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常识 今天

迦太基怎么败给罗马(迦太基对抗罗马)(1)

公元前211年,24岁的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推开了元老院的大门。在年已64岁的费边等元老的眼里,这位24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像个未成年人,他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西班牙战线的总指挥官,代替这一年在西班牙战死于汉尼拔弟弟手下的父亲和叔叔完成任务。

对这位年轻人的话,在场的元老院议员几乎没有人当真。从年轻人的经历来看,他只在一年前担任过按察官,而且是离资格年龄尚差7岁,因为深受民众喜爱元老院才破例同意的。参加过的战斗也只有提契诺战役和两年后的坎尼会战。最主要的是,他不是元老院议员,因为,他不到30岁没有资格加入元老院。把一个战略单位的两个军团交给这样一个人担任总指挥,在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尚未有过先例。但第二年,即公元前210年,罗马决定在各个战场投入共计21个军团,需要11位指挥官,已经确定10人(都在40岁以上),只差西班牙战线的指挥官尚未定下来。元老院一时找不到条件符合、年龄又在40岁以上的将领来担当这一重任。西庇阿的家族是古罗马六大最显赫的贵族氏族之一,西庇阿高贵的举止和激情的演说又深受民众喜爱,最后元老院决定让西庇阿试试,为此,首先任命他为前法务官,尽管他从未担任过法务官,然后授予他两个军团的绝对指挥权。

西庇阿虽然年轻,但却是后世公认的天才将领。如果说亚历山大大帝最优秀的弟子是汉尼拔的话,那么,汉尼拔最优秀的弟子正是这位西庇阿。他虽小汉尼拔12岁,而且是伴随着汉尼拔深入意大利本土攻无不克的征战中成长,罗马不断的败迹深深刺激了他,却也让他深得汉尼拔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精髓,从而使他终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迦太基怎么败给罗马(迦太基对抗罗马)(2)

第一,西庇阿与汉尼拔一样,非常重视信息的获取和间谍的应用。无论是他到任西班牙战线最高指挥官伊始,还是此后率军深入迦太基本土征战,他都非常重视收集所征战地区,包括地形、气候、原住民部落的分布情况、迦太基军队所在的位置、兵力部署等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作战计划。

第二,西庇阿和汉尼拔一样,也把分化瓦解迦太基人在西班牙建构的同盟作为其重要的战略支撑。他针对迦太基人对西班牙原住民不是釆用高压手段就是用金钱收买的特点,对原住民釆用怀柔政策。例如,西庇阿在攻克“新迦太基”之后,把投降的守兵和全体居民集中起来分成三组,分别是男人组、匠人组和妇女儿童组。妇女儿童当即可以回家,无须赎金,也不必为奴。男人组作为罗马战船的划桨手服务于罗马军队;匠人组据说有2000多人,作为罗马军队的工兵为罗马军服务;与此同时,向男人组和匠人组承诺把迦太基军赶出西班牙的那一天,他们就可以回家。作为俘虏,送往罗马的只有城内迦太基人中的有权有势者。对于迦太基军队为了确保在当地雇用的西班牙土著部族的忠诚,扣押的由各部族酋长的儿子或女儿构成的约300名人质,西庇阿一个个抚摸着这些孩子的脑袋,让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信,请求父母和罗马建立同盟关系;并承诺自己一定会送他们回到各自的父母身边。

一个更感人的故事是,城里有一位年轻姑娘,长得很漂亮,非常引人注目。城里的长老们感谢西庇阿的仁厚,尽管这个姑娘已有婚约,还是要把她送给西庇阿。对此,这位26岁的胜利者微笑着说:“作为个人,再也没有比这更令我高兴的礼物了。但是作为战争期间的指挥官,没有比这更令我感到为难的礼物了。”他让这位姑娘回到了未婚夫的身边,为此,大家感激不尽,因为西庇阿并非年已古稀,而是恰逢二十几岁的盛年啊。如此,罗马士兵甚至不带武器,一个人走在“新迦太基”街上也绝对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维克拉战役大胜迦太基军队,得知俘虏中一少年士兵的叔父是受雇于迦太基军队的努米底亚王子兼任骑兵队队长马西尼萨,也正是三年前致死西庇阿父亲战死沙场的杀父仇人,虽如此,他还是派一队骑兵送这个少年回到叔父身边,早早就为争取马西尼萨的骑兵队归顺罗马开始投棋布子。在伊利帕战役完胜,罗马人控制了整个西班牙之后,为了加强自己的骑兵力量,西庇阿不计前嫌,同时向昨天的敌人,这位努米底亚王子、骑兵队长马西尼萨和努米底亚另一个国王西法克斯伸出了和解之手。

第三,西庇阿和汉尼拔一样,力主把罗马的战略前沿置于迦太基的本土上,从而逼使汉尼拔不得不尽快退出意大利战场回本土作战。公元前206年的冬季,西庇阿在征服了整个西班牙后回到罗马,战场上擅长运用侧面进攻方式的西庇阿,面对与他一样的罗马精英们,选择的是正面进攻的方法——辩论。他有一个伟大的设想:他要借用汉尼拔战略改变罗马的战争策略。

西庇阿以放弃对罗马将军来说至高荣誉的凯旋仪式,换取元老院破格推荐自己为第二年度的执政官候选人。虽然元老院表现出非常为难,但全意大利人都知道西庇阿的辉煌战绩,公民大会尚未举行,已经有不少“百人队”公开表示投票支持西庇阿。最终西庇阿当选为前205年的执政官。此时西庇阿仅有31岁,还没有达到出任执政官者所需的40岁的法定年龄。当选后的西庇阿立刻开始鼓吹进军非洲攻击迦太基本土的计划。但是,元老院以费边为代表的许多成员拒绝他的计划。这些人有的是嫉妒他的成就,有的则是出于谨小慎微。

罗马元老院有一种制度叫“第一人”制度,意思是有一个人位居其他议员之上,拥有最高发言权。一直以来,费边就是这“第一人”。由于费边的发言,元老院内一场辩论开始了。费边说:“广场上,大家都说我反对西庇阿是因为我妒忌这位年轻的将军取得了辉煌战果。我声明,我没有任何理由妒忌比我儿子还要年轻的他。我反对他,完全是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作为执政官,西庇阿的任务就应该是赶走长期盘踞在意大利的汉尼拔,而不是去非洲。尽管他说只要攻打北非,汉尼拔就会撤出意大利。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一点……我们在非洲没有一个同盟国……你想过没有,就算如你所愿,汉尼拔离开意大利回到了非洲。到时候他会怎样?在这里,他的所有补给线被我们切断了,还如此顽强。回到他的地盘后,他会得到充分的援助……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恢复意大利的和平,去非洲作战,那是以后的事情。”

元老院内,反对西庇阿的气氛本来就很强烈,又因为费边的这一席话就基本定调了。为回应这一情形,西庇阿要求发言。这位年轻人走到议会会场中央,努力控制住激动的声调,斟字酌句、简洁明了地开始阐述自己的意见。他说:“费边·马克西姆斯以及元老院各位议员,首先,我丝毫不相信费边反对我是出于妒忌,而且,我也丝毫没想过要超越他的伟大。尽管我的年龄还年轻,但是,我参加过的战斗无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迄今为止成功的做法,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变革。现在就是这个时候。……五年前,就在这里,在元老院,大家都同意我的请求,没有一个人反对派我前往西班牙战场。与那时相比,现在的我又成熟了许多。可是,为什么大家要反对我呢?说实话,那时,我遭遇的困难比现在大多了。父亲和叔叔相继战死沙场,西班牙战线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我不仅挽回了颓势,最终还实现了全面称霸西班牙。难道这样的战绩还不能令各位对我充分信任吗?之前,是迦太基向罗马挑起战端。从今往后,应该由罗马向迦太基发起进攻。汉尼拔在意大利带给我们的伤害,我们罗马人要在非洲统统还给他。攻打敌人大本营的效果如何,汉尼拔已经向我们作出了证明。如果我们一味等待汉尼拔自我消耗,那么我们究竟要耗到什么时候?要知道他现在只有41岁。费边·马克西姆斯,正像您曾经忠告过我的一样,早晚我会和汉尼拔交锋。但是,这场交锋,不是在他发动进攻的时候。我要主动出击,引他出击,让他不得不与我展开会战。战场不应该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已经毁了一半的城堡,而是在迦太基!”

辩论结果,元老院只允许西庇阿去西西里,在那里他可以自行选择时机渡海进攻北非。西庇阿于是出镇西西里,他没能从元老院得到一兵一卒,但他获得了在西西里招募志愿军的权力。不久他就组建并训练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志愿兵队伍。最终元老院在不给他任何军事和财政支持的条件下,允许他渡海进攻迦太基本土。他登陆非洲后,首先取得了努米底亚王子骑兵队长马西尼萨的支持;接着他采用了偷袭和火攻的方法,打败了迦太基与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统治集团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在与罗马人媾和的同时,把汉尼拔和他的大军也召回非洲。随着汉尼拔的抵达,迦太基的主战派占据了优势,他们中断了与罗马的谈判并重新开战,最终天才的西庇门在扎马会战中彻底战胜了汉尼拔,被誉为“征服非洲的人”

第四,西庇阿与汉尼拔一样,战无常法。他到任西班牙的首战,就出人意料地选择作为迦太基西班牙殖民地的首都、当时称做“新迦太基”的卡塔赫纳为攻击目标。从罗马军队驻扎地到“新迦太基”通常需要20天时间,为了确保奇袭成功,他率军急行军7天到达“新迦太基”城下,才告知部队这次行动的目标,迦太基的一支军队虽距离“新迦太基”只有10天行程也难有反应。这是一场非常典型的闪击战,仅一天时间就攻克了“新迦太基”,迦太基在西班牙的三支军队根本来不及赶回来增援。在西班牙他指挥的维克拉战役,在自身地势条件不利,迦太基方面具有兵力、特别是在骑兵和战象群方面的优势,又有援军正在赶来的局面,西庇阿仍采用速战速决的战术,以轻装步兵引诱敌军主力出阵,在迦太基军还在展开部署中,就命罗马方面精锐全体重装兵从左右两翼出击,同时受到前方、右侧和左侧进攻的迦太基士兵顿时乱作一团,迦太基军主力象群和骑兵尚未发挥作用就已经被击垮。在彻底征服西班牙的伊利帕战役,他在连续对峙三天,迦太基军习以为常时,命令全军天亮之前吃好早饭做好战斗准备,向迦太基军突然发起进攻,在迦太基军匆忙组织起来全线向罗马军正面进攻时,分列左右两侧的罗马重装步兵向敌方最薄弱的两翼发起攻击,迦太基军饥饿疲惫之下彻底崩溃。

在进入非洲后,他首战采用夜间火攻偷袭打垮了迦太基与努米底亚联军,使得努米底亚成为罗马在非洲的第一个同盟国。扎马会战,汉尼拔的设想是:首先,由80头大象发起突然攻击,扰乱敌人中央的步兵团。接着,投入第二列和第三列雇佣兵团,在敌人因大象突然袭击而惊惶失措之时发起进攻。在这一阶段,两军投入的战斗力应该是,迦太基军队3.1万人,罗马军队3.4万人。这样,即使罗马军队在战斗中暂时占优势,战斗还是有可能坚持一段时间。等到罗马军队的主力部队——重装步兵团在战斗中开始显出疲态,这时,再投入尚未投入战斗的主力,即1.5万人的亲兵,一举夺取战役的胜利。

如果对手是他迄今为止的会战中遇到过的罗马武将,也许,这一战术会取得成功。但是,他的对手是西庇阿,一个罗马人却又不像罗马人的西庇阿。他创造性地利用了汉尼拔曾经对罗马人使用过的战术。加上努米底亚士兵,罗马军队的步兵有3.4万人。与以往一样,他把这支步兵军团部署在了中央。只是,在扎马,他采用的战术是迄今为止从未尝试过的战术。罗马军队重装步兵的常规布阵是从前往后依次为新兵、熟练兵和老兵三支纵队。轻装步兵通常部署在最前列,但是在扎马战役中,西庇阿把轻装步兵也分成了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的小队之间。因为插入了轻装步兵的小队,使得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间距加大。但是,敌人在远处很难分辨罗马人的布阵已非常规布阵。西庇阿还把6000名骑兵分成两部分,部署在阵型的右翼和左翼,分别由雷利乌斯和马西尼萨率领,西庇阿担任步兵团的指挥。部署在罗马军队左右两翼的骑兵率先突然发起进攻,汉尼拔立刻下令象队出击。突然冲出来的80头大象卷起滚滚尘土遮天蔽日,但是罗马军队的轻装步兵按照指令,随着卷着尘土猛冲而来的大象临近,他们按小队进入了重装步兵的各小队之间。于是,原先像一条横线的罗马军战斗队列,在各小队之间出现了通道,这条通道避开了大象冲力,绝大多数大象只是在罗马轻装步兵轻轻闪开后出现的中间通道上一路通过而已。大象一旦跑起来,轻易不会停下脚步,通过罗马军队各小队之间的通道后,继续狂奔。当象手们千辛万苦终于成功让大象停下脚步的时候,罗马军队的轻装步兵们吹响喇叭、敲起锣鼓,还纷纷向象群投射出投枪。受此一击,迦太基军的象群有点疯狂,奔跑起来,有的被抓,完全脱离了汉尼拔的控制。

与此同时,战场中央,步兵间的战斗开始了。汉尼拔投入了第一和第二列共3.1万人对阵罗马军由重装步兵2.2万人和努米底亚士兵6000人组成的2.8万人。从士兵数量上看,迦太基方面占优势。但是,相比较战斗力,罗马方面占了优势。战斗刚开始,雷利乌斯和马西尼萨率领的罗马骑兵果断出击。此时,迦太基方面的骑兵已经渐露败相。迦太基军队中央的两翼完全暴露出来。西庇阿没有放过这一绝好时机,他下令重装步兵从正面和两侧三个方向同时向迦太基军队发起攻击。看到罗马军队主力从三个方向同时攻来,可以说迦太基军队中的雇佣兵们彻底溃败了。

此时,汉尼下令正在待命的1.5万名亲兵,编好队形出击。看到迦太基新投入的主力从200米开外的地方逼近,33岁的罗马将军决定出奇制胜,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下令全军重整阵型。罗马重装步兵们首先把伤者运到后方,轻装步兵及努米底亚步兵把敌人的尸体归拢到一旁。然后,西庇阿把之前按纵队作战的新兵、熟练兵和老兵布置成横队,呈弓形。对西庇阿来说,虽然士兵们已现疲态,但是,对于刚刚投入战斗的敌人老兵,他要采用新的战术,以便让自己人数占上风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可以为正在追击敌人骑兵的自己的骑兵队争取时间回到战场。轻装步兵和努米底亚步兵回到战场后,全体步兵再次完成了从三个方向包抄敌人的包围圈。这时,雷利乌斯和马西尼萨率领的骑兵队在击溃敌人骑兵后,也回到了战场。扎马平原重现了14年前坎尼平原上发生的故事,只是对象变了。45岁的汉尼拔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精兵纷纷被杀,1.5万个战士在扎马遭到全歼。加上这1.5万人,迦太基方面的战死者远远超过2万人,还有多达2万人被捕。扎马战役中,罗马方面的战死者是1500人。西庇阿完胜。

第五,西庇阿与汉尼拔一样,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首先,西庇阿是一个天生亲和力十足的人,与汉尼拔的不苟言笑不同,他走到哪里都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他自信富有激情,他让每个士兵相信他是海神波塞冬和他母亲恋情的结晶,作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他一定能带领大家赢得胜利。他心胸宽广如海,不仅对自己的手下败将汉尼拔表示了足够的尊重,而且对所有战败国即使是迦太基,也始终给予了宽容的和谈条件,罗马所要宣示的只是:罗马掌握霸权;为此,战败国的军事力量下降到仅满足自卫的水平;但是,罗马不是军事占领,所以,不设军事基地,也不驻扎军队;承认战败国完全的国内自治;同时,希望各国在和平的环境下,保持经济上的繁荣。罗马元老院有一种制度,叫“第一人”。占据这一位置的人不是议长,而是元老院300名议员中,有权最先或最后发言的那个人。也就是说,在掌握罗马国政的元老院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这个“第一人”。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被选为“第一人”的是34岁的西庇阿。元老院在授予这位救国英雄“阿非利加努斯”即“征服非洲的人”的尊称的同时,还把他选做了元老院的“第一人”。当然,如此年轻的“第一人”是个特例。在此后的近15年里,罗马元老院的对外政策几乎都是在这位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的主导下展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