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狐狸勋
“我蛙怎么还不回来”,估计这应该是鹦鹉君最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当鹦鹉君还沉浸在霸道总裁李泽言的温柔乡里的时候,一只青蛙悄悄霸占了朋友圈,好奇心驱使,鹦鹉君也去感受了一下游戏,后来....变成了天天盼儿子回家的老母亲....
打开App Store,这款叫做《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的游戏已经霸占榜首,不仅力压火爆一时的《恋与制作人》,还超越了《荒野行动》和《王者荣耀》。
给蛙蛙取过名字之后,你就可以观看它的生活了!注意,这里为什么用“观看”来形容呢,因为你和蛙蛙之间基本没什么互动,也无法控制蛙蛙的行为,它常常说走就走,在家也不跟老母亲说句话,突然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离家出走自由行。
当然,蛙蛙也不会告诉你要去哪,更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回来。就算你激动地念着“儿砸,回来啦?”它依然不会和你说话,只是静静地一个人生活。
写日记的时候只用屁股对着你
而你就像是一个旁观者,能做的就是割三叶草、准备旅行用品、收蛙蛙寄来的明信片、招待蛙蛙的朋友、等蛙蛙回家.....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总的来说,就是看着它在屏幕里度过“蛙生”。
《旅行青蛙》最初是在微博、B站蹿火,再蔓延至朋友圈。根据B站、微博的用户画像也可大致看出《旅行青蛙》的用户群体。
B站活跃用户中24岁及以下占66%,0-17岁是绝对主流;微博活跃用户中青少年也占到了8成以上,20~29岁用户最多,占比38.92%;10~19岁用户占比26.26%;30~39岁用户占比13.51%。
B站活跃用户
所以大致可以推断出养蛙的人大多是95、00后人群,清新的画风和不排名的游戏规则更是直接对准了女性市场,准确来说就是激发了众玩家的“老母亲”的牵挂感,别说95、00后还小,鹦鹉君亲自采访了15岁的小盆友,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老母亲们从起初抱怨参与感太低,到渐渐开始牵挂,蛙蛙出门旅行的时候你会担心有没有遇到坏人,有没有吃饱,什么时候回来?
蛙蛙在家的时候,又开始操心.....
终于,蛙蛙开朗了起来,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好朋友,老母亲们的心情也发展到“看到你过得开心,真好”。
可以说,“佛系” “养成”成为了这款游戏击中95后年轻人的核心关键点。
都说日本人生活压力大,但如今中国年轻人呈现出与日本相似的精神和情感状态,缺少物欲和成功欲,不结婚不生育,宅,不社交,一个人过着无欲无求的小确幸日子。
因此,《旅行青蛙》能火爆也就不奇怪了,这只一个人生活、吃饭、看书、睡觉,不怎么与其他人联系,动不动就说走就走的青蛙,一方面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更多是“空巢青年”对于怡然自乐慢生活的向往。
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面对着高居不下的房价、难以跨越的阶层流动、复杂的人际交往,不少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向往蛙蛙“小确幸”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亲爱的客栈》《青春旅行社》,这类旅行、民宿等慢综艺逐渐占领市场的原因,节目中舒服自在、不用赶着上班、为生活奔波的状态,激发了年轻观众对于慢节奏的向往。
“养成”这一概念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养成”本质上讲就是激发了玩家对养成对象的情感诉求。《旅行青蛙》中,尽管大家都在“养蛙”,但由于个人情感的附加玩家会觉得自己的“儿砸”与众不同。如果换了别人的青蛙,就不会再有“苦等归来”的心情。
这种特殊性,恰巧迎合了95后、00后心中的个性追求,玩家情感也会随着陪伴时间拉长而逐渐加深,这便是“养成”的一种状态。这种养儿砸的既视感催生了“养成”这一概念的巨大发展潜力。
这种“养成”心理也被引入到影视行业中。
从2005年快男、超女诞生开始,到近几年的《明日之子》《中国有嘻哈》等明星养成类综艺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2018年优爱腾上线的综艺中,“养成”类占了30%,爱奇艺的《热血街舞团》《中国有嘻哈2》、优酷的《这!就是街舞》、腾讯视频的《舞者24》《创造101》《明日之子2》等。
上个星期,爱奇艺推出了偶像养成类综艺《偶像练习生》,2亿播放量成为2018开年最受关注综艺。其中不乏香蕉娱乐、慈文传媒等大公司的新人亮相,正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养成”偏好。
“多而俗,少而精”是大多数90、00后追星的三观,通常在艺人并没有太高人气时便入圈,看着他一步步走红,这种“养成”感得到极大满足,甚至会成为日后彰显饭圈地位的一大要因。
这几年网剧的爆发,也给影视圈贡献了不少新人演员,《小美好》胡一天、《河神》李现、《双世宠妃》邢昭林等,伴随着追求个性标签而发展起来的“养成文化”也会使小众明星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其次,以“恋爱养成”这个概念为主的小说也频繁出现在各网文平台上,热度和阅读量也都不小。
虽然“养蛙蛙”未来改编成真人影视的难度略高,但根据95后这批主流观众的心理来看,“养成”这一概念倒可以在恋爱影视剧中作为主线发散。
影投人制片工场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