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文学性作品大概突出了这么一个热点过渡的过程。当然其他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如杂文、散文、书信、表、序等等。
唐诗之前还有诗经、楚辞,但从后世来讲,影响较小了。
诗词从起初的松散、写实过渡到骈体的严格要求、浪漫,再配以乐曲的乐律,使古代诗歌达到一种文学性的高度,以致基于同样的条件,后世难以超越。这更像文人的耍酷。由于当时的知识主要掌握在仕子之手,使得诗词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
而小说写法,更给了文人足够的宽松度,而且小说的内容更平民化,更容易传播,逐渐发达起来。
这类文学作品的特征性往往是浪漫主义、有个性。即便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也是充满浪漫的。这源于小说可以让思想信马由缰,主观虚构的特点。写的是人和人性,但是那个人真是那个人吗?你说不是,又好像是。
并行的文化体系
那么还存在另外三种形式的作品,影响巨大:
一、历史;二、教材;这属于古代的官方发布。另外一种是各种学说、道。
《山海经》是否是最早的历史记载司马迁之前也有历史记载,而且写法不一。但慑于《史记》的巨大影响,后世的写史方式,基本参照司马迁的写法了。
中国的历史写法重事件,人是期间的贯穿。这与西方的写法不同。西方的写史方法重人,事件是由人导致的。
《山海经》一直不被作为历史记载看待,这个观点也是来自司马迁。在文字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文书流传受限制的情况下,上古的历史通常是口传心授的。这也导致了传播过程中的变形。至《山海经》被整理为经书,已是西汉。
《山海经》里面的历史故事或者说传说
《山海经·海外西经》:" 女丑之尸 ,生而十日炙杀之。在 丈夫 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 女丑居山之上"。
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女丑尸》:"十日并熯, 女丑 以毙,暴于山阿,挥袖自翳。"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 女仞 倚枯, 贰负 抱桎。"仞,一本作" 丑 "。
甲骨文的丑
甲骨文的丑是扭的本意。这个丑并无丑陋的意思。女丑,可以理解为一个女儿国,或者是母系氏族的部落,但是是敌对方,不太友好的一个部落。
甲骨文的尸
甲骨文的尸,并不是死人的尸体的意思。而是古人在祭祀先人的时候,往往让已故先人的亲属坐在祭台上,这称为尸。
女丑之尸,这是介绍有这么一个部落,不太友好,但是有这样祭祀先人的习惯。实际并无明确的褒贬之义。唐朝以前,在给外国国家或者地区起名字的时候,往往使用一些具有贬低、不屑之意的字词,以彰显自己国家的伟大和对敌对国家的不屑、藐视。
周末晋国此文风最烈,其《竹书纪年》被儒家否定,虽然也是对先前历史的记载,但不符合儒家构架的历史而遭到历史淘汰。
《山海经》作为”怪异“之书,不入经典,反倒得以保留。生十日,有可能是分裂为十个部落,而人间有祸,天上有灾,这是古人的迷信思维方式,也就影射为十日炙杀之。这十个日,后来被后羿干掉九个,恢复了一个部落,结束了战乱。
同样类似的这种故事也发生在唐朝。公元647年,唐朝的一位小官王玄策出使印度中天竺国(摩羯陀帝国),结果因为中天竺内乱,出使团队被该国军队伏击,大使王玄策和副大使蒋师仁死里逃生。后来,王玄策从唐太宗女婿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和其他唐朝属国处借来一万多兵马,直接自己带兵就把中天竺灭了才撤兵,古印度得以统一。当时使用的军事材料主要是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
”以右手鄣其面“这是该部落的军礼或者通常的问候礼节方式。
”在 丈夫 北“中的”丈夫“,明显是男权的一个部落。
至于后世有写成仞的,甲骨文中无这个字,只有刃,刀锋的意思。人加上刀锋,依然是不善的意思。
这样再看《山海经》就会看到历史了,而非怪异之书。
《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和当时的文化背景《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西汉初又有所增删。
也就是当初最早的记载至少应该使用的是周朝的金文,记载的是更早期的口传心授的内容。跑偏会有一点,因为当时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再早期的内容传承更多使用的应该是类似甲骨文的象形图象,而非严格意义的文字。
那么,读《山海经》至少应该懂甲骨文和甲骨文的造字方式以及当时古人的意象表达方式。也就是用意象理解当时的文字的意义。否则只能看到怪异。
其中越是具体的数字,往往虚数,但方位大概差不多。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