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1)

漳州市实小学生排演潮剧《开漳圣王》全国获奖!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2)

长大之后…

潮剧,经常被误认为是广东潮汕一带的独家剧种。其实,潮剧普及于潮汕,也根植于漳州南部,两地都是非遗项目。但是,潮剧的根,却是在闽南漳州云霄县,它是潮剧的历史发源地。至今,在漳南的云霄、东山、诏安等地,仍然是以潮剧为主要地方剧种,共有专业与业余近二百支剧团,活跃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民间喜闻乐见,非常拥戴,近乎狂热。凡有“闹热”节日,必须演潮剧!当时,老祖母林来好,祖籍是诏安人,她虽然文盲,却痴迷潮剧。人瘫痪在床,却总要护理她的武杰婆婆,为之吟诵潮剧白字本…六十年代,民间尚无录像录音设备,她就凭着此精神享受,顽强地活到1970年,笔者下乡当知青的第二年!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3)

漳州市实小学生排练潮剧扮相!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4)

长大之后…

唐朝,中原河南固始县之将军陈政、陈元光率军入闽,拓疆平定,屯驻云霄。陈政将军曾担任过宫廷最高乐官太常侍,其子陈元光也精通音乐,他继承父职后,推崇“寓教于乐”!他在开发闽南,创办“唐化里”的移民活动中,把大唐宫廷乐曲和百戏艺术带到云霄,把河洛古乐推广引进,与百越俚戏互相交汇融合。受到唐朝遗韵幅射与影响,云霄一带的民间戏风活动,渐渐形成热潮。三国时期,江东名将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误,周郎顾!”,荷戈顾曲一代风流。陈元光将军也一样,他娶闽女为妻,热衷大唐韵律,经常在唐化里与民同乐。儒将风流倜傥,唐乐高声吟唱。以此教化相长,韵律响彻闽南!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5)

演出剧照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6)

荷戈顾曲

发展至南宋时期,民间筑高台演大戏,勾栏瓦舍普及,戏剧深入心心蔚然成风。宋室南渡后,早期的南戏温州杂剧也流入闽南,汇成以闽南语演唱的“正字戏”。 “正字戏”,正是潮剧的雏形。有人问,潮剧发源于闽南,为何最终成于潮汕呢?这与移民有关,陈元光治漳时,辖区包括潮汕地区。民间俗话有“潮汕人,福建祖”之说,因为潮汕人80%是闽南移民,他们带去“正字戏”,融合潮汕民间音乐歌舞小调,至明代中叶,逐渐衍变成以闽南语系潮州方言演唱的潮音戏,称为潮调。建国后定名潮剧。追根溯源,潮剧起于“闽”,落于“潮”。有此渊源,所以潮剧在漳南长盛不衰,广东潮剧团、潮剧院的导演、演员,不少都来自漳南。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7)

这一批演潮剧的小学生,现在都上了大学…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8)

漳州市实小学生演潮剧!

或许,因为国家定名为“潮剧”,潮剧在福建漳州似乎不如其他剧种,也没有市级潮剧团。有人认为,潮剧兴衰是广东的事,这多少影响潮剧在福建的发展。但是,漳州潮剧在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土生土长,仍然鲜活于民间长盛不衰,即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潮剧比起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历史更悠久。在多元文化冲击中,潮剧潮乐仍然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原古音乐的活化石。潮剧,素有“南国戏曲之花”的美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9)

漳州市实小学生演潮剧、唱潮乐!

潮剧片段刘备招亲(闽南杂忆荷戈顾曲)(10)

漳州实小学生演潮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