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名曹阿瞒。

曹操是乱世奸雄还是治世能臣(应当如何评价曹操)(1)

百度百科对他的定位是,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

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评价他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陈寿则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像曹操这样的枭雄,就必须要界定他在历史上的个人定位与是非功过。

但对于曹操的功过来说,由于文学作品中的他被广泛播,使得演义和历史很难做彻底的分割。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他的白脸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加上有些人或出于个人的喜恶、或出于对正史的不了解,经常把演绎作品当成历史事实,从而导致本就复杂的逃后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烟雾。

所以,要想正确认识曹操,就必须和文学作品完全切割,而在依据正史评价曹操的过程中,既不能因为他有错就否定贡献,也不能因为他有功而讳言其罪。

如果一定要把他犯过的错说成并无其事,或者虽有其事但算不得错,那恐怕是不合适的。

就在曹操的人生即将谢幕的公元219年,江东的孙权劝他进皇帝位。

烈士暮年的曹操,拿着孙权的奏表对群臣说道:这个小儿是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同时,他还对劝进的夏侯敦说:“若天命在吴,无为周文王矣”。曹操的这一席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

次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于当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地位,被追尊为武皇皇帝的曹操,切切实实的成为了曹魏一朝的周文王

尽管曹操没有行篡位之事,但是他对汉献帝剩余价值的榨取、对权力的向往,以及他僭越称王一事却无可辩驳,正因如此,曹操父子的称帝之路,才成为了千百年来奸臣弄权的典型代表。

不过曹操篡夺汉室江山的说法,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什么说服力了。

东汉末年,朝政黑暗、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延续了四百年的汉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当时的汉献帝与朝廷大员们吃饭都是个问题,更别说什么君临天下。

说曹操从汉献帝手中夺取了江山,实在是有失公允。曹魏的江山是凭借自己的谋略夺取的,这似乎是公认的。但曹操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却留下了不少污点。

公元193年,曹操大举进攻徐州军阀陶谦,就在曹军攻破彭城的时候,曹操下达了屠城的命令。

曹操是乱世奸雄还是治世能臣(应当如何评价曹操)(2)

据后汉书记载,当时曹军所过之处皆如人间炼狱一般,正所谓“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不宁,泗水为之不流”。

虽然屠杀数十万人的数字有较大的争议。但是在如此残暴的行为面前,争论数字的多寡并没有多大意义。

尽管曹操屠杀流民的行为有着历史局限性,而且当时的袁绍、董卓等人的手上都沾满鲜血,但是在群雄逐鹿的战争中,肆意屠杀流民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说官渡之战后他坑杀数万降卒,是有着经济和军事上的考量,可以被理解成战争行为的话,那这一次对无辜流民的屠杀就是他犯下的滔天罪行。

人们不禁要问,写出:白骨鹿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悲天悯人的诗句的曹操去了哪里?

也正是在他和各路军阀的映衬下,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才会成为后世向往的仁义之军。不过即便曹操有着残暴的一面,却也不失为治世能臣。

东汉末年,朝政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四方豪强并起。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加上黄巾军和董卓的摧残,天下秩序已经彻底崩溃。

在这哀鸿遍野、军阀混战的时代,想要治世就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打垮盘居各地的军阀势力;二是让无家可归的流民获得土地,以此恢复农业生产。

针对这两个问题,曹操军拿出了较为优秀的答卷。

从陈留起兵开始,曹操凭着较为弱小的力量,逐步据有兖州,又以此为基础,迎汉献帝都许昌,开启了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建安时代。

从建安元年开始,曹操取徐州,灭袁术,败袁绍,几乎底定中原。

建安十二年,他又北征乌桓,与白狼山一战中大败乌桓军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山河澹澹,山岛竦峙。

这首流传至今的诗句,是曹操班师途中所作,他的满腔的雄心壮志溢于言。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从桓陵二帝以来,江山分崩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天下一统成为了大势所趋。

建安十三年,曹操举兵南下,势要一统大江南北。

面对这样的大事,荆州刘琮举州投降,有一定抵抗能力的就只剩下了江东的孙权。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时的曹操信心十足,他的功业即将要画上圆满的句号。

但赤壁之战的失败,却让他的功业,戛然而止于天下三分。

曹操是乱世奸雄还是治世能臣(应当如何评价曹操)(3)

可尽管如此,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是值得肯定的,即便在赤壁之战中遭遇失败,他也依然是天下三分有其二,这为西晋王朝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赤壁之战只是减缓了曹操所创造的一种趋势,并没有使之中断,在我国历史上,从曹操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诞生一个与其能力相当的人物。

除此之外,曹操在恢复社会生产上,也是可圈可点。

汉末三国之间,农业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失去土地的农民逐渐成为流民,失去农民的土地逐渐荒芜。伴随着农业产出的急剧下滑,后勤补给成为了军阀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作为军阀之一的曹操自然也不例外。

建安元年,曹操利用剿灭黄巾军所获得的物资,在许下招募流民,开垦荒地。

当年,曹操变便得谷百万斛,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剩下的就好办了。曹操命令他治下的各郡县,大规模仿行许下屯田。这种朝廷投资屯田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得曹操治下阡陌纵横,有效解决了他的粮食短缺问题。

正如曹操自己所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与此同时,曹操还对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有效变革。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徒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建安九年,他又明确下令,对土地所有者收取的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捐两匹、绵二斤,任何人不得擅自增加。

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北方的休养生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治世之能臣曹,操可当其名。

复盘曹操的功业与罪业之后,我们就应当明白,那些以功盖过或者以过盖功的说法根本就是一种诡辩。

曹操就是曹操,他的功在历史中,他的过也在历史之中,历史皆为过往,现在的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才是现代。
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