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是宝宝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看着娃好不容易吃进去的奶,一口不剩全给吐出来了,当妈的是既心疼娃也心疼奶啊。

尤其是宝宝吐得再频繁一点,怕是立即就带着宝宝直奔医院了。那么,宝宝吐奶到底要不要紧,会不会有啥问题呢?

婴儿吐奶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宝宝吐奶后不要这样做)(1)

其实,大部分宝宝在1岁以内普遍会有生理性吐奶,尤其是小月龄的宝宝,吐奶会更频繁一些。

这种生理性吐奶主要是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以及进食特点有关。

小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且处于水平状态,胃的上端与食管连接处的贲门位置,由于肌肉发育尚不健全,比较松弛,而胃的下端与肠道连接处的幽门位置,肌肉较为紧张,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胃食道反流。

而且,宝宝的早期喂养基本是母乳、奶粉等流质食物,当宝宝吃得太多、太快时,就很容易吐奶;如果喝奶时吞进去了大量的空气,奶也很容易随着打嗝一起跑出来。

有时候,宝宝情绪激动或者身体的摆动幅度很大时,也会有奶从口腔甚至鼻腔处涌出等情况。

只要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不适,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一切正常,则说明是正常的生理性吐奶,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吐奶的情况会逐渐改善,妈妈们不必太担心,只需要帮宝宝清理一下脸颊,换掉弄脏的衣服就好了。

婴儿吐奶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宝宝吐奶后不要这样做)(2)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预防宝宝这种生理性吐奶呢?说实话,想要彻底预防吐奶是不现实的,但家长如果能在喂养过程中多注意一些细节,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减少吐奶量和吐奶的次数。

宝宝刚吃完奶就换尿布,这时奶水刚流入到胃部,很容易因为体位的大幅度改变造成吐奶;同时,尿片也不要裹得太紧,避免挤压到腹部,引起吐奶。

如果宝宝刚吃完奶就拉臭臭了,这时最好把宝宝的头部和上半身垫高一点,再小幅度、侧身给他换尿布。

观察到宝宝的饥饿信号时,要及时喂奶,避免因饥饿过度,导致喝奶时过急过快,吸入更多空气。

如果宝宝有哭闹,一定要先安抚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再给奶,以免呛奶,同时,也要注意按需喂养,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太多奶。

婴儿吐奶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宝宝吐奶后不要这样做)(3)

母乳喂养时,要确保宝宝能深含乳,同时,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奶,尽量抱起来,让身体保持45°左右的倾斜。

瓶喂时,尽量让宝宝的上半身坐起来;为了避免宝宝吃奶过急、过多,要选择适合宝宝吸吮速度的奶嘴孔。

宝宝吃奶的过程中,难免会吸入一些空气,引起打嗝等不适,增加吐奶的几率。因此,家长可以在换边喂和喂完奶后,将宝宝竖直抱起,多抱一会,并轻拍其后背,以促使吸进去的空气能缓慢排出。

很多家长认为侧卧睡能预防吐奶,就让小宝宝侧着睡,其实侧卧不仅不能预防吐奶,还会增加窒息的风险。

对于1岁以下,尤其是半岁内的小宝宝,仰卧睡才是最安全的睡姿。因为侧睡的时候很容易变成趴着,由于宝宝的颈部力量较弱,很难保证自己能正常呼吸,非常危险。

婴儿吐奶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宝宝吐奶后不要这样做)(4)

看到宝宝大口地吐奶,妈妈们难免会担心,奶吐出来这么多,宝宝会不会饿着?要不要再补喂一点呢?

如果是生理性吐奶,孩子吐出的奶量不会很多,如果补喂,反而可能会造成过度喂养,引发再次吐奶。

另外,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比较脆弱,吐奶后,胃黏膜多少会有一点损伤,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和修复,如果刚吐完就再次吃奶,会增加胃黏膜二次受损的风险。

因此,宝宝吐奶后,一般不建议再喂,可以间隔半小时后,通过观察宝宝的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再次吃奶。

婴儿吐奶肠胃不好怎么调理(宝宝吐奶后不要这样做)(5)

另外,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在吐奶的过程中,如果伴有以下几种表现:

▶ 表情痛苦,身体紧绷,甚至会哭闹打挺;

▶ 精神状态差,食欲不佳差,且容易烦躁、经常哭闹;

▶ 吐奶的频率增加,并且吐奶量较大,同时伴有腹痛或发烧等症状。

就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症状应该属于病理性吐奶,家长应该积极查找吐奶的原因,是因为接触到不洁的食物导致消化系统感染了?还是因为肠套叠等生理疾病引起的吐奶?

只要是你感觉不对劲但又拿不准的情况,建议应尽早就医。

说了那么多,相信很多新手爸妈已经能够淡定地应对宝宝的吐奶问题了。当然,每一个宝宝生下来就是与众不同的,到底哪一条经验比较适合自家的宝宝,还需要家长们根据宝宝的饮食、作息特点,多多摸索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