心也会缺乏安全感。

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感也会越来越明显,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变得有隔阂,孩子可能也不会感受到父母这样做的真正意义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意。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10)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11)

04

★结语

我们一定要清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爸爸妈妈的作用对于孩子而言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父母考虑到“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就会根据自家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这样的标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爸爸妈妈要明白自己所担任的角色的意义,给孩子更好的体验,同时把孩子教育的更加优秀。

每个父母不是生来就是父母,也是通过学习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每个父母都是在育儿的道路中摸索经验,总结经验,才能把孩子的教育的更好更优秀的,只要有心相信父母都是能做到的。

另外,现在的社会时代不同了,老一辈的育儿经验可能不完全适合,现在的孩子,父母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获取更多的育儿收获,而不是一味的听从别人的说法。

因为每个孩子的“版本”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东西适合这个孩子,并不一定适合那个孩子,找到最合适自己孩子的,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严父出孝子真的对吗(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