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有哪些大牛看过明朝那些事(黑他一个就够了)(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总有人拿朱瞻基爱斗蛐蛐的事诟病他。而且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朱瞻基不算个明君,说是他一手葬送了巅峰的大明。可这真的才是真正的历史吗?被称为大明黄金十年的仁宣之治都是子虚乌有的吗?

我们来分析下现在对于朱瞻基的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

评价一:蟋蟀天子

山际云开晓色,林间鸟弄春音。物意皆含春意,天心允合吾心。——朱瞻基

朱瞻基确实是一位非常爱玩的皇帝,不仅仅是被大家所熟知的“蟋蟀天子”,他还喜欢经常戏游(游玩)。著有《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其中收录了很多他写的诗,从这些诗中可以读出他经常游玩于禁苑(帝王的园林)山水之间:万岁山,太液池,芭蕉园……都在诗文及绘画中有所展现。由此还看得出这是位很有艺术造诣的皇帝,图为朱瞻基所作“三鼠图卷”:

有哪些大牛看过明朝那些事(黑他一个就够了)(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人评价“点墨写生,遂于宣和。”宣和就是宋徽宗,宋江起义时的那位皇帝,也是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抓走的那位。但这里就要为朱瞻基正个名了,人家虽然爱玩,但没有像宋徽宗那样荒废国事,也没有向乾隆修园林,下江南那样劳民伤财。所以谁还不能有点爱好了。难道像崇祯一样就好了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把本可以挽救的局势搞成那个样子。就像上学时总有那种该玩玩该闹闹,但数理化始终名列前茅的学霸;也有就知道闷头学习,没有特长,成绩一直中游的人。

评价二:与民休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

我们常常会歌颂汉武远征大漠,永乐五征蒙古的恢弘气势,认为他们是毫无争议的千古一帝,开疆拓土,扬我国威。每每谈及此处都激动万分,幻想自己能穿越过去,送他们一张世界地图,和他们一起称霸天下。那我们问题来了:就算真的能穿越,就一定会穿越成王侯将相,达官显贵吗?当下我们是漂泊异乡,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百姓,穿越回去大概率也是如此。什么千里疆土,万国来朝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每天能吃饱饭才是我们的目标。

我一直觉得古中国大部分时候都是虚假繁荣,上面万邦来朝,光彩夺目;下面是依然食不果腹的千千万万的百姓。就连盛唐时期,关中、河南这样的中原腹地依然有大量的百姓逃荒。当然我并不否定汉武永乐为中国广袤领土作出的卓越贡献,但中国古代百姓能有十年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确是宣德之功。

但由于仁宣两朝武备松弛,朱瞻基放弃交趾(今越南);收缩北部防线致使瓦剌做大做强,为土木堡之变埋下祸根。爷爷朱棣为明朝打下的优势在后世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也确是宣德之过。

评价三:为宦官作乱埋下祸根

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有哪些大牛看过明朝那些事(黑他一个就够了)(3)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举制度壮大了文官集团,明朝的文官集团可太“可怕”了,就爱和皇帝唱反调,皇帝玩几天蛐蛐就喜提个外号。除此之外,武宗要去南巡一群人跪在殿外抗议,吃个宴席还被骂,嘉靖想给他爹一个名号也要拉扯半天……这些人不仅有原则甚至是轴,像苍蝇一样每天盯着皇帝不放,就等着皇帝犯错。朱瞻基选择用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遂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掌印,票拟批红渐渐形成。其实像宦官及边疆的隐患,朱瞻基认为以自己的能力是完全压得住的,但遇到大儿子朱祁镇那样的水平或一些不作为的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我的看法是朱瞻基有些处理问题的方式确实缺乏远见。

有哪些大牛看过明朝那些事(黑他一个就够了)(4)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认为朱瞻基是明朝政治制度的半个缔造者。大明之所以成为人们心中的样子,除了太祖朱元璋开创的章法以外,朱瞻基也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内阁—司礼监辅政模式下的票拟和批红制度,地方巡抚制度(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以及啥事都喷的言官御史。我们在看明朝中后期的书籍或影视剧时,这些景象贯穿始终,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大明。而这些都是在朱瞻基时期成型的。

他是一个没有哪方面特别出色,但非常全面的皇帝。明朝皇帝的性格秉性几乎都能在朱瞻基身上体现出来:他可以像爷爷,太爷爷一样带兵打仗;也能像父亲一样仁政爱民;他爱玩蛐蛐,后世又有沉溺豹房的朱厚照,赛鲁班的木匠皇帝天启;他痴情于青梅竹马的孙皇后,后世又有宪宗朱见深独宠万奶妈,孝宗朱佑樘最早实行一夫一妻。

最后我用一句话评价是:“宣德皇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仁政爱民,但比较贪玩,缺乏远见,于千秋是毁誉参半,于人民是难得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