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路。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干杯,而靠谱的人却会感染你如何进步!人最大幸运,不是捡钱,不是中奖,而是有人鼓励你、指引你、帮助你。

一文讲透真相却扎心了什么意思(一文讲透真相却扎心了)(1)

01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SIMPLE TITLE

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好的阐述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就像当代人,身为一个北京学生,处在中国的“中心”,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考个名校是应该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而对于那些身处农村的学生而言,考个好学校确实太难了,因为教育资源,学习环境以及自我的意识都落后与那些大城市的学生太多。并不是因为农村学生不努力,相反,农村学生比大城市的学生更能吃苦,但是他们没有得到好的教育资源,没有找到正确路径以致在学习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不难想象,如果我们成天生活在一个人们看电视、打麻将、游手好闲的环境里,会大概率地模仿出另一类言行和思维习惯。我们会不自觉地展现和身边人相似的言行,习惯接受高刺激和轻松浮浅的信息,静不下心阅读或思考。所以即使我们在学习上表现得很努力,也很难与他人一较高下,因为很多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可能早已习以为常。

老人们总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换言之,就是说七岁左右的时候你的行为和表现将决定着你人生今后的高度。而这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以致有人曾经说家庭环境决定一个性格成型的80%的因素,这句话一点没错。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父母相亲相爱,爷爷奶奶相敬如宾,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也会让你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生长在那些父母整天吵架或者已经离异的家庭环境中,多多少少都让你产生一个自卑内向的心态。而有知识背景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学习上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假设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富孩子,一个是穷孩子。 富孩子一出生就在一线城市,父母给他留一套800万的住房和200万的基金,总共1000万的资产;穷孩子是小镇青年,但人聪明,上进,通过考学也进入同一个一线城市。 你会发觉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两个小孩,由于出生的不同,穷孩子一辈子也追不是富孩子。 因为1000万的资产假设每年8%的资本回报,富孩子什么都不用做一年就能净得80万,穷孩子无论如何努力打工赚钱都赶不上富孩子的资本性收入。

凭什么人家爷孙三代人的努力,抵不过你寒窗苦读十年? 别人爷爷在刀口舔血闹革命的时候,你爷爷为了安稳躲在山沟里务农。别人父亲砸掉铁饭碗接受商业竞争的时候,你父亲为了求安稳在行将倒闭的工厂车间里按时上下班。 在一线城市拥有1000万资产,绝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别人爸爸的爸爸,和别人爸爸,两代人共同奋斗出来。如果全部推倒重来,对别人爷爷的奋斗公平吗?对别人爸爸的奋斗公平吗?

02

你要知道环境的力量其实远超个人努力。

SIMPLE TITLE

浙江大学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知名学府,2019年6月,它竟因几位宿管和保安的事迹被送上了新闻,因为这些宿管和保安展示了远超自己身份定位的追求和技能,进而被人们誉为浙大“扫地僧”,特别是两位宿舍管理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是玉泉校区老师公寓的宿管阿姨。她来到浙大后,被学校的学习氛围感染,便利用值班时间自学英语。在采访时她说:“看到你们楼层里人才济济,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学习,我好像错过了这个时代,我要再变成一个学习的人。”另一位宿管阿姨徐霞,2010年来到浙大,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她感受到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于是也学起了画画。她说:“孩子们那么优秀,我也不能拖了后腿!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行?”现在她不仅有不少拿得出手的绘画作品,还成了一位吉他小能手。当然还有其他“扫地僧”,他们或擅长画画,或精通摄影,或专攻根艺,或善赋诗词,或长于跑步,让人耳目一新。

环境赋予一个人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的力量其实远超个人努力,只是很多人会天然地无视或忽略这一点,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就自己,毕竟努力是看得见的,而环境因素却会因为自己身在其中而很难觉察。所以很多人要么麻木地生活,不知思变;要么盲目地努力,承受着事倍功半之痛。

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这几位宿管和保安并没有来到浙大,而是去了清洁公司或建筑工地(没有鄙视岗位的意思),他们会有这样的命运吗?或许有,但概率极低。毕竟光论努力程度的话,很多相同境遇的同龄人或许比他们付出得更多,却未必有他们的学习成就和生活希望。这正是环境赋予一个人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人产生变好的念头并愿意去努力,还能让这份努力的效果得到放大。

03

总结:

SIMPLE TITLE

这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孟子的母亲知晓了。她为了培养孩子,几度搬家,从墓地到集市,从集市到学堂,最终借助环境的力量将后代培养成才,生动诠释了借力环境的重要性。孟母三迁的典故早就告诉我们:移动到更好的环境中是借力“偷懒”的上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