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认为, 一个人要办成几件大事, 而且事事都要有成 就, 就必须要具有 倔强之气因为人的 功业文章, 皆须有倔强贯注其中, 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 刚” , 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用竹托物言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用竹托物言志(倔强用于绳己内圣)

用竹托物言志

读曾国藩,知曾氏崇尚 倔强 , 战胜自我 。

曾氏认为, 一个人要办成几件大事, 而且事事都要有成 就, 就必须要具有 倔强之气。因为人的 功业文章, 皆须有倔强贯注其中, 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 刚” , 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曾氏说: 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 曰强怒, 曰强为善, 皆自胜之义 也。如不惯早起, 而强之未明即起; 不惯庄敬, 而强之坐尸立 斋; 不惯劳苦, 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 强之勤劳不倦, 是即强 也!

但是,读道德经,又知老子崇尚柔弱之道。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胜刚强。”“弱者道之用。”:“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如何理解柔弱与倔强?倔强用于绳己内圣,柔弱用于社交外王倔强绳已内圣

倔强以励志,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 强迫自己, 强勉自己去 接受陶冶磨炼, 增长智识才干。

曾氏说: 天下无现成之才, 亦无生知之卓识, 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中庸》: 人一己百, 人十己千, 即强勉 功夫。也就是说, 只要时刻去强制自己, 战胜自己, 立坚卓不拔之志, 持之以恒, 就可以不断取得成就, 不断获得成 功。其

倔强以自警。 男儿要自立, 必须有 倔强之气。而倔强的反面就是柔靡, 柔靡的人就是那种毫无 生气、毫无血性、毫无进取心的人和不能够战胜自身懦弱玩 惰的人。

懦弱无刚,是为人生大耻, 用以自警。凡事以明强为本,明就是“使......明白“、“使......显白“,就是中国易经上所说的“乾元”、佛教中所说的“阿弥陀佛”,那么一种生命本源本体的无量光。只强不明,有时会走向蛮干的极端。只有 明与 强结合, 才不会去蛮 干。因此, 凡事以明强为本, 即修身齐家 亦须以明强为体。

柔弱用于社交外王

“柔弱”并非懦弱,“柔”是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弱者道之用。”“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绵延不绝,作用无穷,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

柔弱的作用,运用到人生方面,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并且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六章)

这个结论蕴涵着“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的。

“坚强”的东西之所以属于“死之徒”,乃是因为它们的显露突出,所以当外力逼近的时候,便首当其冲了。

所谓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

才能外显,容易招忌而遭致陷害,这正如同

高大的树木,容易引人来砍伐。这是人为的祸患。

自然的灾难也莫不如此:

台风吹袭,高大的树木往往摧折,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能迎风招展,由于它的柔软,反倒随风飘摇,而永远不会吹折。俗语说:“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

又好比水是“至柔”的东西,它却具有攻不破的特点,水中抽刀,无论费多大的力气,永远是切不断的。

刚的东西容易折毁,柔的东西反倒难以摧折,所以最能持久的东西不是刚强者,反是柔弱者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我们看看,屋檐下点点滴滴的雨水,由于它的持续性,经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洪水泛滥时,淹没田舍,冲毁桥梁,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了。所以,柔弱是胜过刚强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其中却含有无比坚韧不克的性格。

由此,我们生成一种

水的智慧:处下!

江海作比喻,由于它的低洼处下,所以百川都汇归于海。江海作比喻,由于它的低洼处下,所以百川都汇归于海,消解争端,而培养容人的心量。

一个人如果长时期浸染于”柔弱处下 ‘,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所以,内心还须有一种“倔强”之气充沛之。即内圣外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