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1)

美哉四川回忆录连载八

2006-10-1,为了躲开十一黄金周的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我(老鼠皇帝)选择了在川东南一带避难。这里虽然没有川西川北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却是历史上名人辈出的灵秀之地和美酒飘香的地方。

黄金周果然有料,从雅安开往眉山的大巴车票价一夜间悄悄地上涨了2元钱。然而,在车站大厅里竟看不到公示!

公交公司公然违反三公原则,可你又不得不忍气吞声。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2)

车子上了成雅(成都-雅安)高速,山越来越低,却依然是满目葱茏。转入成乐(成都-乐山)高速后便进了平原,于12;30到达眉山(上图为青衣江)。

眉山古称眉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州、郡治所。两宋期间,这里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

眉山还是“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东坡先生也因此成为了眉山的城市标志。还因为苏氏三杰(苏洵、苏轼、苏辙)均出生于此地,故而眉山又自称“诗书城”。

这是一座年轻的地级城市,位于新市区的政府办公大楼和客运中心都很壮观漂亮。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3)

眉山有很多可游览的地方,但我只选了三苏祠。谁让咱是崇尚文化的人呢。

参观三苏祠之前,我先去品尝眉山特产东坡肘子,那可是师圣苏轼亲自发明的一道中华名菜呢。

在苏三祠附近的眉山家常菜馆,我叫了一客东坡肘子。但见一个大盘中横卧着完整的一只猪肘,晶亮鲜黄。店家告知:汁料中有姜、蒜、豆瓣酱、甜面酱等。吃起来香味浓厚、松软滑腻,我拚着命的吞咽,结果还是剩下了约1/6。

可见川菜不只味道好,分量也足着呢。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4)

饭后,又掏45元买门票进了著名的苏三祠。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的故居,其内主要建筑有启贤堂、瑞莲亭和洗砚池等,乃是一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清朝宰相张鹏翮撰写的大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所谓“四大家”,三苏父子占了三席,另外一个大家是韩愈。而在苏氏父子三人中,当属苏轼最出名。估计人人都能背出一首他的作品。我只记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惭愧。

再往里走,正殿有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塑像,正殿东侧由池水将绿洲亭、抱月亭、云屿楼连成一组园林。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5)

正殿西侧一泓池水为"百坡亭"廊桥横断,向北可见隐于竹林中的东坡先生塑像。

三苏祠馆藏文物5188件,其中包括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3256件(册),字帖拓片478件,明清及近现代书画1044件,陶瓷及其它物件325件;碑亭收藏68种计145个碑刻,其中包括"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馆内还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还收藏了明代犀牛角杯、清代象牙笔筒和瓷瓶等工艺品。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6)

在苏家老井边上,我闭目追溯了一阵当年三苏挥毫作诗的情景,然后十分谦恭地用从老井打上来的水洗了洗手。

苏家老井水洗手,从此变身文化人。哈哈,做梦吧。

传说当年苏东坡在洗砚池中养鱼,鱼长年累月喝洗砚池的水,最终变成了腾飞的龙……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苏轼也曾问鼎仕途,可就是长期的不受官家待见。可见,玩政治的套路太深,不是一般人能整明白的。即便大智慧者如苏轼,也是无奈。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7)

可惜可叹,如今的世道,便是脱光衣服裸诵,恐怕再也出不来第二个诗圣了。

清代三大美食家(千古文章四大家)(8)

逛完三苏祠,我去了趟邮局。眉山的这枚邮戳,不可错过(上图从上往下数第三排中间的那枚邮戳便是)。

跟当地人聊天得知,眉山的支柱产业是鱼饲料,闻名全国的通威集团即坐落于此。刘汉元(通威集团总头儿)啊,好生看护三苏祠吧,可千万别让它变成饲料仓库啊。

刚从雅安过来,我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四川的雅安和眉山都是著名文化城,为啥这俩地方见不到户外驴子们的身影呢?

我就纳闷儿咧,如今的驴子咋都恁没文化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