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简单菲利普斯曲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简单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与其消失)

简单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曲线的消失: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胀与失业率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以换取选票,于是想通过提高通胀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但是最后发现随着人为抬高通胀,失业率并没有被压低!菲利普斯曲线消失了!!

原因:预期发生变化

1.菲利普斯曲线建立在人们低通胀的预期之上(通胀的上升被人们解读为经济向好,因而导致企业扩产增员)

2.当政府有意识的通过推高通胀来压低失业率时,人们通胀预期发生变化,由低转高

3.在高通胀预期下,通胀的上升不再被认为是经济向好的标志,而是政府在印钞票,企业会简单地提高产品的名义价格,而不是扩产增员。

思考:

1.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它的运转并不像自然科学一样,不随人的意志的变化而转移。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人,面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预期改变人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