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爹妈去看了《长津湖》,拍得好或坏?网上又是一堆人争论,就我个人体验来说,问题肯定有,但说故事的能力一直在线,爱国情怀固然是卖点,故事也未尝不是吸引人坐那三个小时的原因。
至少,从“写作文”的角度来说,《长津湖》不失为一篇高分优秀作文,即使是被人诟病的三位导演各自拍摄再拼凑剪辑,这种明显的割裂性之下,也并非完全不可调和。
至少,并不影响大多数人对剧情的理解,以及对影片中浓烈的兄弟情、战友情、保家卫国情的尊重、敬仰。
有人说,《长津湖》这影片名不副实,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才进入正式的故事情节,片名“长津湖”才被点题。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谁告诉你片名或者小说名叫某某某,就一定要从某某某开始讲起?
《倚天屠龙记》还从郭襄说起呢,好几章之后才勉强出来了屠龙刀,讲得不清不楚,故事的男女主角十几章才相继出来,主线也不是倚天剑、屠龙刀的故事,而是明教教主上位史,按照惯常理解,这小说该叫《张无忌》才对。
文学作品,无论小说也好,电影、电视剧也好,命名方式有多种,重要角色、重要道具、故事梗概、莫名寓意都有可能成为挂在头前的命名。
《青蛇》的主角未必是青蛇,有可能也叫《法海传》,但就是要用青蛇命名故弄玄虚。
《长津湖》不从长津湖入手,反而以十万八千里外的湖州水乡为切入点,这是导演不懂高分小作文怎么写?显然不是。
以湖州为起点,这么干的导演、制片太懂了。
我评价《拯救大兵瑞恩》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安利美式“人文”情怀片,有人还不服气,但事实就是如此,所谓的反战片,也不过是不痛不痒的事后诸葛亮般的反思,美国人痛吗?似乎是不太痛!
若是真痛,他们就不会在世界各地点燃战火,以别国的满目疮痍,来支撑来本国落暮前的狂欢,超级大国的爪子伸得太长了,难掩其狰狞野心,一手大棒,一手圣经,本质就是流氓混蛋。
中国人拍的战争片里,似乎很少提厌战,反而是一些古装片、动作片,爱提卸甲归田,武侠小说里喜欢提退隐江湖(尤其是金庸小说)。
是中国人好战?简直扯淡,除去yy的武侠动作片,但凡涉及近代中国历史的影片,有哪一部是能够让我们厌战?说不的?
战火非我们燃起,除了奋起反抗,还能如何?厌战?这怕是坐在空调房里想入非非的人才能轻松用键盘敲出的字眼。
美国人是战争的受益者,他们可以事后假惺惺地厌战,甚至巴不得中国人当排排坐、吃果果的乖宝宝,给你发糖才能吃,给你巴掌也生受着。
天底下有这么美的事儿?中华五千年能养出这么怂的种?
吴京这几年被嘲得厉害,是他本人有什么行差踏错?还真不是,就因为他拍了亮拳头题材的影片,还因此挣到钱,碍了某些人的眼,顺手就给扣个绑架爱国的帽子。
爱国还需要绑架?说得你跟有娘生没爹养的野生物种一样,这就该是本能。
撇开影片本身谈质量,那就是扯犊子,吴京的影片是不是爱国主义?基本都是,要么是爱国,要么是宣扬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总之都是正面的东西。
那些扭扭捏捏的“反思”确实不多,抑郁和暗黑的“人性反思”过头,怕是反而整成神经病,既然是扩大影响的商业片,着实不必把自己搞成文艺片特质。
没必要。
适当的人文渲染,恰到好处的情感铺垫,就已经很不错。
《长津湖》开头就是平静的湖州水乡场景,有人嫌这段太长,但伍千里的老父老母一出场,我就绷不住眼泪唰唰掉。
这种最底层小老百姓的遭遇和想法,往往才最能触动我们这些普通人,因为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自己的父母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这种中国式的游子归家、接到军令后的仓促送别,才是最让人揪心的。
没有多余的对话,只有关于家庭琐事的叮嘱,这也就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绝大多数。
美式亲情如何,我们该关心吗?抱歉,并不,很多美剧中渲染的亲情都不太能理解,我尊重他们的情感,但环境有别、恕难感同身受。
人类总有些悲欢是相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美式大片可以带给中国观众视觉上的眩目,但很难有心灵上的冲击。
因为我们就是我们,他们就是他们,内外有别。
如果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能为美国故事泪洒当场,却难静心了解一段中国故事,那只能说,这样的人心态多少有些失衡。
中国故事讲得不好吗?事实证明,不仅讲得好,还讲得震慑,令某些人嗅到一丝杀气。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需要杀气吗?
正如某次外交部发言人所说,战狼外交又如何?
底气不足才左顾右盼,目光坚毅者,必有充足的准备和自信。
中国人的传统,不妄自尊大,但也绝不卑微低下,不好战,但也不畏战。
从《战狼》到《长津湖》,所言者不过如此,和平年代,居安思危。
仁者未必无敌,仁加力才是。
至于许多人诟病的《战狼》的反常识,《长津湖》的军事误区,一部影视剧,即使有军事顾问,出现各种瑕疵都是可以预见的,正如精良的历史剧中仍有各种漏洞,但这些不足以掩盖其闪光优点。
爱看的,或者不爱看的,甚至引发的种种争论,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不忘来时路,勇担今日事,即是此片目的。
不要低估一部正能量商业片的影响力,文化侵略与防御早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