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冀教版石灰吟注释(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石灰吟学习内容全解)(1)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文章分析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灰,以石灰做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写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学习目标

(一)积累“锤”等字,“千锤万凿”“焚烧”等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三)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字词积累

六年级下册冀教版石灰吟注释(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石灰吟学习内容全解)(2)

六年级下册冀教版石灰吟注释(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石灰吟学习内容全解)(3)

知识链接

石灰: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是用石灰石、白云石、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经900-1100℃煅烧而成。

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年间进士。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主要作品:《石灰吟》《于忠肃集》等。

结构梳理

六年级下册冀教版石灰吟注释(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石灰吟学习内容全解)(4)

六年级下册冀教版石灰吟注释(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石灰吟学习内容全解)(5)

句子分析

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分析

锤:敲打。 凿:撞击,雕琢。“千、万”是虚指,形容撞击很多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烈火焚烧”: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等闲:平常。

(2)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3)小结:这两句话写写石灰石开采和烧炼过程的艰难,先写石灰石历经磨难,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了千万次的捶打敲凿,再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淡然处之。“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表现出石灰坚强不屈的精神。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分析

粉骨碎身:碎成粉末,表明诗人不怕牺牲。浑:全,全然。清白:石灰的颜色,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3)小结:前一句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这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中心思想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写作练笔

你还能想到哪些能表现人的崇高品质的事物?请写一写!

内容梳理

1.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吟:吟颂。作者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现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2.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3. 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4. 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

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

5.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6.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积累拓展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写作参考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阅读扩展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六年级下册冀教版石灰吟注释(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石灰吟学习内容全解)(6)

长按上方二维码,了解更多学习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