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446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微反应》。

作者姜振宇,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著名测谎专家,领导着国内首家应用微反应理论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

作者经过5年研究,与8家司法科研机构合作,积累了10000条微反应测试数据,在国内最先开启了应激微反应研究的先河。全面分析了最常见的8种微反应类型(冻结反应,安慰反应,逃离反应,仰视反应,爱恨反应,领地反应,战斗反应,胜败反应),适用于恋爱交友、工作升职、团队管理、业务谈判、面试访谈等人际关系各个领域,能够从根上助你认清谎言,撕破假面,还原真相,打造属于你的防欺骗保护伞,进而看透他人,掌控局面。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1)

01、什么是微反应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心理应激微反应是指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所做出的“不经意”的反应动作。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对抗性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人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明显的失态。失态,就是微反应的一种,会把自己的真实心态暴露无遗,让自己在对手面前“弱”爆了。所以,人们在察觉到自己出现失态之后,会在第一时间试图抑制、掩饰甚至伪装自己的真实状态。

不过,失态只能算是级别很低的“微”反应,因为太过明显。真正够得上“微”级别的反应,不易被对手察觉,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一方的人也看不出来。与失态产生的过程完全相同,微反应也是当事人对自己内在情绪和外显行为的失控,只是失控的时间很短,反应形态也小,而且当事人通常会迅速用行云流水般的掩饰行为一带而过。

我们知道,动物在领地受到侵犯时,会露出尖牙和利爪;在争斗中失败时,会低头伏地,表示顺从;在面对威胁、濒临死亡时,会逃跑、哀鸣,这些都是与生存直接相关的本能反应。

而人和动物的不同,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发展了智力,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和行为,甚至可以很好地伪装自己的真实反应。然而,在受到突然的刺激和威胁时,由于生存本能的强大作用,人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退回动物的水平,出现种种瞬间的、微小的动作或表情,反映出真实的想法。

比如:得意时下巴上扬,恐惧时蜷缩身体,焦虑时吞咽口水,愤怒时肌肉紧绷,等等。这些反应就是微反应,它们往往可以反映最真实的心理活动。

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这些最常见的微反应类型,以及背后隐藏的心理。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2)

02、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映射了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行为人心理出现不适感,可能是慌乱、紧张、尴尬等,但尚未到达害怕到不知所措的冻结程度;第二个要素是行为人在努力地进行自我调整,希望恢复到平静态。

比如,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被妈妈紧紧抱在怀中,身体的前侧贴着母亲暖暖的怀抱,身体的后侧被温柔的手轻轻抚摸,安全又温馨;饿了的时候,嘴里可以有最美的味道,一边吞咽,耳边还传来温柔的、有趣的歌声;睁开眼睛,满眼都是母亲关爱的笑容。

一直到长大成人,幼时种种最幸福的感受,尽管没有清晰的记忆,却能深深铭刻在大脑里。在长大后面对不适和困境的时候,这些美好的体验记忆会引导着身体寻找甚至创造这些感受来安慰自己。这就产生了一系列以安慰为目的的微反应。我们来看说说其中两种微反应。

1、视觉安慰

人人都爱看好看的东西,因为视觉上的舒适和宽慰,确实能促使一个人的心情好转。人人都不爱看难看的东西,因为无论是恶心的还是凶残的,都会让一个人的心情变糟糕。

比如,婴儿会更喜欢看对他笑的人,而板起脸的人,会让婴儿转过头去甚至啼哭。而当一个成年人感到负面情绪时,往往会下意识地转移视线,减少目光接触,降低受到的负面刺激,然后,会看向自己比较熟悉,或者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地方。

因此,视线转移常常被用来测谎,因为人们在撒谎时,会有瞬间的眼神转移,比如飞速地左瞥或者右瞥,达到视觉安慰的目的。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3)

2、口唇安慰

在面临压力的时候,人会使用一些针对口腔和嘴唇的行为进行自我安慰,像吮吸手指、咬指甲、咬铅笔、吃糖果,以及吸烟和吞咽口水等。因为这些动作可以通过口腔或相关器官来告知自己的神经系统,“不要怕,没关系,我在吃东西了”。

比如,有这么一个测试,一个是对一个企业经理人,这位女士的教育程度和各方面素养都很高,回答各方面问题也都轻松自如,但在被问到工作和现有的投资思路时,她表现出了一些烦躁的微小反应,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手脚的约束,而更明显的是,她在讲述时,连续抽了两根烟。

测试之后,她坦诚自己目前在投资策略方面与公司的董事会产生了分歧,受到压制,心情郁闷。在这个例子中,她无意识地通过吸烟获取口唇安慰,缓解内心的焦虑。

再比如,一个关于择偶标准的测试,研究者问测试对象:“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测试对象思考了片刻,随后回答:“温柔贤惠。”研究者继续追问:“有没有外表的要求?”被测试者飞快地舔了一下嘴唇,回答说:“有,得长得漂亮,身材要好。”随后露出了有些尴尬的笑容。

这个测试反映出,回答者的内心其实对外表很重视,却又不希望给人留下只看脸的浅薄印象。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意图时,产生了紧张感,通过舔嘴唇这个微小的动作来获取口唇安慰。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4)

03、冻结反应

什么是冻结反应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遇到意外的情况时,本能地减少动作,保持不动。看到冻结反应,可知对方心态大幅减弱,呈现害怕状态。要解释这种反应,还是要回到动物本能。

在动物世界中,无论是捕猎者和被猎者,都对运动的物体特别敏感。这是在长期的生死斗争中进化出的一项强大的本领。动物敏锐的感觉器官,可以综合通过声音、视觉、气味甚至空气的流动来感受物体的运动。唯如此,捕猎者才容易观察到逃离的对象,被猎者才容易观察到快速逼近的猎手。

青蛙大概是这项进化的极致物种,它们的眼睛对于飞行或跳跃中的小昆虫,能够精准地计算其轨迹并准确捕获,但由于它们的眼睛不会关注静止的昆虫,所以就算给它的周围摆上若干新鲜的死苍蝇,它们还是因为不能食用而饿死。也就是说,如果在它周围摆放上一堆死苍蝇,青蛙会因为看不到而活活饿死。因此,在遇到意外和危险时,保持不动,是动物长期进化出来的一项生存本能,既是为了躲避猎手的注意,也是让神经系统集中全部能量来判断危险,采取相应的行动。

对于人来说,惊讶就是最经典的冻结反应。人在惊讶时,往往会面部呆滞、眼睛睁大、嘴巴微张,这其实就是冻结的一种表现,这属于比较明显的反应。我们一般不会让自己的吃惊在脸上明显外露,或者会迅速把自己的吃惊隐藏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察觉到比较细微和隐晦的冻结反应。

比如,呼吸冻结。呼吸的冻结反应,是不自觉地屏住呼吸或者放慢呼吸。这个动作是希望通过隐藏自己来进行自我保护。

再比如,手脚的约束,我们平时不会有不知道手脚往哪儿放的感觉,但当我们紧张、担忧时,就会在手和脚的动作上产生自我拘束。

女性常见的动作是把双手拉住放在身前,男性常见的动作则是把双手拉住放在身后,或者插在裤兜里。脚的拘束最常见的是把双腿固定成一种不能乱动的状态,比如把两腿并拢别在椅子背后;而在站姿中,则表现为双腿并拢挺直,肌肉紧张,不敢轻松随意地叉开双腿站立。

手和脚的约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机制呢?一般来说,扩张的肢体动作对应积极的心理状态,而收缩的肢体动作对应着消极的心理状态,追溯到本能,它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肢体面积缩小,同样是为了达到降低关注的目的。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5)

04、仰视反应

看到仰视反应,可知对方心态变强,对刺激源不接受、不服气、不认输,对抗性增强;负仰视反应则表明了接受、认同和妥协。这个反应最容易想到的表现就是仰头或低头。

1、仰头

我们都知道,动物在面对比自己强大或者弱小的动物时,会有明显的姿态变化,昂头示威,或俯首称臣;而人的示威或服从的心理状态,是通过下巴的位置来体现的。

比如,当对方下巴抬高,头向后仰地看着你,即使嘴上可能说得很客气,心理的状态往往是不屑和傲慢。而人在满意、骄傲的时候,也常常是微微抬头的状态。

2、低头

低头表示降低自我定位,躯干弯曲表示承受和自我保护,可用于判定其想要表达的情绪及程度,以及真假之分。低头表示了谦卑和服从。

如果在低头时,对方的背依旧是挺直的,他的心里通常是服从但不服气。如果低头的同时,脊柱是适当弯曲的,但还没有呈现为腰椎的弯曲,且身体的其他部分没有刻意用力和冗余表达,那么就可以判定当事人没有对抗的心态,诚意认可。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一个现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公众人物用低头鞠躬的方式表达道歉,但这种道歉有时候会让公众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觉得有些人只是礼仪性的表演,有些人却让人觉得很有诚意。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6)

3、拥抱

和低头相类似,有着微妙差别的一个动作还有拥抱。标准的拥抱是双方的身体正面贴在一起,手臂搂住对方并且向自己一方用力;而违心的拥抱,是对胸部以下距离的控制。如果两个人面带笑容地走到一起,热情地拥抱对方,但是在抱在一起的时候,只有肩部和头部贴在一起,而胸部以下并不接触,也就是说,双方都有点驼着背在拥抱,这其实是有意让躯干和腿远离对方,这也暴露了内心的疏远。

05、领地反应

看到领地反应,表示对方出现统御和控制的强势心态,非常自信且有掌控感,承压能力强。在野生世界中,有权有势的动物,会尝试建立自己的领地范围,俗称“圈地”。领地的建立,其实是动物之间一种彼此都心照不宣的默契规则,你要是想获取什么利益,先要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

领地主通常用尿液或体味在多点之间标明一条界线,外族要试图进来,就是心怀不轨,势必引发搏斗,拼个高低死活,最终胜者王侯败者寇。领地反应有两个表现,一是在领地里展示权威,二是在领地外表示防御,我们分别来讲。

1、展示权威

在领地里展示权威,最明显的就是明星或者明星的保安们常用的,就是一种动作——阻挡。有手拉手的人墙阻挡,也有直接将手臂直直伸出、挥动,但没有进攻意义,只是为了保证有必要的空间而做出的动作。这种姿势就是建立领地的表现,是为了让自己所占的面积扩大,起到威慑的作用。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7)

2、表示防御

在领地外表示防御,常有的动作则是抱起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其实是因为,肌肉的收缩和重叠,可以让上身看起来更加魁梧,增加威慑的效果。无论是两臂张开,还是抱起双臂,都可以帮你判断出对方产生了戒备心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适时地调整与对方的距离了。

在领地反应中,还可以判断对方是否心理松弛。因为在自己的领地里,人们会感到安全和放松,从坐姿上来说,双腿并拢其实是比较吃力的,松弛自然的状态是双脚分开,大概80度角。如果对方是女人,还有一个典型表现是用脚尖勾住鞋子轻轻晃动,这也是在领地里很放松的表现。

在身体上,始终保持脊背挺直也是比较吃力的,最自然放松的状态是向后靠在椅背上,因为躺着是最轻松的姿势。如果识别出这些微反应,我们可以知道,此时对方内心放松,是谈话的好时机。

最后的话:

书中的8种微反应我们介绍了其中4种,另外4种我们就不细说了。其实这本书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别人的心理,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认识了这些微反应,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行为折射出的心理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理解自身,指导生活。

微反应是谁发现的(4种微反应助你认清谎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