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感受风趣的语言,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八单元,最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感受语言的风趣与幽默。在三年级已经接受关于语言的学习要求。三年级的学习要求是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生动的语言,本单元是体会风趣的语言,这些算不算都是有新鲜感的句子呢?我认为是,所以说“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的称呼,并不只是指句子的修辞手法。

五年级下册二十一课杨氏之子笔记: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感受风趣的语言(1)

我们先来看《杨氏之子》的考查要点,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课文赏析的形式出现。结合课后题,发现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也是一个学习重点,除此之外,是对小古文本身的原文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小古文,本册有两篇小古文,前面的那篇《自相矛盾》已经学过了,这是本册的第2篇小古文。结合注释部分,可以疏通一下文意。

五年级下册二十一课杨氏之子笔记: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感受风趣的语言(2)

本课出现的人称代词比较多,所以,要仔细分析一下句子中省去的人称。“孔君平诣其父”这里的“其”,指的就是杨氏子。“为设果”我们可以理解为:()为()设果。结合文意,我们补充完整(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以示儿曰”这里省去的是孔指(杨梅)以示儿曰。结合注释,文意疏通应该不成问题,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需要注意的是古今异义的词语“惠”“家禽”等等。

接下来就是杨氏子这个孩子的人物形象了。

五年级下册二十一课杨氏之子笔记: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感受风趣的语言(3)

这个人物形象是必须要进行分析的,通过课文内容可知杨氏子是一个机敏聪慧的孩子,不仅机智善对,而且礼貌得体。当孔君平发出:此是君家果的难堪的结论时(这个结论,作为长辈,我感觉也有些失礼),杨氏子应声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很礼貌的回答,并没有直接回怼:孔雀非夫子家禽。足见杨氏子的聪慧之处。

这种论辩的文章,还是不建议孩子学习太多。做人处事要以诚相待,才能交到朋友,在言语上处处占上风的人(尤其是以此为小聪明,炫耀自己的口才的人),有哪个朋友会每天让你开他玩笑呢?在中国历史上,那种合纵连横,完全靠外交辞令的说客,还是尽量让孩子晚一点接触,至少可以判断是非,有一定的价值观才行,避免以油嘴滑舌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