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表情(犟河南人的符号)(1)

4月16日是我们军校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的第三天,原本要回西安的,可是家在河南的同学们硬是拽着不让走,考虑到同学的热情和工作的日程,我选择了去新乡市辉县的郭亮村(新乡距郑州也就一小时左右的高速车程,往返比较快捷)。

去郭亮村看看,特别是到挂壁公路现地看看,是我许久以来的想法,我甚至通过网络提前做过作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把《举起手来》这部电影多看了几遍,但一直因为诸种因素的干扰没有成行,没有想到因为同学聚会了却了这桩心愿,而且还有老同学相伴,兴趣更是高涨,即使是下了小雨也丝毫不影响心情。

郭亮村位于万仙山景区的腹地,海拔1200多米的悬崖之上。为什么村子会在太行山深处这样一个险峻的环境中扎根?据传,这个村子始建于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郭亮战事失利后,退守太行山,欲借太行山绝壁固守,可惜最后兵败山西,从此,郭亮驻扎的山寨便以郭亮村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个说法我认为是比较靠谱的,战乱年代人们为躲避战祸而集体隐匿山林是常有的事。

几百年来,村民都是通过崖壁小路进出村子,由于非常险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每年都有村民跌落悬崖摔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村支书申明信带领村中壮劳力组成凿洞突击队(因为是十三人,所以一些媒体称之为“十三勇士”),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通过一锤一锤地砸、一钎一钎地凿,历时五年(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打秃了12吨钢钎,打烂了8斤多重的铁锤4000个,硬是在110米高、1250米长的绝壁横面上,以25度斜面凿出了人工隧道。

这里面要说明两点,一是除了“十三勇士”,当时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都轮流到隧道里清理石渣,所以这个伟大的工程是全体村民的劳动成果;二是当初这条路叫“郭亮洞”,并不叫挂壁公路,由洞到路,反映的不仅是工程呈现的状态,也说明了工程进展的艰辛。挂壁公路的美誉很多,如“太行明珠”“世界第九大奇迹”“世界最险要的公路之一”,等等,挂壁公路带火了郭亮村,郭亮村带火了万仙山。其实,到万仙山的游人大多是为看郭亮村,到郭亮村则为看挂壁公路。

车快到挂壁公路时,我提议下车步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我们缓缓向上走去,令我意外的是,不仅仅是我们几个步行,还有很多游人也在步行,从这些游人身着的户外行头和所持的摄影器材来看,应该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说有一定文化层次的,难道他们和我一样,也想采取这种徒 步的方式表示对创造者的敬慕?初春四月的太行山间,细雨伴着轻风,还是比较阴冷的,但这一切仿佛与游人毫不相干,游人的脸上充满了惊异和兴奋,偶尔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挂壁公路这个名称是从紧临悬崖这个角度来命名的,一个“挂”字,把路的险状描述得生动传神,如果从内部形状来看,称之为“洞路”也是很贴切的。因为是“洞”,所以内部并不很宽敞,特别是一些弯道处,我们要紧贴一侧,否则就容易被旅游巴士撞上,基于此,这条公路是上行的单向行驶公路,下山则要走另外一条道路。虽然是“洞”,但不并黑暗,每隔一段距离,路的左侧就全部凿开,从对面的山顶看过来,就好像每隔一段距离有一根石柱在支撑着上面的山体,这样既解决了采光的问题,又解决了坍塌的危险。

公路内处处可见人工作业的痕迹,不论是路面、侧墙(主要是右侧的墙体),还是洞顶,都有很明显的凿痕,有的部位没有,但从裸露的表面看,应该是在开凿过程中,整块石头开裂了。此外,因为石质山体蓄水能力比较强,我看到,侧墙有水源源不断地渗出,在路面上汇成了小水流,我们在行进过程中,偶尔也会被顶部的渗水打中脑袋,从这些表象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当时开凿的艰辛,不仅仅是肉体的极度劳累,还有生命的随时丧失。我轻轻地触摸那些凿痕,内心根本无法平静。

突然间,我想到了安阳的红旗渠,这两项伟大的工程是多么地相似啊!都产生于特殊年代,都耗时很长(红旗渠1960年2月开工,1969年7月完工),都是和太行山的石头作斗争 (准确地说是南太行的石头),都难度很大,都是没有任何机械,都是手工作业,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都成了中国人,甚至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这还不是最令我震撼的,最重要是它们都是由同一个省份的人民完成的,这是巧合吗?这种巧合为什么会出现在河南?难道是上天对河南人民的考验?

“建成,在想什么?是不是在想河南人民真伟大?”同学看我出神发呆,就调侃我。

“啊?对,河南人民真犟!”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你啥意思啊?”这位河南籍同学不太高兴了。

“你别误会,我用这个犟字,没有丝毫贬损河南人的意思,其实恰恰是褒扬。这种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就是自信人生三百年的豪情,这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犟,应该令我们,乃至全世界人都肃然起敬。”我的话,不仅吸引了同学,也吸引了周边的游人。

或许是受到我讲话的启发,同学中当地人说:“对了,美国的凯迪拉克汽车的广告就是在这里拍摄的,那老外说了,只有在这里拍,才能把这款汽车的精气神拍出来。”语气中很是自豪,正所谓,谁不说咱家乡好!“你看,我们国家的挂壁公路把老外都征服了,不远万里到中国来拍广告,真是有面子啊!”“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对高尚情怀的敬重那是一样的,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游人中也有人附和。于是,围绕这条公路蕴含的精神因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

河南人的犟是有传承的,老一辈有犟的血性,新一代同样有犟的基因。我在集团军机关工作时,某次下部队检查,在一个连队看花名册,竟然发现一多半班长是河南人。我觉得这是在搞团团伙伙,就叫连长指导员来问话,结果两位主官没有一个人是河南人。我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任命那么多的河南籍班长?他们的回答既统一又简洁,那就是这帮河南兵真犟,是项项争、样样拼,军政素质很好,用他们利于推动连队全面建设。

我又想起哈密老家(我的祖籍是河北定州,我在新疆哈密出生长大)的一对周口籍的夫妻俩。这对夫妻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哈密的,就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临街房子开了个便民菜店。20年过去了,他们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不仅买了商品房,还供女儿上了大学,这期间吃了多少苦,不敢想象啊!有一次休假,我和男的聊天,他说:“出来了,就是累死也要混出个人样来,不能让人看扁了。”女的说:“我们河南穷,都是逼出来的,但是我们志不穷!”看,犟在每一个河南人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是的,河南人的犟,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河南地处中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很多成语,比如,问鼎中原、逐鹿中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这也给河南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电影《1942》就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缩影。为了生存,河南人需要这种犟劲,因为有了这种犟劲就有了承受一切艰难困难的勇气,也因为这种犟劲支撑起了河南人的团结、质朴和担当,那种不了解历史人云亦云、非议河南取笑河南的做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啊!

爱因斯坦说过: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往往道德品质更甚于才智成就。以申明信村支书为首的郭亮村村民是不是一流人物我不去妄加评论,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他 们不修建挂壁公路,他们的才智成就,无论把地种得如何好,无论钱挣得如何多(只是一种假设),也不会对时代和历史产生多大意义,然而挂壁公路的修建,则扭转了一切,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他们的道德品质对时代和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意义。

特殊年代需要犟,当下时代也需要犟,为了生存需要犟,为了发展也需要犟,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时、处处都需要犟,犟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犟就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犟还要干干净净、坦坦荡荡,犟不仅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勇气、一种责任,犟不应该仅仅是河南人的符号,也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符号。


作者简介:高建成,祖籍河北定州,出生于新疆哈密,1994年9月由新疆哈密铁路第一中学考入郑州高炮学院,先后在解放军参谋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院校培训,历任旅、集团军、军区、总部作战(训练)部门参谋和副处长,装甲旅副旅长、防空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等职,2016年退出现役。醉心思考,钟情写作,创办《高参论道》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