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从具体实践出发,聊一聊如何学习文言文?(之一)续前:从具体实践出发,聊一聊如何学习文言文?(之二)

回头我们再说选择什么样的书来启蒙的问题。

前面说过,我带老大读完过一整本《论语》,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发现不好懂。于是,我又领她读唐诗和宋词。买了中华书局的注音版,孩子也背了一些,但总是继续不下去。因为,无非也就是背,给她详细讲,她也不耐烦听。即使她耐烦听,讲起来也不容易。比如,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点评说,“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小朋友能理解其中无尽的历史沧桑和人生寂寞?因为,诗词,实在是比普通文言文更加精简、更加押韵、更有意蕴的文字。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诗词实际上都写于农业文明时代,长居乡村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体会其中的美,而从小在现代城市中长大的孩子,这种诗词审美的缺失是变成了必然。

后来,老二稍大一些,我试过带他背《声律启蒙》,也试过带他读《幼学琼林》,甚至给他读《龙文鞭影》。《声律启蒙》背了三分之二吧,现在大概都忘到爪哇国去了。有网友说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忘记的,才是所学的。(原话是: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部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果真如此么?意思是我家孩子背了《声律启蒙》,现在都忘记了,但剩下了声律的启蒙?怎么想都不靠谱。

而《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写的都是一些典故,简直就是超级大坑。举个例子:《幼学琼林》有“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龙文鞭影》有“太宗怀鹞,桓典乘骢”。这样的句子怎么带小朋友去读嘛?即使小朋友都背熟了,那又怎样呢?“太宗怀鹞,桓典乘骢”,本就是两个文言小故事啊,去背这八个字,还不如直接给他们开讲这两个故事本身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反正我觉得背这种标题没啥意思,就好象背《春秋》上的“春,王正月”和“郑伯克段于鄢”这11个字,而不去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一样。所以,推荐这些书的老师或家长,我保证他们自己都没有认真去读过。

试过这些之后,我开始反思。诗词曲赋这一类的韵文为什么不直接交给学校,让老师去管呢?反正学校老师也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孩子去背,自己何苦再去额外增加孩子的负担吗?于是,我着重去找文言小故事,发现上海辞书出版社杨振中编著的《文言文启蒙读本》不错,难度不大,故事够多(总共有340篇),几乎有点名气的小古文,这本书上都有。难得的是,这本书有不少注释,还有不少习题,后面还有答案,非常适合作孩子的启蒙读本。假期我们每天能刷5-10篇,平时见缝插针也能读个1-2篇。断断续续,我两个孩子,每个都差不多读了300篇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不要求孩子去背,甚至不要求他们去牢记,只是不断地重复,因为后面的总会有很多字词是重复前面的。每篇小短文,我们都一字一句讲,我提问,小朋友作答。小朋友答对的,我就表扬、赞美他;小朋友答不上来的,我就告诉他。不断循环重复,一些常用的虚词,他们也基本都会了,往往凭感觉就能蒙对,这不就是语感吗?

杨振中还编著了一本《中学文言文助读》,据说也是获了奖的。我也买了一本,带老大读了一些,后来感觉这些文言小故事对她已经作用有限,我们就不读了。

上初中之后,我本打算带她读《世说新语》的。我们在不长时间里读完了德行47篇文章,难度不算大。很多选本都从《世说新语》中选录一些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觉得这本书仍属于小故事一类,每一篇都不具备完整的文章架构,也就没有继续读了。

我后来选定带孩子读《古文观止》,而不是《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实在是因为《古文观止》篇幅小,总共也不过222篇。另外,文章类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议论文,比较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还有就是,文章内容比较规整,都是有完整架构的“作文”。小古文只是一个小故事,不是一篇作文。那些序跋、辞赋、奏议、碑志、诏令、哀祭等文体,对成年人也许会有用,但对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就完全没必要了。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绝大部分是议论文,讨论的问题不是政治,就是外交、军事等等,此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越小的孩子,就越不喜欢这种宏大叙事,因为十岁之前的小朋友,还都通灵,都对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小东西充满了兴趣。因此,五年级之前,尽可能去做一些其他的项目。一定要弄文言文,也应该去读文言小故事,比如前面说的《文言文启蒙读本》之类的书,340篇小故事,足够孩子读一年多了。从五、六年级开始,如果有了前面的文言启蒙,确实可以开始读《古文观止》了。但我仍建议,这个阶段的学习,仍以读熟原文为主,理顺文义为辅。到了初中,再改回理顺文义为主,读熟原文为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五、六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体会文字本身的精深含义,因此,大面上读懂了就可以,不必过于深究。初中之后,孩子们普遍比较忙,也真正完成了从童年到少年的跃升,12岁确实到了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可以跟孩子细细讲解文字表面之下的深意了。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几种方法(从具体实践出发)(1)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几种方法(从具体实践出发)(2)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几种方法(从具体实践出发)(3)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几种方法(从具体实践出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