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鸿爪雪梨

策划:武玥彤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上力量是大国现代军事力量最活跃、日常承重最多的部分,强大的海军只属于大国,它既体现一个国家发展的存量,也是其当下国运的写照。

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大国。中国海军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四的海上武装力量。在发展海军舰船的同时,发展反舰武器也应是一支中国海洋军事力量的重中之重!

反舰武器的种类与变化

从历次海战来看,攻击舰船的武器主要有舰炮、反舰导弹、航空炸弹、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等,随着打击目标和作战环境的变化,这些武器在战斗中的主次关系也随之变动。

一战中,由于人类的空中力量与陆地远程打击力量尚不充足,反舰武器以舰炮为核心力量,被舰炮击沉的大中型舰船占比27%。

二战中,航空母舰的出现,宣告了舰炮时代的结束,而随着二战后,反舰导弹的出现,舰炮的定位已从攻击转变为防御。可预期的现代海战中,攻击舰船主要依靠反舰导弹、制导炸弹、鱼雷等,其中反舰导弹和鱼雷的威胁最大。

从1949年瑞典研发第一枚“罗伯特”315反舰导弹以来,反舰导弹已历经了四代的发展,根据发射平台的不同,分为岸舰导弹、舰舰导弹、空舰导弹和潜舰导弹。与火炮相比,反舰导弹有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的特点。

过去几十年发生的数场海战,如1971年印巴战争的海上战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海上战斗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都是以反舰武器作为主力。

反舰导弹致命的武器(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1)

中国鹰击62-a岸舰导弹

(图片来自网络)

反舰导弹致命的武器(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2)

美国AGM-84“鱼叉”(又称“捕鲸叉”)空射反舰导弹

(图片来自网络)

鱼雷的起源很早,两次世界大战,鱼雷发挥了巨大的战斗效能。一战中,被鱼雷击沉的舰船约占23%,而二战中,该数据上升至38.5%。二战后,鱼雷进一步发展,普遍采用制导装置并改进了装药,命中精度和爆炸威力进一步提高。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仅两条鱼雷就击沉了阿根廷第二大军舰“贝尔拉格诺将军”号巡洋舰,显示了鱼雷在现代海战中的巨大威力。

反舰导弹致命的武器(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3)

美国MK46鱼雷

(图片来自网络)

反舰导弹的不同终点效应及其攻击效果

反舰导弹的战斗部主要有爆破型,穿甲、半穿甲型和聚能破甲型。爆破型战斗部的壳体较薄,所装炸药的质量比一般在50%~70%,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破坏舰体及其设备和人员。

其破坏能力取决于装药量和炸药效能,适用于攻击轻防护的舰船,由于爆炸后的冲击波和破片方向较难控制,相对而言,这种打击方式的效果较差。目前,仅有意大利“海上杀手Ⅰ”、瑞典“Rb-04E”、中国台湾“雄风一代Ⅰ”等少数型号采用上述方式。

聚能爆破型反舰导弹主要是前苏联为攻击美国的大型航母编队而特别针对性研制的,适用于攻击大面积较厚装甲的航空母舰,由于使用场合较为单一,目前装备该类型战斗部的反舰导弹较少。

半穿甲战斗部的设计原理为依靠弹头的冲击动能,穿透舰船外壳进入舰体内部爆炸,充分发挥其破坏威力,又称为“内爆式”战斗部。同爆破型战斗部相比,这种战斗部的壳体较厚,通常采用触发延时引信。

其破坏威力与侵彻进入后的爆炸威力有关,而侵彻深度与弹头速度、形状等有关,进入后的爆炸威力则与其结构、装药量等有关。半穿甲战斗部按照弹头形状可进一步分为装药量大且更防跳弹的平头弹和穿甲能力更强的尖头弹。

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制的反舰导弹多采用这种战斗部,如美国“战斧BGM-109B”舰舰导弹、法国“飞鱼MM-40” 舰舰导弹和我国的“鹰击-12”多平台反舰导弹等。

反舰导弹致命的武器(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4)

C705反舰导弹半穿甲战斗部

(图片来自网络)

相对而言,导弹用于实战中攻击舰船的案例较少,根据现有数据可知,一枚小型(战斗部质量<70kg)半穿甲导弹(如英国海鸥CL-834)可摧毁700t左右的小艇,一枚中型(战斗部质量<200kg)半穿甲导弹(如“飞鱼”、“幼畜”)可摧毁1000t到2000t的中小型护卫舰,一枚大型(战斗部质量<300kg)半穿甲导弹(如“捕鲸叉”、“奥托马特”)能可靠摧毁3000t以下的的中小型护卫舰,且在舰船内爆炸可造成9m左右的破口。

反舰导弹对于大型舰船,如航空母舰、巡洋舰等的破坏能力,目前尚无直观数据,但对二战时期航空炸弹和自杀式飞机攻击下航母的战损统计结果进行杀伤概率计算,可得出以下近似结论:若要有效摧毁(概率90%)一艘排水量在5000t~10000t的大中型舰船(大部分的巡洋舰、大型驱逐舰均在此列),需要至少命中2枚以上的大型半穿甲导弹;若要求较有效的(概率80%)击沉相应吨位的大型舰船,则至少需命中6枚以上的反舰导弹。

鱼雷的杀伤终点效应及其攻击效果

鱼雷战斗部多为普通爆破型战斗部,一枚反舰鱼雷的装药量约为150Kg~500Kg,大部分为200~300 Kg,反潜鱼雷的装药量较少,约为40~150 Kg。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鱼雷普遍采用火箭助飞、定向聚能爆破、智能导引、隐身攻击等技术,大大增加了现代鱼雷的航速、射程和作战威力。

根据二战时的鱼雷攻击下水面大型舰船的战损数据统计可知,大型水面舰船被一条鱼雷击中后,达到失去战斗力及以上毁伤效果的占比79%,其中击沉的占43%;被两条鱼雷击中后,排水量为10000t~45000t的大中型水面舰船被摧毁的概率为96%;当鱼雷攻击小型舰船时,单发摧毁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反舰导弹致命的武器(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5)

鱼雷击毁大型驱逐舰瞬间

(图片来自网络)

反舰导弹重量小,机动性强,突防能力高,便于多平台发射;而鱼雷威力大,单发摧毁率极高,作为当前军队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反舰导弹和鱼雷作战适用范围各有千秋,而又互相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