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坊上,再转到柱上。
一、斗栱的位置和命名
柱头科——在柱之上,桃尖梁头与柱头之间的垫托部分。
平身科——两柱头科之间,放在额坊及平板坊上的斗栱。
角科——在屋角柱头之上
【老琼思考:
梁著原文“平身科其功用远不及柱头科之重要,差不多是一种纯粹的装饰品”
1)“其功用远不及柱头科之重要”必然是有道理的,毕竟所在位置决定其功用
2)“差不多是一种纯粹的装饰品”,暗自觉得未免绝对。在互联网查到两种说法,复制粘贴如下,供给以后思考:
说法一:屋顶的大面积荷载只依靠柱头斗拱来传递是不够的,需要用柱间斗拱将一部分荷载先传递到枋上,然后传递到柱子上。
说法二:明之后的斗拱构造与之前的有着明显的差别:宋元及明初的昂,因为杠杆原理要起到承重的作用,所以势必要粗一些,斗拱整体自然也大。并且明之前的平身科补间铺作基本为一朵甚至没有。而到了明清补间铺作数量剧增。太和殿有5朵之多。总之明末清斗拱中的昂基本已经失去了原始的功用,只有柱头科和角科勉强能称为结构部分,平身科已经完全沦落为装饰品。
【老琼插言:
清代将各种斗栱叫成了各种“科”。
宋式称呼更形象和便于理解,分别叫“柱头铺作”“转角铺作”“补间铺作”;
同时,宋式的各种铺作,又叫“柱头斗栱”“转角斗栱”“补间斗栱”。
那么!问题来了!!!“斗栱”和“铺作”啥区别?
俺弱弱分不清楚啊!啊!啊!!!
查了百度:“铺作,狭义说的是指斗拱;广义说的是指斗拱所在的结构层。”
辽塔老师如是说:“除称呼几跳几铺作外,其余写东西时都写斗栱,以便区分”
萌胖千岁教学:“‘铺作’是正规名字,‘枓栱’一般是形象的口语。两个词的广义意思是相通的,但是狭义意思不同。”
弱弱明白一点点了……
但还不是非常懂啊!啊!啊!!!】
二、斗栱结构上重要的分件:
1.栱、翘、昂
栱: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
翘:…………,……………………成正角(与栱成正角)
昂:翘之向外特别加长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
【萌胖千岁网络教学:
翘和枊(“枊”即“昂”),早期不一样。但到了清,起到力学上原理几乎就差不多,样子不一样而已。
严格地说,清代已经没有枊了。清代所谓的枊,其实就是枊嘴的样子;是枊型构件,也就是所谓的“假枊”。(把枊嘴锯掉,就是翘了)】
【萌胖千岁答疑:
老琼:北镇庙大殿,没有翘,上下两个昂嘴(上图)。
千岁:下面的昂嘴,实际上是相当于该放翘的地方,做成了昂的样子,但是本质上没有差别。】
2.斗、升:
栱、翘(或昂)间的斗形方块。
区别:
升:在栱与翘(或昂)的相交处,在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的栱 间。
斗:在 翘(或昂) 的两端,…………………翘(或昂)间。
【萌胖千岁教学:
升、斗的区别,在于卯口开一字口(顺身口)和十字口】
3.角科的特殊性
普通的斗栱只有一个外面和一个里面,角科却同时有两个外面(左方的正面就是右方的侧面,右方的正面也是左方的侧面),于是:
1)在正心线、外拽的各瓜栱、万栱,转了角就是昂或翘。
例如:搭头闹头翘=外拽瓜栱;
搭头闹二翘=外拽万栱
2)厢栱:过角后称把臂厢栱。
3)斜昂和斜翘:斜角线上,与各层翘昂平
4)由昂:与耍头平处
四、细说 - 栱
1.栱的分类:
(1)按位置:
栱┳正心栱:檐柱中心线上,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
┗单材栱┳外拽栱:檐柱中心线以外的
┗里拽栱:檐柱中心线以里的
(2)以长短分:
厢栱(次之)┳里拽厢栱┳厢栱总是安在最上翘昂之最外或最里端上
┗外拽厢栱┛绝没有放在正心上的时候
所以之分里外,而无正心单材之别。
无论一攒共有几踩,在最里最外两极端上只有一层厢栱
瓜栱(最短)┳正心瓜栱……………┳瓜栱和万栱,每多相叠并用
┗单材瓜栱┳里拽瓜栱┃(除非没有翘昂不往外出踩的斗栱)
┗外拽瓜栱┃无论一攒共有几踩,厢栱外各踩都只有两层栱
万栱(最长)┳正心万栱 ┃瓜栱在下,托着万栱在正心上或里外拽上
┗单材万栱┳里拽万栱┃(万栱之上就是枋子)
┗外拽万栱┛
【萌胖千岁答疑:
老琼:如果一处建筑不止3层栱,该怎么叫?
千岁:不止三层滴一律当代!你就标注:臆造!】
2.栱的细部
3.栱的特殊形态——翼形栱/异形栱
【老琼观察:根据位置和形态,推论翼形栱在结构上的力学作用不大,主要用作装饰。】
五、细说 - 斗、升:
1.斗和升的分类:
1)斗的分类(按位置)
坐斗(大斗):全攒斗栱之最下一层,在正心瓜栱与头翘或头昂之下。是全攒重量之集中点
十八斗:翘或昂之两端,托着上一层栱与翘或昂相交点
2)升的分类(按位置):
三才升:里外拽栱之两端,托着上一层的栱或枋子。
槽升子:正心 栱之两端,托着上一层的栱或枋子。
2.斗口:
概念:坐斗之上,承受“瓜栱”和“头层的翘和昂”的十字卯口。
作用:有斗栱的建筑(大式大木)各件尺寸权衡的基本单位。
全攒斗栱、乃至全屋大木的权衡,都是按斗口而定的。
六、细说 - 昂及其他
1.昂的细部
2.昂、耍头等一端的雕饰(以下,形制和大小都有一定的做法):
1)昂向里的一端:曲卷如翘或栱、六分头、霸王拳(梁思成错注)、菊花头(郭黛姮纠注)
2)耍头的外端:蚂蚱头
3)耍头的里端:麻叶头(梁思成错注)、六分头(郭黛姮纠注)
七、斗栱各组合的名称:
1.踩、拽架、攒:
踩:翘或昂的长短以支出之远近而定;在下层的支出最少,越网上支出越远。
每支出一层,在里外两面各加一排栱,叫做“踩”
拽架:踩与踩中心线间的平距离叫做一拽架。
翘、昂的长短就以拽架的多少而定。
攒:斗栱之全部称曰攒
2.出踩与翘昂数
出踩:以正心栱为中,每往里外支出一拽架,就多一踩,谓之出踩。
例如:正心一踩,里外各多出一踩谓之三踩;
正心一踩,里外各出两踩谓之五踩
… …
由此递加可以加到九踩乃至十一踩
翘昂的多少:随出踩的多少而定(分配有多种变幻,见下图)
一攒头栱支重,里外拽各加一踩时,上下就加了一翘或一昂。
【老琼归纳:出踩数=(翘数 昂数)×2 1】
八、各科中,与斗栱相邻的构件
1、桃尖梁头——柱头科
柱头科的头翘或头昂,比平身科的加一倍(二斗口),并且越往上越加厚;
到最上层就直接承受由内部伸出来的桃尖梁头;桃尖梁宽六斗口,而梁头厚四斗口。
柱头科坐斗上斗口宽加倍(二斗口)与梁头宽度尚差二斗口,所以自头翘或头昂以上,翘或昂嘴之宽须渐渐加大,直到与桃尖梁头同宽为度。
2、耍头、撑头——平身科
柱头科的桃尖梁头位置,在平身科则为耍头,上面再加撑头木(两者合起来的高度与桃尖梁头高度同)
耍头只厚一斗口,平身科的翘与昂也只厚一斗口。
柱头科上既有桃尖梁头,便没有耍头和撑头,桃尖梁头高合耍头和撑头合并的全高:桃尖梁的下皮是与平身斗栱耍头的下皮平的。
3、宝瓶——角科
与耍头平处有由昂,上安宝瓶,以承受上部支出的角梁。
4、枋:万栱、厢栱之上就是枋子
(4.1)正心枋:正心万栱之上的叫正心枋
(4.2)拽枋:里拽万栱、外拽万栱之上的,叫拽枋。
(4.5)挑檐枋:外拽厢栱之上就是挑檐枋
5、桁:枋之上
(5.1)正心桁:无论踩数多少,正心万栱以上就层层枋子叠上,一直到正心桁上面。
(5.2)挑檐桁:外拽厢栱上挑檐枋之上的,就是挑檐桁
八、特殊的斗栱——溜金斗
溜金斗:
中线以外,与普通斗拱完全相同。
中线以里,自耍头以上,连撑头和桁椀,都在后面特别加长,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秤杆,以承受上一层的桁或檩。各层秤杆之间,横着安栱或三福云,直着用伏莲销,销成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