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因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太极宫承乾殿出生,遂以此殿命名。

作为李世民的嫡子,李承乾从一生下来就拥有了耀眼的光环,他的父亲后来成了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母亲成了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执掌中枢,是名副其实的大唐第二号人物。除此之外,李承乾本人从小就显得特别聪慧,一直深受李世民的喜爱。

“甫八岁,特聪慧,帝爱之。”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承乾与长沙王、宜都王同时受封,被封为常山郡王不久之后,又改封为中山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获胜,登基为帝。此时,年仅八岁的李承乾理所当然地被立为皇太子,从一开始,李世民便对李承乾寄予了厚望。

贞观九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驾崩,按照礼制,李世民要为李渊守孝。在李世民居丧期间,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十七岁的李承乾决断,而李承乾也不负众望,将朝中大小之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李世民看来,李承乾简直就是他心中完美的皇帝继承人,对他十分信任的同时,还予以重任。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1)

为了进一步锻炼李承乾的能力,每当李世民外出巡游时,便让李承乾留守国都,代为监国。

可以说,在整个贞观初期,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妥之处,李世民对这个储君总体而言是比较满意的。后来虽然察觉到太子有一些不良习气,可李世民仍然对他寄予厚望。为了纠正太子的不良习气,李世民经常对东宫的辅臣们说:“太子从小生活在宫中,对百姓的艰难困苦,他从来都没有见过,有一些不良习气也在所难免,但你们一定得好好规劝他!”

“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资治通鉴》卷194

然而,对于李世民的一片苦心,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却从未体会到哪怕是一点儿。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2)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李承乾

贞观十年开始,或许是在皇宫中压抑的太久,曾经聪慧的李承乾开始变了,身上的纨绔习气变得越发严重。他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每天只知道射箭打猎、嬉戏玩闹,从来都不知道节制。

最重要的是,为了怕东宫的那些辅臣发现他干的这些荒唐事,他干这些事的时候都是背着这些大臣们干的,这是人后的李承乾。

而在人前,李承乾又表现出另一副模样,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一个太子应有的表现。比如在公共场合,李承乾都是正襟危坐,在自己的父皇与大臣们跟前,由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帝王教育的缘故,他开口闭口都是儒家的孔孟之学和忠孝之道,一副侃侃而谈的样子,讲到关键处,他甚至会表现出一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之状。看到大唐未来的继承人如此懂事,所有的大臣以及李世民无不动容,纷纷称赞。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3)

但是,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被李承乾欺骗了!

下朝回到东宫后,李承乾立刻原形毕露,他把朝服一脱、靴子一扔,立刻就变了个人,整日与一些宫女、宵小之辈混在一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丝毫不顾忌自己太子的身份以及形象。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李承乾这一系列荒唐的行为,那些辅臣们也有所耳闻,但李承乾总是有应对的办法。如果连续好几天玩的太疯,李承乾知道那些大臣肯定会来规劝他的,于是就会主动出去迎接,见到大臣们到来,他便会大行跪拜之礼,然后引咎自责,态度极为诚恳认真。李承乾这一套操作下来,直接把前来规劝他的大臣们准备好的一套说辞全堵在了嗓子眼,搞得他们一脸懵逼,使得这些大臣拜服答话都来不及。

如此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李承乾,使得他在当太子的早期,成功误导了所有人,让所有人都以为他将会是一个贤明的储君。

左右或进谏,危坐敛容,痛自咎,饰非辩给,谏者拜答不假,故人人以为贤而莫之察。——《新唐书•李承乾传》

李承乾以高明的手段瞒过了所有大臣之后,自以为大唐未来的皇位非他莫属,因此行起事来越发肆无忌惮、越发毫无顾忌,所玩的游戏也越来越不靠谱。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4)

喜欢cosplay的李承乾

作为大唐未来的继承人,李承乾喜欢cosplay无可厚非,但他喜欢cos突厥人,那就是他的错了。堂堂大唐帝国的储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迷恋上了少数民族文化,尤其喜欢大唐当时的仇敌——突厥人的风俗习惯。

对于突厥人的风俗习惯,李承乾那叫一个热爱,在生活中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突厥人了。他不仅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为了打造一个突厥人的生活环境,他还特意挑选了一些面貌酷似突厥人的人当侍从,把这些人五个人为一组编为一个部落,让他们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衣服,在东宫的草地上放羊。除此之外,李承乾还命人在旁边还插上一杆绣有五个狼头的大纛,架起帐篷,他自己住进去,每天亲自杀羊,烤熟之后,就像突厥人吃肉那样,拔出佩刀,割成一小块一小块与众人分享。

除此之外,他还派人学习胡人的音乐歌曲,学胡人模样梳锥发髻,剪裁彩绸做衣服,爬竿击剑,击鼓声日夜不停。又命人铸造了一个大铜炉、六熟鼎,让仆人去偷人家的牛马,然后亲自看他们褪毛烹煮,并召集喜欢的仆人一起来吃。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5)

上述这些事已经够荒唐了,可李承乾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有一天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假装是突厥人的可汗,现在突然死了,你们模仿突厥人的习俗来给我办丧事。”说完,他真的两眼一闭,双腿一蹬,当即一动不动。于是他的侍从便模仿突厥习俗,骑马围着李承乾的“尸体”,一边转圈一边哀嚎,并纷纷割破自己的脸,以表示对“去世可汗”的哀悼。

侍从们哀悼完毕之后,李承乾突然跳起来说道:“如果有朝一日我继承了天下,我定会率领数万骑兵到金城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只要我在他手下做一个突厥将军,我就心满意足了。

使我有天下,将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委身思摩,当一设,顾不快也!—《新唐书•李承乾传》

对于李承乾的种种荒唐行为,他的左右侍从都看不下去了,都以为他是个妖怪。

堂堂的大唐储君,放着好好的太子不做,居然要在当了皇帝后去投靠突厥人,能说出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话,李承乾后来被废,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6)

派人刺杀东宫辅臣,彻底走上不归路

李承乾如此大张旗鼓的荒诞行为,终究是传到了以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为首的东宫辅臣的耳朵中,他们本着对太子负责、对李世民、对大唐负责的原则,纷纷前来苦口婆心的规劝太子,希望他迷途知返,好好做人。

放在以前,李承乾还会对前来劝谏他的大臣摆出一副好脸色,装出一副很听话的样子,然后蒙混过关。可是现在,李承乾连脸都懒得变了,他直接采用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付这些大臣们。

什么办法呢?杀!

李承乾说干就干,当天夜里,他就派了几名杀手,打算一举除掉这些劝谏他的大臣。后来刺杀行动虽然未能得手,但从此以后,那些在东宫的大臣们便彻底与李承乾决裂了。

什么叫愚蠢,这才是真正的愚蠢,就算是当时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也没有滥杀大臣的权力,而还未登基的太子李承乾却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刺杀这些大臣,直接断了他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正是从这时起,李承乾彻底走上了一条自绝于李唐社稷的不归路。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7)

与汉王李元昌狼狈为奸

汉王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李世民的亲兄弟,李承乾的亲叔叔。按理说,作为李承乾叔叔的李元昌,应该好好地教导李承乾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太子,但事实却不然,这两人却勾搭到了一起,净干一些不着边际的荒唐事。

李元昌仗着自己是李世民的兄弟,经常为非作歹,干一些触犯国法的事情。对此,李世民碍于身份,也只是对李元昌进行训诫而已,并没有重惩,可李元昌不知道感恩也就罢了,反而怀恨在心,自然而然地和李承乾走到了一块儿。

一个年少轻狂的李承乾,一个为老不尊的李元昌,这一对臭味相投的活宝凑在一块儿,经常干的事就是玩打仗的游戏。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他们通常各自率领一队人马,披上铠甲,拿着真刀真枪,然后扎营列阵,冲锋厮杀,以此取乐。他们是玩高兴了,可是却苦了手下的人了

每次这种游戏结束之后,手下的人基本上个个被刺的浑身是血,如果有人不听从号令,就会被绑在树上毒打一顿,轻则皮开肉绽,重则被活活打死。更为过分的是,李承乾还公开宣称:“假如我今天做了天子,明天我将在宫中设一个万人的军队,与汉王分将,观他们之间的战斗,岂不乐哉!”除此之外,他还说道:“我当了皇帝,就要纵情所欲,谁要是劝我,我就杀掉,杀到五百人,众人自然会安定下来”。

“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资治通鉴》卷196

假如这样的人以后真当了天子,大唐离末日还会远吗?幸好李世民后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不是晋武帝这样的人。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8)

宠幸乐童,触怒逆鳞

针对李承乾的种种作死行为,他的兄弟魏王李泰盯上了他的太子之位,并在市井散布流言说:“太子是个瘸子,皇上早有废立之意”。这种流言蜚语不免会传到李世民的耳朵中,李世民害怕玄武门之事在他的后代身上重演,于是就在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五的朝会中明确告诉诸位大臣说:“太子的脚虽然有毛病,但并不是不能走路。而且《礼记》中也说道: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的儿子已经五岁,朕绝不会让庶子取代嫡子,开启夺嫡之源。”

他说这话的意思明显是让李泰死了夺嫡这条心。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李承乾这些年做了很多荒唐事,但在李世民心里还没有真正放弃他这个从小寄予厚望的儿子。如果李承乾能够痛改前非,李世民还是希望他能够继承皇位。

可李承乾终究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的所作所为,终究让李世民失去了对他的希望。事情还得从一位叫“称心”的乐童说起。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9)

称心这个名字是李承乾起的。顾名思义,就是这个乐童让李承乾感到“称心如意”,故名。根据史书记载,这个乐童才十余岁的年纪,不仅姿态美丽,还能歌善舞,因此李承乾对其特别宠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宠爱到“与卧同起”的程度,也就是干啥都和这个乐童一起,包括一起吃啊、睡啊等等。

魏王李泰对他的位子虎视眈眈,好不容易李世民对他回心转意了,他又在如此关键时刻做出如此龌龊之事,光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很快,这件事就被别有用心之人捅到了李世民那里,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当即把称心逮捕诛杀,牵连者多达数人,并且把李承乾骂的狗血淋头。

然而,到了这一步,李承乾还是不知悔改。他不但没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反而在宫中为称心建了一座灵堂、专门为称心塑了一尊像,早晚焚香祭奠,终日以泪洗面。更过分的是,他还把称心的尸体埋在东宫的后花园里,追赠官爵,竖立墓碑。

对于一条道走到黑的李承乾,李世民痛心到了极点,他决定废掉太子。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10)

意欲谋反,李承乾彻底出局

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到了魔怔得地步。对于称心的死,他认定是李泰告的密,于是暗中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刺杀团,让这些人找机会干掉李泰。

然而,李承乾不知道的是,这伙刺客最终不但没有干掉李承乾,其中的一个反而出卖了他。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斗争终于到了白热化阶段。此时的李承乾也很清楚,父皇的废黜诏书迟早会降临在他头上,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做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决定——密谋造反。

为了保证造反的成功性,他决定拉李世民身边的重臣侯君集入伙。而侯君集也不知道脑门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就答应了这位荒唐太子的请求。

于是,在侯君集的示范下,一些王公贵族如李元昌等人也纷纷加入这场荒唐的造反行动中。就在太子集团蠢蠢欲动之际,齐王李祐造反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李承乾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造反大计会毁在这个齐王的手里。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11)

齐王的造反,在偌大的唐王朝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很快便被平定。齐王败亡后,朝廷追究他在朝中的余党,没想到这一追究,追究到了李承乾之前组织的一个杀手团成员身上,这个人为了自保,便将太子谋反之事全部抖搂了出来。

这下倒好,太子意欲谋反,李世民就算有千百个理由,也保不住他了。

贞观十七年四月,李世民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重臣以及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的主要官员,对太子谋反案进行会审。

在古代,谋反罪是皇家之大忌,罪无可恕,而李世民对如何处置太子犯了愁。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打破了这种僵局,此人叫来济,他对李世民说道:“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来济的一句话,不仅给了李世民台阶,也保住了李承乾一命。

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将其贬为庶民,囚禁在右领军府。不久之后,又将其流放黔州。在这个荒蛮之地,李承乾度过了两年生不如死的岁月之后,郁郁而终。

唐朝太子李承乾的后人(李承乾李世民长子)(12)

结语

作为曾经的天之骄子,大唐未来的继承人,被所有人寄予厚望、集各种光环于一身的李承乾,若是他安分守己,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本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但是,他却偏偏走上了不归之路,面对李世民的次次容忍,他不仅不知道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最终导致自己被废,被流放,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