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为流传的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无论是哪个版本,民国后典韦一直排在了第三位,人称古之恶来。小编年少时接触到典韦这个名字的时候,非常好奇。因为三国演义对于赵云,关羽,张飞等人的层层渲染,导致典韦在三国演义中的星光黯淡了不少。根据很多游戏的能力值展现,典韦的武力都是名列前茅的,于是更加想要去了解这样一位人物。

三国演义中曾经有诗赞之曰:“铁戟双提八十斤,威风凛凛镇乾坤。欲将英杰从头数,惟说当年有典韦。”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在三国志中都记载了典韦哪些事情,并且根据典韦的儿子典满,看看曹家给古之恶来的儿子封了哪些官。

一:为人报仇,无人敢近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去。永居近巿,一巿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典韦,是陈留己吾人。他长得相貌雄伟,还是位臂力过人,有志气,侠肝义胆的人。早年间襄邑的刘氏和睢阳的李永有所矛盾,典韦曾经和刘氏有旧,于是就打算仗义得帮助刘氏。李永曾经作过富春长,为官的他家中防备非常森然。因为李永家中作案的难度较大,所以他打算在门外偷袭,典韦于是驾着车,车上载着鸡酒,伪装成正在等人的样子。当李永出家门的时候,典韦用暗藏的匕首杀掉了李永和李永的妻子,为刘氏报仇。完成了行刺以后,典韦慢慢的走向了自己所驾的车,将藏在车里面的手戟取出,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各位看官可能要问为什么没人追杀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因为李永居住在闹市区,当时的人看到典韦行刺都已经吓傻了。众人反应过来以后,追杀的人有数百人,但是看到典韦的长相,行刺李永的手段,和在阳光下手持双戟逐渐离开的背影,没有人敢接近典韦。典韦走出去了四五里地,遇到了李永的人,典韦力战逃脱。因此典韦逐渐被各路豪杰所得知,虽有了名气,但却因招惹豪强,杀害官吏而逃亡。

典韦

在初平年间,张邈大举义兵,典韦就在被招募的大军中,他的部队属于司马赵宠(真的就叫这个名字,姓司马,不是官职司马)管辖。当时在不对中有一面牙门旗又高又沉,没有人能够将其举起,但是典韦一只手就将牙门旗举起,司马赵宠对他的力气而感到惊讶,于是慢慢被重视起来。不久后典韦加入了夏侯惇的军队,每次随从征战,都奋勇杀敌,战功显赫,于是被封为了司马(小编认为应该是军队中的别部司马)。

典韦真正大放光彩的就是在曹操讨伐吕布时的战役。当时曹操攻打吕布所在的城市濮阳,曹操趁吕布不在城中打算偷袭,夜里进攻,第二天早上成功攻破了。但是吕布的军队就屯驻在濮阳城西边四五十里的地方,曹操攻破城池以后,大军还未及时调整时,吕布率领援军到来,双方在城外共有三面交战点。吕布也亲自参加到了战争当中,双方从清晨一直打到了擦黑儿时分共计十多个回合。曹操军队渐渐的撑不下去了,于是曹操开始选召突击敌阵的精兵,典韦主动的加入了突袭部队,并且同被招募的有数十个人,他们每人穿着两件铠甲,并且将盾牌丢弃,只带着长矛和飞戟出战。这时吕布军队打算将曹军完全包围起来,曹操军队越来越需要一个突破口了。典韦和敢死队们杀向敌阵,吕布军用弓弩打算将这波敢死队射杀,但是典韦毫不畏惧,在成功躲掉箭雨的同时也接近了敌军,因双方部队交杂错乱,于是对方弓箭手停止攻击,并且步兵向前,打算一举歼灭典韦的敢死小部队。敌军慢慢接近,典韦告诉其他士兵敌军距离咱们十步再告诉我,于是自己暗暗将飞戟准备好,其他士兵说:“已经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再告诉我”,其他士兵都很惧怕,就告诉典韦敌军已经到了,于是典韦突然飞出自己暗暗准备好的飞戟,掷向了地方军队,对方应声倒地,想要围歼典韦部队的吕布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典韦的敢死队乘胜追击,虽然没有造成决定性的突破,但是对局部士气起到了鼓舞的作用。战斗接下来并没有再持续多长时间,吕布军队就主动撤退了,当时已经是日暮时分,曹操也率军回城了。

三:身先士卒,不拘小节

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於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典韦之死与曹操有关系吗(典韦舍命力保曹操)(1)

典韦

经过上一场战争,曹操可算是通过消耗支撑了下来,典韦曾因其壮举,于是拜为都尉,自此将其安排在随身左右,并且授予典韦亲兵数百人,典韦的职责也就是带领那亲兵围绕曹操的营帐做警备。

典韦不止自己武艺高强,他所挑选的将兵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每次参与到战争中时,经常身先士卒,在经过一定的战争且积累了一定的功绩后,被升为了校尉。典韦是一个忠义且性格谨慎的人,经常在曹操帐外整天警戒,而到了深夜,典韦的营帐就设置在曹操寝居地的附近。

典韦在饮食方面,不拘小节。他喜欢大吃大喝,每次所饮的酒和所吃的食物,都会比别人多很多。每次曹操赐给他的食物,都纵情的吃喝,边上有好多人侍奉典韦的饮食甚至于都忙不过来,曹操看后对典韦大加称赞。典韦喜欢使用一对巨大的双戟和长刀等兵器,在军队中人们用:“账下有一位壮士典韦,手提一对八十斤的戟”来描述他。

四:将星陨落,忠义流芳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馀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於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馀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馀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典韦之死与曹操有关系吗(典韦舍命力保曹操)(2)

典韦

众所周知,典韦去世的很早。有人说正是曹操害了他,也有人说是典韦贪酒。那我们根据三国志来详细了解一下典韦的最后一次出场。

曹操在南征荆州的路上,路过了宛城,张绣此时主动献城投降,曹操因此非常开心,邀请张绣及其将领摆设酒席,饮酒高歌。曹操在饮酒的同时,典韦就手持大斧站在曹操的身后,他所持大斧的刀刃约有一尺多长(巨斧),每当有人接近曹操或给曹操敬酒的时候,他都举起斧子目视对方。直到宴会结束以后,张绣及其将领也没有人敢仰视他。过了十几天后,张绣叛乱。

在这里,小编要根据三国志来还原一下为什么张绣要叛乱。首先,张绣有一个叔叔叫张济,张济早些年见就被箭矢射杀。曹操纳降张绣以后,纳了张济的妻子为妾,也就是张绣的婶儿,因此张绣非常记恨曹操。但是下文就和大家熟知的不一样了,曹操得知张绣对自己记恨以后,想要秘密干掉张绣,但是曹操的秘谋被张绣发现了,于是张绣才叛乱的。

张绣叛乱,采用的是偷袭曹操营帐的方式,曹操因为有所懈怠,于是被打了个措不及防,仓皇之下急忙逃走,这时候生命是第一位的,独自找了一匹马就飞奔而逃。宛城距离曹操最近的军事营寨较为遥远,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时间。那谁能为曹操争取逃生的时间呢?其实不只是典韦,还有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某(字安民,名不详)和一众忠心耿耿的士兵们。典韦主动在曹操离开的门前手持兵器站立,想用自己的肉身来为曹操争取更多的时间。典韦在门前越战越勇,曾经一度阻挡了敌军多次进攻,慢慢导致敌军不敢冒失向前。看到典韦如此神勇,叛军频频开始从别的门冲出追杀曹操。当时典韦身边尚有十几名死士,都冒死杀敌,以一当十,甚是壮观。叛军人数越来越多,典韦用长戟左杀右挡,曾经有一次典韦用武器横劈,有十多把敌军的长矛被摧毁。不久后,典韦身边的士兵死伤殆尽,而典韦也身受几十个创口,依旧与敌军短兵相接。这时敌军还想要抓活的,于是派了两个人想要活捉典韦,但是典韦力大无比,将前来的两个士兵用双臂分别夹在了手臂和腰之间,并将士兵杀死,其他的叛军看到了以后迟迟不敢向前。典韦看到了这种情况,自知无法活着逃脱,且要尽力为曹操争取更多逃跑的时间,于是他毅然决定向敌军发起反冲锋,敌军甚众,而典韦却只有他自己。典韦反冲锋又杀了数名叛军,最终创伤复发,瞪着眼睛大骂对方而死。直到典韦战死后,贼军才敢上前,割下典韦的首级,将他的首级在各军传看,且全军一起参看了典韦的尸体。

曹操成功逃到了舞阴之时,听说了典韦已经战死,于是悲伤欲绝,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曹操还派出了间谍将典韦的尸体偷运回来,葬在了襄邑地区,拜典韦的儿子典满为郎中。曹操的车驾每次路过典韦墓的时候,都会停下祭奠一番。曹操对典韦的思念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下去,曹操是不是还会想起那个曾经在自己左右的古之恶来,于是又拜典满为司马,并且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做事。现在大家都认为是曹操将典满养于自家中,但根据三国志的“引自近”还真心猜测不出具体情况,如果采用意译的方法,应该是留在自己身边办差了。曹丕称帝以后,封典满为都尉,又赐予他关内侯。

五:典满官位并不高

小编最近除了复习三国志以外,还在拜读刘太祥先生所著的《汉代政治文明》一书。小编(全网统一名称:只聊三国)不才,对于典韦的儿子典满三次晋封的官职有自己的一丝丝看法。小编想要探究一下典满逐次升官到底有多大。

典韦之死与曹操有关系吗(典韦舍命力保曹操)(3)

典韦

首先我们设定一个前提,典满的官职是越升越大的。清楚了这个前提后咱们继续往下看。

典满第一次被封为的是郎中,据小编分析肯定不是皇帝身边的问询机构人员。而这个郎中很有可能是曹操当时官职属下的郎中,从属于中央长官的一个管理陪从,侍卫,问询机构的成员之一,郎中在秦汉时期还有一个专门的职位就是侍卫。综上所述,典满被封的郎中应该还是他爹的老本行,不知是性质不同还是许褚上位,对于典满并没有过多记载。

第二次被封为了司马,这个司马当然不是朝廷中位极人臣之一的司马,也不是汉朝大将军下属的军司马。而此处应该是军职的司马,根据陈寿老先生的一贯作风,此处的司马专有名词为别部司马。别部司马顾名思义,就是一定范围内的领军将官,相当于东吴孙策称侯后帐下陈武的官职大小一样,按照三国演义来说就是一位部将。而这位部将可大可小,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其实官职也并不大。

典满最后一次受封为都尉,这个也是军事官职,原先主要任务是在太守之下,辅助太守管理军事相关。但是都尉在东汉时的地位直线下滑,他的职能逐渐被太守吞并,在魏晋时期达到历史最低点。如果套用九品中正的官职作为参考,都尉的位置应该是五品(东汉)到七品(晋)之间,地位逐渐下降,官职逐渐虚化。

而典满被赐予的关内侯也是很有文章的,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二十等爵制度,汉承秦制,爵位传统也传承了下来。而关内侯,是二十等爵制度中第十九等级,其实是正数第二大的爵位。这个爵位一般享有的待遇是,有称号,没有实际的封国,依据战功会赐予一部分的食邑,可以根据食邑户数来收取一定的租税之权。但在魏晋时期,关内侯逐渐形成虚封的习惯,基本上就是有名无实了。西汉时曾有卫青和苏武受封关内侯,而曹魏封蒋济,典满(曹丕登基初),钟会(曹髦登基初)等人为关内侯,虽然钟会大名鼎鼎,但是封侯时间却在他立功之前。再相对比回著名的卫青和苏武等人,小编只想表达关内侯的职位重要性随着汉朝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时间的流逝,逐渐并不“值钱”了。

典韦一生忠心护主,为曹操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实乃一英雄也。后人亦有诗赞之曰:“守护中军帐,英雄独典韦。闻风皆胆裂,望影总魂飞。 猿臂持双戟,彪躯挂铁衣。淯河鏖战死,千古显神机。”

而典韦的儿子典满官职一直居于闲职且晋升较慢,可能是因为并无功劳,也许是因为许褚的上位所带来的影响,兴许是为了持续将其保护于殿堂,或者是时间真的让典韦的星光黯淡了一些吧。

历史烟云,解释权,应该是各位看官的。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由全网统一帐号:“只聊三国”原创。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近期本人已开展全网维权,请君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