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亿粒米作业(数一万粒米为何引热议)(1)

老师布置在家数一万粒米,结果全家一起出动……有人吐槽这是奇葩作业,有专家表示是家长不得法,这只是一道数学思维题。

>>事件回顾

老师布置作业数一万粒米

全家出动忙到深夜

近日,江西宜春一家长发视频称,老师给孩子布置了在家数一万粒米的作业,全家出动忙到深夜,和孩子一起认真数米。家长还表示:不管老师会不会检查,态度要端正。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宜春市教体局工作人员10月14日回应,视频由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拍摄,该年级正在进行数学第一单元名为“一亿有多大”的教学活动。课后习题本有一道关于大米重量的练习题,为强化教学效果,老师结合教学布置了“数一万粒米用什么方法好”的作业,本意是考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该数学方法,并非让学生直接一粒粒数米。

该生家长本打算用电子秤来称米,孩子奶奶提议一粒粒数,家长觉得有趣便拍摄了这条视频,并发到社交媒体。视频发布后,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热议。

>>网友声音

有人认为是奇葩作业

有人认为老师布置作业不严谨

有网友质疑:数米的意义何在?考耐心还是考眼力?家长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还要和孩子一起数大米,太奇葩了。

有网友表示,老师布置作业不够严谨,如果布置的是带一万粒大米来学校,那就应该数一万粒;如果布置的是带一万粒大米,那就应该动脑筋想怎么简化和估算。题目不同思路不同,尤其数学是严谨的科目。

也有网友认为,这个作业有两个意图:第一让学生通过数米的过程,体验到得来不易,数都这么难,更何况要种出来,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第二让孩子学会抽样统计的方法。

有经验的网友则奉上了温馨提示:遇到无法理解的奇葩作业,家长可以找老师核实一下,问问当天教了些啥,再看看是不是自家娃传错话了。毕竟,孩子们传错话的乌龙事件也是时有发生。

>>家长观点

家长带孩子机械数数

肯定误解了作业的意图

家长罗女士说,听到数大米的作业,大家第一反应肯定认为这是奇葩作业。孩子上小学前,她认为小学阶段会经常做手抄报这类作业,提前买了很多手抄报材料都没用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都是启发孩子的思维,并不是给家长找麻烦。

家长李女士说,孩子上四年级时,数学老师也曾布置了类似的实践作业,估算各种物体的重量,内容是分别计算同样数量的物体有多重,她还和孩子一起,找了家中的花生米、黄豆等,“当时是先数各100颗,然后称重,最后估算出一万颗、一千颗分别有多少。”李女士说,当时孩子觉得很有意思,还列出所得数据计算平均数。后来学习体积的时候,老师也是通过实践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体积,把物体浸入水中,液体升高和降低的刻度就是体积。

>>老师看法

家长没明白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实践作业可帮孩子养成数学思维

西安某学校一位一年级数学老师认为,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本意不是让孩子一粒一粒数,这不是一个常规的数数作业,是考验孩子们能不能用数学转化思维去处理现实生活问题。孩子们可以先数出几十粒大米,然后给这几十粒称重,再乘以百倍最后计算得出一万粒大米的重量,直接称重就行。老师布置这个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名老师表示,202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导向,而变成素养导向。整个教学活动更趋向真实性、情境性和可操作性,作业布置当然也是如此。比如,一年级小豆豆们在学习完整理房间一课后,老师要求学生回家自主整理自己的房间,并和父母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标准进行整理的,比如衣服一类、书本一类、玩具一类、零食一类等等,通过整理活动去寻找物体的共同属性,发展学生的分类思想。

一位四年级的数学老师表示,数一万粒米的作业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家长没有明白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因此在引导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不得法。数学学习的各类实践布置很必要,老师布置时要说清楚布置的目的以及使用到的一些方法。家长作为引导者,心中有数了,才能帮孩子有效体验数的过程以及方法,同时使思维得到发展。 华商报记者 李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