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成语故事带我们穿越到战国感受一场同样因利引发的战争。主人公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曾在惠文王和孝成王期间任宰相一职,以贤能善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多达数千人;与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关于他的描述详见于《史记》的《平原君虞卿列传》;在《赵世家》、《魏公子列传》、《范睢蔡泽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等文中亦可散见其事迹。

平原君素有惜士之名,传记开始如许描述:“门客中有一跛行者,某日被平原君宠妾高楼望见取笑之,跛行者求见平原君言耻并请杀美人。平原君应却不为,门客渐散;知门客离去缘由乃因己重美轻士,终弑美人践诺,离散门客始回。”然人终有犯错的时候,“利令智昏”讲述的就是平原君贪小酿祸的故事。

司马迁对此点评道:“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後世云。”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1)

1.公元前262年,秦兵攻占了韩国野王地方;韩国救援上党郡的通路隔绝了。上党郡守冯亭,眼见保守不住,便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2)

2.他说:“与其降秦,不如将上党郡献给赵国。赵若受地,秦必迁怒于赵,发兵攻它,此时赵必亲韩,要求联合起来抵抗秦兵,这样对韩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赞成这个主张,当即决定派使者带着书信和地图到赵国去。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3)

3.赵孝成王看了书信和地图,知道上党郡有十七座城池,高兴极了,就召平阳君赵豹来商议。赵豹却不以为然。他说:“秦军占了野王,上党郡成了秦国的掌中之物,今为赵有,秦国能甘心吗?”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4)

4.赵豹进一步分析道:“冯亭不降秦而归赵的目的,是为了嫁祸于赵,使秦移兵攻赵,以减轻韩国的压力。大王怎可不察,只顾眼前之利呢?”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5)

5.赵豹退出,赵王又召平原君赵胜来商量。赵胜饿主张与赵豹相反,他说:“用百万兵将,进攻别国,战斗一年未必能取得一城;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得到十七城,这是莫大之利,千万不可错过这个好机会!”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6)

6.平原君的话,正说到了赵王的心坎上。赵王满脸堆笑,吩咐平原君快去上党接受献地。同时传命封赏冯亭及十七城的官吏,安慰那里的百姓,说赵兵随后就到,叫他们放心好了。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7)

7.这消息传到秦国,秦昭王见赵国凑了现成,自然十分恼怒,便派大将白起率兵进攻赵国。长平一战,白起俘虏了赵军四十万,全部活埋。赵国的军事力量收到了严重的打击。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8)

8.秦军乘胜前进,把赵国的首都邯郸围困起来,眼看着有城破国亡的危险。这时赵王深悔不听赵豹之言引来今日之祸,只好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求救。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9)

9.正当邯郸万分危急的时候,魏国的信陵君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看在平原君份上,率军赶到邯郸合兵击退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可是,赵国连前带后,总共损失了四十五万精锐部队,弄得元气大伤。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10)

10.后来,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把这段史实写进他所著的《史记》,评论平原君“利令智昏”,意思是说,平原君不该贪图眼前利益,不考虑后果,导致秦兵来攻的巨大灾难。(完)

成语故事连环画不自量力(成语连环画利令智昏)(11)

来自中国连环画库 仅供欣赏 感谢收藏、整理者为中国连环画传承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