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烈士家书(朗诵会致敬最可爱的人)(1)

“英雄战地家书——致敬最可爱的人大型主题朗诵会”现场。 本报记者 孙海涛 摄

核心提示

70多年前,19.7万英雄儿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在战场上书写的一封封家书,承载着一份份鲜活的记忆:那里有对亲人的侠骨柔情和无尽思念,更有对祖国的忠诚守卫与赤子之心。9月14日,“英雄战地家书——致敬最可爱的人大型主题朗诵会”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艺术家们现场朗诵烈士家书、配合舞蹈音乐情景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英烈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和舍生忘死的坚忍顽强。

黄继光给母亲的信:“不立功不下战场”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里,展陈着近30封烈士家书,这次由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朗诵会从中精选了6封有代表性的书信,包括孙生禄写给妹妹的信、邱少云写给兄弟的信、康致中写给妻子的信、伍逢亨留给战友的遗书等,通过朗诵、情景讲述、音乐舞蹈、大屏幕展播等艺术形式,真实还原鲜活的英雄形象,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英雄的事迹、英雄的力量。

1952年的抗美援朝战场,打响了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战役中,21岁的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口,壮烈牺牲,后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牺牲前不久,在一次战斗的间歇中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没想到这封家书竟成了他的绝笔信。

黄继光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母亲大人,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并请回信一封,把当地情况土改没有及家中哥哥嫂嫂生产比前好吗(告知),母亲大人玉体安康。

黄继光 1952年4月29日战斗中”

随着黄继光饰演者朗诵结束, 舞台另一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登台,用颤抖的声音朗诵《黄继光母亲写给志愿军的信》:“英勇的志愿军同志们——我亲爱的儿女们: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去赶集,知道光儿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当时我身上像割了一块肉一样的疼,天下的母亲哪有一个不疼自己儿女的呢!现在我走到哪儿,人们都称呼我‘英雄的妈妈’‘光荣的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等着!”

舞台上,黄继光及母亲饰演者的时空交流,让台下观众为之动容,随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孙生禄给妹妹的信:“给我写信最好自己练习写”

孙生禄是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在入朝作战中,曾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被誉为“勇敢的天鹰”。1952年12月在清川江上空执行空战任务时,孙生禄为掩护带队长机,独斗4架敌机,壮烈牺牲,年仅24岁,后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如今在陵园内纪念馆里,还能看到孙生禄生前用过的围巾、挎包和英雄模范功臣纪念章、八一跳伞纪念章等遗物。

孙生禄生前,常常牵挂着家乡的亲人,他在写给妹妹孙淑华的信中,就提醒妹妹不忘学习:“你写来的信是谁给你写的?是你自己写的呢?还是叫别人给你写的?望来信时告诉,我说如果是你自己写的那样很好,如果是叫别人给写的,希望你今后给我写信时最好能自己练习写,写好写坏都不要怕,自己应当有勇敢锻炼自己才行,另外自己要加强学习,要不断地从政治上、业务上和文化上,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加强和同志团结,虚心的向老同志们学习,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进步的更快,别不多谈,祝你进步。”

“受到哥哥的鼓舞,孙生禄的妹妹孙淑华也参军入伍,哥哥是她一生的精神依靠。”随着主持人的讲述,英雄的故事越来越完整清晰:在2002年哥哥牺牲50周年纪念日,66岁的孙淑华从北京赶到沈阳祭扫烈士墓,还给烈士陵园带来一份珍贵的礼物——记录着所有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的空军飞行员共116个名字的铜匾。2009年,烈士陵园突然收到一笔10万元捐款,原来73岁的孙淑华在病重弥留之际,捐出自己一生的积蓄用于陵园建设,展现出一位老兵对家人和祖国的深厚感情。

“这是一次特殊的党课。”朗诵会总导演张晓丽告诉记者,这次演出针对每一封家书精心制作背景音乐、设计人物形象及大屏幕解说画面等,演员们心怀敬意非常认真地反复排练,力求完美表现英雄家书的艺术感染力。

朗诵会结束后,85岁志愿军老兵曹书祥动情地说:“当年那些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卫国家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心愿实现了,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朗诵会编排精巧,震撼人心。”几次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观众赵女士表示,朗诵会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透过一封封朴实温馨的战地家书,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辽宁日报记者 商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