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四川乐至,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故乡,典型的川中丘陵插花式贫困地区,近年来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系列创新探索似号角声声,一丝丝经验成效如旌旗猎猎,先后两次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87个贫困村,位居全省片区外贫困村数第4;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位居全省片区外贫困人口数第10……2019年,乐至县所有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被消灭的背后,是怎样的“绣花功”?8月26日,恰逢陈毅元帅诞辰119周年纪念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乐至,见证“诗意生活”,寻找“脱贫密码”。
从左往右:肖勇、吴乐意、张耀、吴成茂、陆佳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陈远扬
8月26日,四川乐至县东山镇,绿油油的桑田一眼望不到边。
三元庙村的一间蚕丝被加工房里,26岁的肖勇正在修机器。“才做了4床被子,机器就‘扯拐’了。”天气太热,他光着膀子,蹲在机器前,这边看看,那边敲敲。搞了半天,还是不行,肖勇并不着急,“和我们刚回来的时候比,这点挫折算什么?”
肖勇光着膀子,在蚕丝被加工房修机器
“好不容易脱了‘农皮’,还要回来刨土巴?”“每月1万多的工资说不要就不要?‘青勾子’娃娃不知天高地厚!”“养蚕这么辛苦,他们咋可能干得下来?”……2018年,肖勇、吴乐意、陆佳、吴成茂、张耀这5个90后理工科大学生刚回乡养蚕时,包括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说他们“疯了”。
如今,在“疯”了两年之后,这5个90后“养蚕哥”究竟疯出了什么名堂?他们的经历背后,又折射出了怎样的山乡变化?
现场
村里5个“养蚕哥” 原来都是理工男
试了几次后,肖勇掏出手机,打给了机器的售后人员。“最近蚕丝被订单多,得赶快修好。”一边催促对方快来,肖勇一边忙起其他活,理丝、拉伸……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就像一个专业的熟练工人,一点也看不出大学的专业是道路与桥梁,更看不出在此之前曾是一名IT男。
肖勇是5个回乡养蚕的大学生之一,也是他们的领头人。5个人一共流转了700亩土地,种上桑树、建起蚕房、蚕丝被加工厂。其中,除了养蚕卖茧外,肖勇和吴乐意合伙,还加工蚕丝被,其他3个人则是单干,张耀种蛋白桑、茶叶桑,套种蔬菜,陆佳搞养殖,喂桑叶鸡,吴成茂种果桑,准备做桑葚酒。
肖勇在蚕房里看蚕
5个人都是乐至人。县城不大,有的是初、高中同学,有的又是大学同学,一来二去就都成了好兄弟。实际上,在回乡养蚕前,5个人都有着收入不错的工作。
肖勇在德阳做一份网络编程的工作,月入过万。陆佳在两所大学里分别开了通信营业厅,平均月收入也有1万多。有些胖胖的张耀在成都搞金融,自己还开过借贷中介公司,收入不是太稳定,少则几千,多则过万。吴乐意也是搞金融、卖信用卡,一个月工资六、七千。25岁的吴成茂稍不一样,学工程造价的他,大学时就参军入了伍。
初衷
把酒话桑麻 创业还能照顾爸妈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将这5只“金凤凰”引回乡的,却是桑树。但其实,5个人大学都是理工科,和农林业一点都不沾边。那为什么要回乡养蚕?
“一开始,挺偶然。”2018年的一天,肖勇在装修房子时,认识了在三元庙村做蚕桑文化主题农家乐的邓如涛。和邓如涛的接触,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发现家乡的蚕桑产业,蕴藏着很多机会,大有可为。”
“乐至有上千年的养蚕史,说明这里适合养蚕。又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家家户户都养蚕,招人也好招。”肖勇如数家珍,尤其是近两年,县上着力打造“中国桑都”,产业扶持力度很大。“再加上那几年,茧价出奇的好,55元一公斤,养一张(计量单位,约2.5万只)蚕纯利润能有1300多元。”
三元庙村成片的桑田
“干不?”“干吧!”肖勇将想法抛出,点燃了大家创业的火种——张耀和吴乐意觉得搞金融不稳定,陆佳觉得开通信营业厅不是长久之计,吴成茂退伍后正准备找事谋生计。而肖勇就是想回老家照顾父母,乡下空气也好,没有城市喧嚣。
抛出想法的当晚,张耀就找到肖勇,两人抱着酒瓶聊了很久。第二天,张耀就跟着肖勇回村里看地去了。
挫折
刚开始阻力重重 扩大规模遇价格暴跌
“行动力真的很强。”当初带着大学生们看地的村支书邓祖明,对几个小伙子印象很深,“几个20多岁的大学生要来养蚕,我都很吃惊。”最开始,邓祖明也对他们有过怀疑,会不会就是一时头脑发热,干着玩的呢?
尽管看过地没多久,土地就真的流转了,但质疑仍不绝于耳,甚至还有各种“绊子”。“这家说少给他们算了流转费,那家又说砍了他们的树,有些已经流转的土地,还给你种起红苕。”张耀说,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也让他们十分头大,“处理这些事情,不仅花钱,更花时间”。
直到2019年3月,一切准备工作完毕,肖勇等人才正式进场。
肖勇的蚕房(蓝色棚盖)掩映在绿油油的桑田里
桑树是栽下去了,自己却不懂养蚕,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学!”肖勇一番比较下来,找贫困户吴光凤帮忙,指导养了两张试验蚕,“吴孃养蚕养得好,每天做完厂房的活路后,就来看吴孃养蚕。”慢慢的,技术学会了,茧房收拾好了,种下的桑树也长起来了。
2020年,肖勇等人扩大了规模,一季就养了10多张。可谁知,受新冠疫情影响,茧价大幅下跌至20多元一公斤。“当初就考虑过茧价会有波动,所以我们都有做延伸产业的计划,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这让肖勇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肖勇的一间蚕房里,养了10张地面蚕
坚持
政府帮忙渡难关 憧憬“桑都”未来
短暂的失落后,5个年轻人还是想开了。“茧价不好,我们就屯起来自己用,反正做蚕丝被本身就需要。”肖勇相信,疫情总会过去,茧价慢慢就会回暖。
信心的恢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府的扶持。肖勇掰着指头大致算了一下,他们创业以来,相关部门帮忙争取的补助资金,已经陆陆续续到了170多万元。养蚕的过程中,蚕桑站也一直提供技术指导,还给他们补贴了蚕种和消毒物资。
“政府部门还帮忙修建了作业道。”张耀挥手往桑田那边一划拉,“下一步,他们还会在园区里,再新建6.5公里的作业道。”
肖勇五人走在乡道上
当然,让5人心里最有底气的,还是乐至县蚕桑产业的未来。
如今,乐至县的蚕桑产业,不再只局限于最基础的养蚕卖茧,而形成了集种、茧、丝、桑资源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县养蚕农户有2.1万户,很多人都靠养蚕脱了贫。此外,乐至在传统蚕业的基础上,还在做强蚕桑文旅经济,加快蚕桑产业园区的提档升级,重点打造桑海长廊、蚕桑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
快到中午,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汗流浃背。陆佳还骑着三轮车,一趟趟地来回拉桑叶。“蚕要吃,鸡要喂,桑叶都摘不赢,自己就多干点。”陆佳风风火火,浑身脏兮兮地也浑不在意。三轮车蹬得飞快,黝黑的胳膊在阳光下发着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