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1)

马的头部是大脑中枢神经集中的部位,同时也有着众多的感官器官,指挥和协调着马匹全身各系统的工作。我国多部古典相马著作对头部鉴定都予以极度的重视,《齐民要术》中写到“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司牧安骥集》里也在第一章就提到“马头欲得高,峻如削成”。可以说,头部是一匹马展现其体质、气质的重要部分,对于头部的鉴别十分重要。而头部的大小、位置也与马匹的运动有重要联系,在马的运动过程中,头部和颈部共同构建呈一个杠杆,通过头部的位置变动影响着马体重心的变化,使其身体发生各种变动,进而影响了马匹的整体运动。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2)

一、 头部大小

马头的大小受全身骨骼发育的影响,其形状、重量都会影响马的工作性能。马头小则轻,一般相对也更加精致秀气,大部分是干燥细致的品种;大而重的头一般则相对厚重,多为粗糙湿润的品种。《齐民要术》中提到的“三羸五驽”的失格当中,一羸就是大头小颈,所以,作为乘骑马来说,小头的马要优于大头马。当前一般将头部与颈部进行比较,进而分成三类头型:(1)大头:头长大于颈长;(2)小头:头长小于颈长;(3)中等头:头长约等于颈长。(注:头长测定指从项顶至鼻端连线间的距离)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3)

二、 头部形状

马头由于骨骼发育和遗传基因影响,侧望可分成以下几种不同形状:

(1)直头:侧望由额部至鼻端呈一条直线,除却有些具有特定头型特征的品种,是大多数品种马的理想头型。

(2)兔头:额部至鼻端呈弓起形状,多为挽用品种。

(3)半兔头:额部平直,在鼻梁处弓起,多为挽用或乘挽兼用马,一些温血品种中也有出现。

(4)凹头:额部和鼻梁间略微凹陷,是阿拉伯马的理想头型,其他大部分马为不良头型,少数品种允许出现。

(5)楔头:额部正常,但鼻梁和口唇部细小,上下沿呈斜线,侧望形如木楔,大体呈三角形,在我国地方马种多有出现。

(6)羊头:额部突起,如同山羊,属于不良头型。

(7)条形头:额部、下颌部均发育不良,侧望呈长条状,我国南方矮马品种较多。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4)

三、头部各部位鉴定

(1)项:项部以枕骨嵴和第一颈椎为基础。项长则一般头颈结合较好,耳下距离较宽,如同时伴有宽颌凹则头颈伸缩性好,灵活性强,利于发挥速力。项如果过短,则头部的运动能力会受到限制。轻型马相对来说项较长,肌肉发达;重型马的项则相对较宽,颈部肌肉发达,附着有力。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5)

(2)头础:头部与项部的结合部,界限应分明。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6)

(3)耳:耳应尖小竖直,间距稍近,耳廓分明,形状宜如刀削竹筒状,转动灵活。如《相良马宝金篇》里所说“耳如杨叶裁杉竹”一般。耳也是马品种特征表现比较突出的部位,一般来说重型马的耳相对轻型马较短,原始品种相对培育品种较短。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7)

(4)眼:“三十二相眼为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也是观察马品种特征、健康状况和气质的重要器官。马眼应大而明亮,眼脸薄且紧致。结膜应呈粉红色,稍显湿润。眼距宽(眼距宽则额部发育良好),眼球稍外凸,转动灵活;俗语所说的“眼如悬铃”“龙颅突目”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上悍、烈悍的马眼睛有神明亮,中悍、下悍的马眼神相对温和平静。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8)

(5)鼻:除却部分品种鼻梁弓起,大部分品种要求鼻梁平直。鼻孔应以大为宜,鼻翼外张,薄而灵敏,鼻粘膜呈粉红色,呼吸系统发达,对马速力、耐力都有帮助。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9)

(6)颌凹:即槽口,为马下颌两后角间的凹陷部位,是马头颈结合的重要部位,马的呼吸道、食道均从此经过。颌凹宜宽,10cm以上为宜,如颌凹过窄则容易造成呼吸不畅或饮食困难。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10)

(7)口腔:马上下颌骨应位置端正,牙齿咬合紧密,没有“天包地”(上长下短)或“地包天”(上短下长)的现象。牙齿整齐洁白,坚实耐磨,齿龈和颚部纹理层次鲜明,色泽鲜艳,口腔黏膜红润,舌体薄而长,略呈方形为佳。

马头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