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猫,95后自由职业,主业投资写作,副业撸猫。如果喜欢我,关注@阿猫爱学习,带你一起成长!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各种互动。

之前写了这篇“强烈反对这种学生思维”,其中谈到除了专业能力以外,还有其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营销、理财、销售等,掌握这些技能,又反过来优化你的专业能力。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对「专业能力」实际上也不太了解。

一般情况下,一家公司是如何决定员工薪酬的?

不仅仅只有专业能力,从管理学来看,包含了5个因素:

1、知识越丰富

2、技能越强

3、能力越强

4、权力越大

5、责任越多

所以,你想升职加薪,最本质要提升这5个方面。

有很多人一想到提升自我的就只有「专业能力」。

实际上,技能、知识、能力是有区别的。

知识是最容易习得的,以前的时代更多的是拼记忆力和阅读量,接着再拼理解力,对于书籍的消化程度。

互联网时代则拼的是搜索能力、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对一个问题,你如何迅速和有效地进行检索,从海量的信息当中掏出金子,从而高质量地解决问题。

当知识掌握地越熟练,慢慢就能变成技能,例如想锻炼写作的技能。

先看看一大堆写作书籍、知乎的回答、博主的分享,经过吸收和长期的锻炼,慢慢就会转变成技能。

技能的好坏某种程度上是和数量成正比的,例如写得越多,就写得越好;Excel用得越多,就越熟练;说得越多,英语口语就越好。

「很多人懂很多道理,都过不好一生」就是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他没有对这些知识加以运用,把他形成技能,也就更别谈能力了。

把技能强化就有可能变成一种能力,例如,写作水平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技能,但以写作为生的人很有可能是一种能力,他一上手就可以写上几千几万字。

又或是,很多商业大佬,例如查理芒格,当他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脑海中迅速就出现多种思维模型,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物理学,属于自发性的行为。

又或是,当你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你看到的是一大堆数字,有能力的人就能迅速从数字中找出这家公司的问题。

能力也有很多种,在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都会偏向于聘请名校的学生。

他们并不知道学生的专业水平、性格、潜力等各方面,但优先聘请名校生,他们能确保一点,那就是「学习能力」很强,在日后工作中更有可能用强大的学习能力来提升专业能力。

「学习能力」是属于「通用能力」的一种。

为什么叫「通用能力」?

因为一旦掌握这个能力,你就可以运用在生活各个方面,职场中有很多办公软件需要学习,例如Excel;对有兴趣的事情,例如定投指数基金;生活中的琐事,例如换个灯泡。

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对职场、兴趣、生活三方面都有帮助,所以这是一种通用能力。

其他通用能力还有哪些呢?

例如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同样遇到任何问题,你拥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你就比别人更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回过头来看,你还会认为「提升专业能力就是最重要的」吗?

专业能力也只是冰山一角,我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具备了更多的通用能力。

你会发现有些人样样都行,我也算是还可以,阿猫从公众号拓展出来很多事情,例如知识星球、读书会、读书群。

包括不同的平台分享,例如知乎、微博,生活中我还会付出大量的时间学习投资、经济学、心理学。

某种程度上,就是依靠通用能力,让我同时兼顾这些事情,举一些我拥有通用能力的例子:

1/ 自我管理能力

这其中涉及到了自律的能力,之前推荐过这份书单“豆瓣8.9,关于自律必看的几本书”。

1、日程管理

在不同的时段分配不同的任务,在Excel安排工作日和周末要完成的事情,日常也会根据To do list来完成任务。

2、精力管理

了解自己是在早上精力最旺盛,所以会安排最难的任务,晚上精力消耗完了,会选择回复微信消息;

平时有冥想的习惯,帮助精力的恢复;

在深度思考的工作和体力活进行切换,例如阅读和录音;

充分的休息,12点前睡觉,8点钟起床等等习惯。

3、注意力管理

我对于抵抗诱惑的能力并不强,所以我不会选择打游戏来放松,而是戒掉游戏,包括一些成瘾性比较强的平台,例如抖音、朋友圈,统统删掉。

4、目标管理

我有短期、中期、长期具体并且合理目标。

我的长期目标是想成为一名独立投资人,所以我会倒推过来,现在对我来说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中期目标,例如财务分析、资金的积累、逻辑思考等能力。

如果太难的任务也会进行分割,就有了短期目标,例如当年培养读书和写作习惯,我都是要求自己每天只需要阅读10分钟和500字,先坚持一段时间再说。

5、时间管理

使用专注森林App,帮助自己专注;

根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把更多时间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把暂时不太重要的事情,统统删掉,例如想玩乐器。

2/ 自我认知

我性格偏内向,所以对于金融工作是不太适合的,也不太喜欢,因为这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每天都要西装笔挺的。

如果我强行要去做这种工作,当然也是可以,但比起擅长社交的人来说会有劣势,也就是我们付出同样的努力,他消耗努力是10%,而我需要消耗15%,长期来看,在这个行业发展就会落后。

相反,我适合独处,能静下来处理一些事情,例如写作和投资,就是非常适合我的,这个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对于喜欢社交的人来说,我会比他们更有优势。

这方面同样很复杂,需要慢慢地了解,我也还在探索中,可以参考一下这张图:

该怎样才能做一个努力的人,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1)

3/ 独立思考

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他们喜欢别人把答案喂给他们,别人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我妈属于社交性人格,所以她经常会按照他自身的模板来要求我,如果我缺乏独立思考,我就会选择妥协,走上一条不太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

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能够帮你判断出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适合你的,什么是真正有用的。

关于这方面,最好的学习就是掌握批判性思维,可以参考这一篇“给年轻人的9本书,提升你的逻辑思维”。

4/ 热爱并持续学习

持续学习的好处不仅仅是掌握更多的知识,还有避免陷入「达克效应」的无知阶段。

我不会高估自己,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人可以分成这几类: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不知道自己知道

3、知道自己不知道

4、知道自己知道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他们会选择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例如炒股、P2P、比特币。

像是这张图的「我无所不知」:

该怎样才能做一个努力的人,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2)

什么是达克效应?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大学生都会有创业或野心满满的的想法,那是因为他不知道致富或创业有多难,这是无知的表现。

经常都会有一些还在读高中或大学的读者向我咨询,说自己很想成功、很有野心、以后想创业、要赚很多的钱。

很有趣的是,最后还会加上一句「我并不知道现在想干什么」。

这恰恰说明了:对商业世界了解几乎为零的人,越觉得创业或成功很简单。

说实话,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创业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相当惊人,不论是在「专业能力」,还是在「通用能力」,必定都是在普通人的水平远远之上的。

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创业能力,很多人都是在职场工作10年以上,到了高管的位置,感觉职场已经游刃有余了,他才会选择跳出来自己创业。

当然,我玩公众号也属于内容创业,所以,我也一直在刻意提升很多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幸好新媒体对于金钱的成本不高,最高的成本是时间,我有条件一边学习,一边创业。

有80%的人都属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你只要先达到「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能够超越很多人了。

这一点比较好解决,要学会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轻易下判断和决定,因为此刻的你正属于「达克效应」中「无所不知」状态,这是最危险的。

如果想了解某个领域,那就选择持续学习,学得越多,你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那就达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再持续学习就有机会上升到「知道自己知道」。

5/ 表达能力

表达的方式有两种:说和写。

我说话的能力并不是很好,但写的能力还行。

我是如何发现自己这个能力的呢?

就是当和别人吵架的时候,现场我是不太会吵的。

但是事后我有能力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写下来,把事情理清楚,我是一个属于用写来思考的人。

所以,这就是我做公众号的原因之一,用写的方式来和更多的读者进行沟通。

有很大成分是运气所在,如果还没有互联网,写的沟通能力就不太好用了,甚至都只有一个博客,没有办法变现,当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演讲。

但现在有了公众号和新媒体,写的变现能力也非常强了,当年很多积累了很多读者的博主迅速走上人生巅峰。

巴菲特也曾说过:

让你的自身价值比现在提升50%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提高你的沟通技能,其中既包括书面沟通技能,也包括口头沟通技能。

如果你不具备有效沟通的能力,就像是在黑暗中朝一位姑娘抛媚眼一样,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你可能有一肚子的墨水,但是却倒不出来,没办法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就是沟通。

如果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很厉害的人,能系统学习再好不过。

我是阿猫,95后自由职业,主业投资写作,副业撸猫。如果喜欢我,关注@阿猫爱学习,带你一起成长!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各种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