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养蚕时的辛苦可以接受的,当看到品质好的蚕茧顺利变现后,会认为前期的付出是值得的,比较担忧的是蚕病问题,可以说整个养殖周期都害怕出现蚕病,因为一旦发病,蚕茧的产量会明显下降,降低30%算是比较轻的,有的蚕病发病快,2-3天时间就可以大面积传播,特别严重的会直接面临着绝收。在早期刚开始养蚕时,蚕病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蚕茧的个头较大,品质也比较高,一张蚕种产出100斤蚕茧也比较常见,有的蚕茧甚至可以超过120斤。一般情况下,连续养了5年以上的蚕,蚕病出现的概率就明显增多,有时连续2-3季蚕都有蚕病,让不少养殖户感到很无奈,特别是临近上蔟发病的,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很多养殖户的信心也是打击不小。

蚕病的种类比较多,按照发病的类型看,主要分为病毒型、细菌型、真菌型等,病毒型比较常见是蚕病有蚕脓病、软化病等,细菌型比较多见的蚕病有败血病、肠道病等,而真菌型蚕病中,以白僵病、曲霉病等。此次重点介绍的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曲霉病,这种蚕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是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在南方出现高温高湿时,曲霉菌的活跃度明显提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曲霉菌也是比较多见的,像一些粮食作物、稻草、木质家具、蚕具等, 有时受潮就容易发霉,实际上这就是曲霉菌在生长繁殖。 曲霉菌的生存能力比较顽强,其孢子可生存1年以上,如果气温低于10℃,生存的时间长达5年之久,想要彻底根除还是有不小的难度。在养蚕时,如果蚕体被曲霉菌感染并寄生,那么蚕的进食量会明显下降,最后家蚕会出现死亡,容易出现腐烂,蚕体的表面会出现黄绿色或者棕色。那么哪些情况下容易使得家蚕出现曲霉病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种途径。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1)

一、小蚕阶段蚕房内温湿度过高

通常情况下,小蚕阶段蚕房内的温度需要适当的高些,比如1龄蚕时,温度要控制在28℃左右;在2龄蚕时,需要控制在27℃;3龄蚕时适宜温度为26℃左右。这样的温度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会有很多复杂情况,特别是天气异常时,想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费不少心思。比如说在养夏蚕时,有时早上7点多,气温就接近30℃,这样的温度明显是偏高的,如果蚕房内的湿度又比较大,超过90%,那么就使得曲霉菌进入活跃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曲霉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理想条件下为100%,超过80%时也同样可以发育的很好。小蚕阶段蚕的抵抗力是比较低的,温湿度明显异常时,就容易为真菌繁殖创造条件,进而诱发曲霉病。

二、蚕种催青和保护措施不当

蚕种质量的高低可以说是养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蚕种孵化成蚁蚕时出现异常,那么后期蚕茧质量想要很好也难度很大,有时可以说希望渺茫。在养蚕时,通常是同一个地方统一预订蚕种,等到了可以养蚕的时候,再分发给各养殖户,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有时也容易遇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说蚕种在运输过程中,以及分发给养殖户后,因周围温度过高,加上通风较差,使得蚕卵表面有曲霉菌寄生,结果出现了发霉现象,蚕种就无法顺利孵化。还有的是在蚕种催青过程中,同样因为温度控制不当,蚕房、蚕具等消毒不彻底,真菌活跃度明显增加,也会诱发蚕得曲霉病。这两种情况都是蚕种还未孵化成蚁蚕,此时出现异常会对后期蚕茧产量形成实质性的影响,该阶段需要养殖户多加小心,确保蚕种正常孵化。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2)

三、养殖密度过大

家蚕曲霉病,真菌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如果蚕体与曲霉菌有接触,那么该蚕就容易中招,在1龄、2龄蚕期时,蚕体的体壁皱纹较多,容易被真菌孢子附着在上面,而且该阶段蚕体的体壁比较薄,抵抗力相对偏弱,此时被感染的几率大增。特别是养殖密度过大时,蚕体之间互相接触较多,有的养殖户除沙不是很及时,蚕座中留下的桑叶、蚕粪、蚕尿等容易发酵,当温度偏高时,很容易滋生细菌,一旦少数蚕被曲霉菌感染了,那么其他蚕也容易被感染上。在不同的蚕期时,养殖户要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不能等蚕出现明显拥挤了再考虑扩座的问题,如果遇到持续高温天气,更要适当稀养,让蚕宝宝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更有利于增强体质,从而远离蚕病的困扰。

四、蚕具、蔟具保存不当

对蚕具、蔟具进行清洗消毒,这是很多养殖户都比较清楚的操作,基本上在蚕种到来之前,会对蚕房、蚕具、蔟具等统一消毒,然后使用,这种操作是有必要的,但有时很多养殖户容易忽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蚕具、蔟具如何存放。在1-3龄蚕期时,所需要的蚕具不是很多,大部分蚕具需要存放好,蔟具更是暂时用不上,此时如果保存不当,出现发霉现象,那么这样的蚕具后期使用了,上面附着的真菌会寄生在蚕体上,增加了蚕得曲霉病的概率。蔟具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1-5龄蚕都用不到蔟具,等蚕进入5龄后期,出现10%以上熟蚕时,才会使用蜕皮激素,然后再放置蔟具,那么前期蔟具是否妥善保管了,也是至关重要,一旦受潮或者发霉了,拿过来直接使用也会使蚕诱发曲霉病。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3)

五、蚕沙未及时清理

按照大部分地区的养殖模式来看,整个养蚕过程中,是需要不断进行除沙的,而且随着蚕不断长大,除沙的次数也会增多,比如说进入大蚕期,前期2天左右要除沙一次,而进入后期时比较理想的是一天除沙一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为了省事,除沙并不及时,有的只会在每次眠起后除沙,蚕沙一旦不能及时清理掉,会积累的越来越多,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持续高温高湿时,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里面滋生的细菌会明显增多,有的可以明显看到发霉现象。还有的是蚕沙中含有一些病蚕,时间久了容易腐烂,不仅气味难闻,而且病菌也会传给其他健康的蚕,这种情况也会诱发家蚕曲霉病。

六、桑叶中含有曲霉菌孢子

桑叶对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蚕宝宝的主粮,虽然现在出现一些人工合成的饲料,但与桑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家蚕曲霉病一般不通过口食传播,但桑叶上是否有曲霉菌就很重要,如果桑叶上有些虫卵含有曲霉菌孢子,这类桑叶用来喂蚕时,桑叶与蚕体互相接触,不知不觉曲霉菌就会寄生在蚕体中,从而使蚕中招曲霉病。这种现象有时是比较多见的,特别是桑园中虫害较多,还有桑园被洪水浸泡过,一些病菌残留在桑叶上,养殖户采摘桑叶时也没有特别注意,导致一些不干净的桑叶混合在一起,蚕不一定进食后出现异常,而是接触了这类桑叶,被真菌寄生感染上,就会诱发一些蚕病。在小蚕期桑叶需求量少的时候,养殖户会比较注意,而到了大蚕期桑叶需求量明显增多,采摘都来不及时,异常情况就容易出现。

养蚕出现真菌感染的情况比较多,有时跟周围的环境有关,有时跟季节有关,还有的时候跟养殖户各环节是否操作得当有关,当然大部分时候,家蚕曲霉病的出现,跟蚕房内的温湿度异常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高温高湿的状态下,曲霉病出现的概率大幅度增加。在了解了曲霉病的传播途径后,养殖户需要想办法阻挡这类蚕病的出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为了提高养蚕收益,就得想办法减少蚕病出现的概率。家蚕曲霉病虽然危害较大,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进行处理的,而且只要养殖户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提前进行部署,也是可以避免的,在对家蚕曲霉病防治方面,个人认为可以把以下6个方面落实到位。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4)

1、妥善保管竹木类蚕具、蔟具,避免发霉

在农村养蚕时,很多蚕具、蔟具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做的,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实惠,而且重复利用率高,降低了养蚕的成本,正常情况下,这类蚕具、蔟具用个3-5年问题不大,有的保管的较好,可以用8年以上。但有时也会有一些麻烦事,那就是在南方梅雨季节来临时,容易受潮发霉,曲霉菌出现的概率较大,需要养殖户对这类蚕具、蔟具合理存放,清洗干净后要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到了容易发霉的时候,要拿出来多晒晒。还有就是每次在使用前1-2天,可以先拿在太阳底下暴晒下,然后清洗消毒,再晒干后使用,这样操作后基本上可以把曲霉菌清理掉,后期养蚕也就不容易出现家蚕曲霉病。

2、养蚕准备阶段做好蚕房、蚕具消毒

我们在养蚕前,需要对蚕房内部进行清扫,并且使用石灰水、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有时还得用硫磺密闭烟熏24小时,这样的操作通常需要做两次,一次是蚕茧出售后,还有一次是蚕种到来之前。如果上一季养蚕时,蚕病出现的频率较高,中招的地方较多,那么要增加蚕房、蚕具的消毒次数,对于一些病菌来说,经过几次彻底的消毒处理,能够存活下来的真菌就很少,曲霉菌出现的概率会明显降低,蚕房中没有了这类病菌,自然而然也就不会中招曲霉病。在对蚕房、蚕具消毒时,一定要做到彻底,不能留有死角,而且蚕房四周也得清扫干净,尽可能不给曲霉菌的生存创造条件。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5)

3、加强蚕房的换气排湿,合理调节蚕房内的温湿度

当蚕种领来后,意味着本次养蚕就正式开始了,蚕房的温湿度控制对于蚕体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温湿度不在合理范围内,那么一些体质偏弱的蚕就会得病,而对于家蚕曲霉病来说,高温高湿的环境为曲霉菌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湿度达到100%,温度在30℃以上,曲霉菌出现的概率就大增。因此,养殖户要根据不同的蚕期,以及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好蚕房内的温湿度,使得温度在25-28℃范围内,相对湿度为70-80%。为了让蚕房内空气相对清新,每天要对蚕房通风换气,通风时间的长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时,需要开对流窗,必要的时候还应借助电风扇、放置冰块等方式来调节温湿度。

4、根据不同蚕期,合理控制养蚕密度

在蚕种孵化成蚁蚕后,实际上扩座饲养就已经开始了,一般情况下,一张蚕种收蚁时,需要0.14m³的空间,蚕进食桑叶后,蚕体的个头会逐渐长大,每经过一个龄期,会发现蚕体变化越来越明显,特别是4龄蚕以后,可以说每天看起来都不一样。为了减少蚕体之间互相伤害,提高蚕的抵抗力,养殖户需要控制好各蚕期的饲养密度,在1龄蚕时所需蚕座相对较少,3龄蚕以后,蚕座的数量会明显增多,4龄蚕所需蚕座数量基本是3龄蚕的一倍以上,到5龄蚕时,蚕座的数量达到峰值。关于饲养密度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蚕座中蚕体之间明显拥挤的,那就需要进行扩座;另一方面可以观察蚕进食桑叶情况,喂食桑叶后,如果发现桑叶很快被吃光了,而且出现有大小蚕现象,那就说明饲养密度过大,需要及时增加蚕座数量。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6)

5、及时处理病、死蚕,妥善处理蚕沙

预防家蚕曲霉病时,对于蚕沙的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蚕座中一旦蚕沙堆积过多,有的甚至与蚕座边缘齐平,一旦喂食的桑叶水分过多,或者蚕房内温度偏高,且相对湿度较大,那么曲霉菌出现的概率就比较大,有些地方会直接发霉,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自然是很不利的。还有就是一些病、死蚕,要及时挑拣出来,同时周围10公分范围内,要使用石灰进行消毒,必要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除沙换蚕座,很多病、死蚕本身含有很多病菌,其中也包括曲霉菌,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这类病菌会发育繁殖,逐步寄生至其他健康的蚕体中,从而使得蚕病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处理病、死蚕时,要先用药水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再异地深埋处理。

6、加强桑园虫害防治,避免真菌感染桑叶

蚕茧品质是否好,一方面跟养殖户的日常管理有关,尽量避免中招蚕病;另一方面就是跟桑叶的品质有关,有的桑园管理不当,桑叶长势良莠不齐,被虫吃的较多,同时桑园中杂草也较多,这样的桑叶给蚕吃,是很容易诱发一些蚕病的。曲霉菌不仅在室内会出现,而且有时也容易在桑园中出现,桑叶上如果附着了曲霉菌,养殖户采摘这类桑叶喂食蚕,那么蚕中招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夏、秋蚕时,要格外注意桑叶是否干净。养殖户对桑园的管理上,要做好一些功课,选址要得当,及时清理杂草,同时要加强虫害防治,减少虫卵附着在桑叶上的机会,在蚕病高发的季节,喂食桑叶前,可先进行小范围试喂,确定无异常后再大面积喂食,这样可以降低大面积出现蚕病的风险。

养蚕场蚕种管理办法最新(养蚕出现曲霉病能使蚕茧产量下降30)(7)

总之,家蚕曲霉病的防治也不是那么艰难,只要养殖户平时多加注意,每到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好相对应的事,蚕房内远离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预防家蚕曲霉病的重点。由于天气因素是无法进行预测的,这就需要养殖户多加留意天气变化,多总结当地的气候情况,这样可以适当提前做好一些预防措施,想要让蚕少得病,其重心应当是“防”而不是“治”,因为很多时候蚕表现出相关症状后,往往已经到了晚期,通过药物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把一些症状较轻的蚕缓解过,这种思想观念需要养殖户牢记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