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网红马斯克在推特分享了一堆关于心理学的知识:50个常见的认知偏差,并且配文:“应该从小就教给所有人”。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1)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有,在马斯克罗列的50条中,最常见却也最危险的,是确认偏差。

确认偏差指的是,人们会倾向于寻找与他们先前持有的信念相一致的信息,也更重视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输入,同时丢弃与此矛盾的信息。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2)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说它最常见,因为几乎人人都存在确认偏差,说它最危险,由于确认偏差的存在,我们难以接受任何与我们早已先入为主的思想相悖的信息。这会让人变得偏执武断,从而愈发无知;也会让人变得胆怯懦弱,丧失前进的勇气。

举个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相信每一个正在学习编程的小伙伴心中都有一个大厂梦。但是大厂,也就意味着门槛相对较高,因此很多人就在心里打了退堂鼓,因自己不是出身名校,学历不高,或是半路出家就认定自己大概率会被淘汰,一切都还没开始就已经在心里给了自己无数次的负面暗示,从此你的行动也会开始潜意识去认证你做不到了。

在此之后,看到任何相关信息,你都会更加关注并放大这些大厂在学历和专业等方面对于求职者的不友好,从而更加确信自己必将失败,然后就放弃了。而很多出身二本三本,甚至中途转行从零开始学习编程的小伙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逆袭大厂的例子,却通通被他们选择性忽略掉。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3)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而总是在这种先入为主地认为“我不行”的确认偏差的引导下,也会很容易引起另一种认知偏差:悲观偏见

悲观偏见来自于心理学中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即比起已经完成的任务,人们更容易记住未完成的任务。

忙碌了一天,你却苦恼地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计划中的事情没有做到,却忽略了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从而认为自己是个低效的人。

在确认偏差和悲观偏见的双重加持之下,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自卑,颓废,很轻易地就废掉了。

既然确认偏差如此可怕,那么我们要如何从中解脱出来呢?

很多小伙伴都有复盘的习惯,期望以此来逐步修正自身。可殊不知,这往往会让我们越陷越深。很多时候错误的产生都源于我们自身带有确认偏差的思维模式,采用同样的思维再去复盘,只会加深原有的错误想法,更加难以自拔。

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重新探索并建立一套更加正向、客观的思维模式。

具体要怎样做呢?

打破律师思维,培养证伪思维

我们的思维方式大体可以归结为两种:律师思维和科学家思维。

而确认偏差往往产生于律师思维。

律师思维概括来说,就是先下结论再去寻找证据。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的律师,都要提前将自己代入到其中一个立场,并与另一方对立,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证据,寻找一切能够证明自我观点并反驳对方的信息,而与之相反的信息则会被完全放弃。

因为在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的前提下我们就直接先入为主地确定了自己的结论,而之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就丧失了客观性,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就只会更加佐证了我们本来的观点,如果想法本就有失偏颇,这些信息只会让它偏得更厉害。

很多小伙伴都特别相信星座理论,而这恰恰就是一种确认偏差。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4)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看到星座的各种特点,我们会去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然后下意识地提取各种与这些特点相符的经历,而与之相悖的就被自动无视,选择性接收符合自己意愿的信息,令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偏颇,而这些偏向自己信念的信息只会不断强化自己相信的信念,令自己越来越相信星座。

打破确认偏差,我们需要摒弃原有的律师思维,转而去培养一种科学家思维。而科学家思维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证伪思维。

卡尔·波普尔曾说:“科学思维的本质是我们从不确信任何事。”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5)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这也是克服确认偏差最正确的态度,不轻信,不盲从。

当我们发掘自己十分相信某一种观点或想法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在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中,是不是有足以证明它是错误例子被自己忽略。

当然,而培养这种思维模式需要我们付出很大努力,因为人的天性如此:寻找支持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比寻找否认自己所相信的东西要容易得多。

倒逼自己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解决确认偏差,《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中提出了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带着预设去搜集信息,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去写作并确定论证的主题。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6)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其实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科学家思维是同一种原理,科学研究的结论必须由充足的实验数据得出,而不可能事先预设出结论,再通过实验论证,这样难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书中举了写作的例子:“解决认知偏差的问题需要分两步:首先把整个写作过程颠倒过来;其次把寻找证实性的事实转变为收集所有相关信息,而不去管它支持什么观点。”

无论写作还是思考,根据以往的习惯,我们会用事例去证明一个心中已经认定的想法。但确认偏差也就很容易因此而形成,所以,不妨转换重心,以收集信息为前提,当积累了足够多的信息,那么我们需要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自然涌现了。

积累足够多的知识

培养科学家思维,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信息,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不带偏见地去收集来自各方的知识。只有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才能拓展思维空间,从而让自己不偏执不盲从。

就像罗翔老师曾说的:“夜郎自大是无知者和好辩者的天性。”因为知识的贫乏,所以这类人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而确认偏差的引导,又让他们对自己本就偏误的想法深信不疑。

因此,摆脱确认偏差,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同时摘掉有色眼镜,用尊重谦虚和客观的态度去面对接收到的每一个知识,培养自己的包容心和进取心。

获取第一手资料

我们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的来源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人云亦云反而会让我们建立起错误认知,产生确认偏差,从根本上影响我们的判断。

现在流行投资理财,人们都渴望通过理财的方式获取额外的财富,但是多年以来,中国人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却始终被人诟病,甚至成为了脱口秀舞台上经久不衰的段子。

面对高风险的投资,我们往往决定得十分随意。买基金的小伙伴们不妨反思一下自身,你选择所持有基金的理由是什么?无外乎以下几种:支付宝首页推荐、基金K线图走势良好,周围朋友买它赚到了钱...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实际上,赔得最惨的往往也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支付宝推荐、K线图走势好,意味着你会买在高位,很可能马上就跌,你作为新鲜的韭菜进场立刻就被收割,而朋友的建议更是毫无根据。正是这些信息给了我们一种认知偏差,自己潜意识里就认为,有这么多利好的信息,那这支基金一定赚钱。

想要真正去了解一件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查。还是以基金为例,再决定买之前,我们是不是需要查阅一下相关企业的财报,最近业绩如何?所在行业如今是怎样的势头?以及整个经济形势是怎样的?此时进场会有怎样的局面?如果有起伏,是正常的波动还是遭受危机?

只有真正去努力了解它,我们才会得到更加接近真实的信息,接下来的操作才会更稳妥。

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但是也要避免迷失在信息中。只有自己亲自去探索,去查证,拿到第一手资料,才会更加贴近我们所真正需要的真相。

写在最后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头脑中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克服确认偏差,需要我们打破惯有的想法而建立起一套更加客观和包容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要有敢于去尝试的勇气。

纠错式教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确认偏差)(7)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还是说回开篇提到的大厂求职问题。学历当然是一项重要指标,但与其说是门槛,不如说是你在心中为自己设置的红线。

即使出身名校,想要入职大厂同样需要经过多轮的面试和考核,面临不断地筛选淘汰,能力永远大于学历。

如果你心怀梦想,就不要自己为自己凭空设置各种阻碍。你要做的,只是要不停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

不要因为确认偏差而画地为牢,自己为自己筑起高墙,从而平白错过了外面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