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为意大利航天员点赞。”这是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萨曼莎推特引用《兰亭集序》的回应。这位毛主席的小老乡还引用了伟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句子说,“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和和平利用外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文 | 海上客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读过没?没读过的话,有机会可以请意大利人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来教您!不过现在她没空——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呢。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1)

克里斯托福雷蒂于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发出推文截屏

克里斯托福雷蒂于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发了一条推特,分别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写了一段话。其实三种文字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什么意思?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01

还没明白?

也确实,克里斯托福雷蒂引用的是一段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来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如今的大白话来解释下吧:——

抬头可观看宇宙的浩大,低头可察看大地上万物品种门类的繁盛,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用来满足视觉和听觉所带来的享受,真是乐事啊。

当然,别别扭扭地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佳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文,或许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中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真要欣赏到这些文字之美,还得读原文。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2)

2021年,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成为第一位被任命为国际空间站指令长的欧洲女性

萨曼莎将原文贴在推特。海叔注意到,她是将原文,亦即这段文言文贴在了最上部分,然后贴了英文,而把自己的家乡话意大利语放在了最下面。这种态度,倒是有点中华传统文化虚心自谦的味道。图片配的则是三张太空摄影。据一些媒体报道称,据推测是她在空间站里“路过”中国上空时,从太空拍摄的中国渤海湾以及北京市的白天和夜景照片。

海叔要说,萨曼莎还真是中国通,不仅贴了这么一段俯仰天地、与太空对话有关的文言,且这段文章写于永和九年暮春,也就是公元353年的事了。而如今的中国一些地方,包括北京,正是十月小阳春的节气。虽是秋时,约略有点春意。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3)

10月13日,诸暨书法家斯多林临《兰亭集序》第一千三百八十四遍

海叔有个浙江朋友——书法家斯多林先生,可以说一辈子就喜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目前已经临写多少遍了呢?10月13日,就是萨曼莎发出推文之后不久,斯多林先生临写《兰亭集序》第一千三百八十四遍了!

当时,他还不知道萨曼莎发了这推文。但想来,他写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及至萨曼莎留在推特的那一段文字时,也是与天上飞着的萨曼莎有同感的吧。

至于萨曼莎在推特发出《兰亭集序》文字,海叔认为她绝不仅仅是在秀中文。1977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她,2001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在成为意大利空军首位女中尉和战斗机飞行员后,她又先后在法国国立高等航空航天学院、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学习,在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学习期间完成了关于固体火箭推进剂的硕士论文。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4)

萨曼莎曾在中国接受训练

2017年,萨曼莎曾前往中国航天员烟台海上训练基地,与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王亚平、叶光富等人进行过为期17天的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当时她的中文就已经非常流利了。想来,类似《兰亭集序》这样的文言文,不仅难不倒她,还反倒会令她感觉中华文化魅力之深。

因为她的各种学习经历,其实她除了母语意大利语之外,还精通英语、德语、俄语和中文。什么叫做精通呢?此前的例证是她能用中文接受采访,如今看来她起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02

萨曼莎为什么会学中文?其实和她学英文、德文、俄文一样,追求的是学以致用。要知道,美苏当年是人类航天两强。如今美俄仍然是人类航天事业的第一梯队强国。德国在欧洲来说也是整个欧洲航天事业的领头羊,或者说领跑者之一。而萨曼莎之所以学中文,自然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第一梯队有关。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5)

中国空间站操作界面全中文 图:央视画面截屏

曾到中国来参加航天训练的,也不仅仅是萨曼莎一位。2017年8月,在萨曼莎到烟台训练前,同样来自欧洲航天局的德国籍航天员马蒂亚斯·约瑟夫就已经在此完成了两项训练。其中一项训练,马蒂亚斯•约瑟夫与中国航天员叶光富一起完成。叶光富当时说:训练中,我和他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比如,从海里爬上救生艇的时候,他会托一下我的身体,我上去后会伸出手来拉他一把。”这样的沟通,据说也是用中文完成的。

约瑟夫称,自己早在2012年就来中国学习,自己的中文老师甚至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马天”。

既然如今中国空间站的操作界面是全中文的,未来,国外航天员到中国空间站工作,是否就该学习中文呢?有关这个问题,在美版知乎Quora上早已成了话题。譬如有人提问称——

“中国空间站只使用中文,是否说明该国非常自我封闭,使用‘非通用语言’以摆脱他国科学家?”

在海叔看来,这真是匪夷所思之问。中国空间中不用中文,难不成还用英文不成?

确实有人这么回答:“中国空间站不用中文用什么?”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当时接受采访,则如此解释——

操作界面使用航天员的母语,更有利于航天员的应急判断与操作,所以中国空间站将中文作为第一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参与或访问中国空间站。

其实,美国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也得学俄文。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6)

在俄乌危机、美俄势同水火之际,北京时间9月21日晚,3名俄罗斯籍宇航员与1名美国宇航员一起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为意大利航天员点赞。”这是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萨曼莎推特引用《兰亭集序》的回应。这位毛主席的小老乡还引用了伟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句子说,“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和和平利用外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0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都引起了世界瞩目。譬如萨曼莎还是位抖音爱好者,在国际空间站她不仅发推特,还发抖音。

但有时候,又会遇到这么一种人——譬如如今的英国首相利兹·特拉斯。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特拉斯当局正准备将中国对英国的关系定位为“威胁”,而此前,鲍里斯·约翰逊对中国的定位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再之前,特拉斯在任英国教育部政务次官的时候,倒是不反华,还特地跑到上海来,会计师出身的她对上海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特别感兴趣。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7)

特拉斯上海行,学习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方式方法

之后,在她的安排下,中英互派中小学教师到对方国度教学。上海派到英国去的有不少数学老师。

海叔最近听当年曾经接待过特拉斯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师大原校长张民选教授说,特拉斯当年那态度,根本看不出是想要与中国作对的。张民选还希望特拉斯能在上台以后,摈弃竞选语言,做到对华友好。这与毛宁于10月12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对特拉斯的寄语几乎一样。毛宁说:

“希望英国新政府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英关系,抱守‘中国威胁’的旧思维,只会害人害己、没有出路。”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8)

致辞者合影(第一排从左到右:印尼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参赞苏亚德、张民选、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旅部副主任李亚莹副主任;第二排从左到右:缅甸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杜欣玛泰、老挝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参赞靳达望

当然,在特拉斯如今当了首相,颇有点与当年南辕北辙且还没有回头之态时,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并没有停止。即使以中国的数学教育为例——10月12日下午,中国—东盟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东盟国家教育工作者‘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培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顺利开幕。这显示了中国教育的价值正更加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到。来自印尼、缅甸、老挝等国的外交官对中方给予的支持高度评价。

从这个角度再看萨曼莎的“游目骋怀”,这感觉,太美了,且感觉,未来会更美滋滋,因为这是一种美美与共的感觉啊!人类文化,没有国界的,只要是优秀文化,就不乏知音,难道不是吗?

萨曼莎年轻时(萨曼莎游目骋怀)(9)

斯多林临写第一千遍的《兰亭集序》作品,特别授权海上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