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对本文标题存有质疑,依农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藏红花和藏红花。

关于藏红花,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对话:

“藏红花是真的贵,一克竟然就要60多!”

“你肯定是被骗了,我从西藏带回来的藏红花才80一斤!”

同为藏红花,竟有几百倍的价格差距,即便我们用脚指头想,这其中也一定存在“猫腻”。

要问“猫腻”是啥?

依农先给大家讲个“海参炒面”的故事,而后再从植物、农业等多个角度,破除部分朋友对“藏红花”长期存有的误解,让大家更为透彻、深入的了解“藏红花”。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1)

“海参炒面”是16年宋小宝小品中的一个热梗,很多朋应该友都看过这个小品,依农简单的给“互联网2G用户”复述一下“海参炒面”的来龙去脉。

小品中宋小宝去一个餐厅吃饭,点了一份海参炒面。

结果炒面是上来了,海参不见了。

宋小宝就质问店员:为什么“海参炒面”没有海参。

结果来了一个叫“海参”的炒面师傅,这么一想这“海参炒面”还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藏红花和藏红花之间,其实就是“海参炒面”的另一版故事。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2)

左为番红花干燥的柱头;右为红花干燥的管状花

藏红花和藏红花分别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其一代指的是番红花(西红花)干燥的柱头;另一个则是干燥的红花(整朵)或是红花干燥的管状花。

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就是60多块钱一克的“藏红花”,干燥的红花就是80块钱一斤的“藏红花”。

如果以价格贵贱论真假的话,那番红花干燥的柱头是真的藏红花。

但若以谁真正产于西藏来说,那干燥的红花或红花干燥的管状花才是真的藏红花,这是因为我国西藏确有成规模的红花种植分布,但是番红花西藏却寡有种植。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3)

干红花

(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把话说严了,很多朋友说西藏没有番红花种植,依农只用了个“寡”字是因为,西藏之前确实没有成商品规模的番红花种植但近两年的一些报道上宣称西藏多地已开始尝试引种番红花。因此即便依农仍相信西藏没有商品化种植番红花,但毕竟没去实地考察过,为了严谨用了“寡”字,同时若西藏当前真有番红花种植,也衷心的希望西藏的朋友能拍些实图为依农解疑答惑)。

若是文章截止到这里,依农就下“两个“藏红花”不同角度,真假不同”的定论,太没有说服力,接下来从植物、农业等多角度的看细节。

细节之后,大家可能就会觉得,这俩都可以叫“藏红花”但又都不该叫“藏红花”。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4)

番红花和红花

番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植物,原产于南欧或小亚细亚地区,约在13世纪之前由经印度传入我国,早期传入的只是番红花干燥的柱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国内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河南等地才逐步将番红花作为经济作物引种(之所以没写西藏是因为理论上番红花不能适应我国西藏地区的气候环境)。

不过直至当前国内番红花的种植规模都不大,全世界90%以上的番红花产自伊朗。

番红花干燥的柱头是其经济价值的主要体现,是世界闻名的高端香料,也是珍贵的天然染料,还是现代医学认可的药材原料。

我国《中国药典》对其也有收录,不过收录的名称是“西红花”而非藏红花(注意:我们普遍把《中国药典》视为中药材的官方认证书)。

另外番红花贵就贵在产量低上,200朵番红花才能产出1克干燥的柱头。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5)

红花是菊科红花属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岸,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早(一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传入我国西北地区),与番红花不同的是,红花在隋唐时期国内就已经广泛栽培种植,由于红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西藏地区对其栽培利用的时间也较早,现阶段国内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是新疆,此外基本上每一个省份都有红花的种植分布。

红花干燥的管状花是其经济价值的体现,除了不做香料外,和番红花一样可以做染料和药材,现代医学对其同样认可。

《中国药典》中的收录名为“红花”,不过人们习惯与称西藏产的红花为藏红花就如称四川产的红花为川红花一样,简单的说就是与“海参炒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红花干燥的管状花与番红花干燥柱头较为相似(雄蕊撒粉后,管状花会由黄转红),加之产量大、价格低,所以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番红花干燥的柱头销售。(首先这段和咱文章的主题没关系,其次不要问依农如何辨别,精细处理加工之后,我们很难用肉眼辨出真伪,要辨别只能依靠试剂和仪器)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6)

左为番红花;右为红花

“藏红花”一名两用,是历史遗留问题

红花干燥的管状花因产自西藏被称为藏红花,这很好理解,并且一些古籍中也用“藏红花”为其命名。(注:古籍中多用“红蓝花”代指红花,《本草纲目拾遗》中用了“藏红花”)

但因番红花干燥的柱头传入我国的时间晚于红花且早期并未进行种植,如此让古人也没弄清楚它到底是啥!

我国最早记录番红花干燥柱头的文献是元代的《饮膳正要》,但并未以“藏红花”命名,而是用了阿拉伯语音译过来的“撒法朗”命名。

我们考究古代药材时,最常用的就是《本草纲目》,不过李时珍老先生绝对没见过番红花这种植物。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7)

因为他虽然以“番红花”作为番红花干燥柱头的名称,但是配图却用了红花植株,并且文字描述中他也认为番红花是红花的一种,功效记录上也等同于红花干燥的管状花。

经此之后,各种文献典籍中番红花干燥的柱头被记录得更乱了,但各种古代文献中一直没有出现过“藏红花”这个名字。

藏红花”这个名字,是近现代番红花干燥的柱头,被国人认可之后才有的普遍称呼。

至于“藏红花”到底如何扣在番红花干燥柱头上的,有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解释,早期番红花干燥柱头经由我国西藏传入内陆,又因与红花干燥的管状花相似,才用了藏红花这个名字。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8)

写在最后

细致读过文章的朋友会发现,其实本文的标题也透露着十足的偏见,因为依农把产自西藏的红花干燥管状花比作了“海参炒饭”。

刻板印象影响之下,依农还是把“藏红花”这个名字给了番红花干燥的柱头。

而客观地去看,把产自西藏的红花干燥管状花称为“藏红花”可能要比把番红花干燥柱头称为“藏红花”更合理些。

因此不要再去争“藏红花”的真假,《中国药典》中都称番红花干燥柱头为“西红花”,要区别,何必都用“藏红花”这个名字呢!

藏红花真有那么神奇(藏红花和藏红花)(9)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