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1)

19.5万员工,10.7万研发人员,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执行的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华为,探寻其如何聚焦“联接 计算”战略方向持续创新、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2)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华为长期坚持对“根技术”的战略投入,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8450亿元人民币,深扎的根不仅让华为这棵参天大树稳健成长,同时还以“根深”促“叶茂”,提升伙伴能力,助力数字中国的森林更为茂密。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3)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4)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提法。他曾形象地说道:“根不强是不行的,根扎不深,树是不稳的,万一刮台风呢?”

所谓“根技术”,是那些能够衍生出并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技术,是技术树之根,持续为整个技术树提供滋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树的荣枯。

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自创立之初,华为就坚持把至少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华为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940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21年,这一数字增至8450亿元。2021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占比超过全国研发投入前十民企的研发投入总和的37%。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5)

华为近十年研发投入超过8450亿元,2021年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让华为的根在全球化过程中扎得越来越深。面对挑战,华为在“根技术”上的长期、高强度投入,为企业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基本保障,保持公司竞争力的领先。

今年3月,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华为公司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这才是华为公司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根深才能叶茂,根强方能稳健。

据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刘西恒在调研中介绍,在光技术方面,华为在芯片、光源、感知、光学、算法等“根技术”上都有大量研究,建立了13个全球研发及创新中心。

如华为近年实现了光材质的突破,把光纤连接嵌入到仅有A4纸大小的光背板上,在上面可以实现1000个光连接交换,完成了同样传输能力下,设备体积几何级的下降,该技术的商用,不仅更好地保障网络品质,还能带来更好的节能效果。再如,华为的一名“天才少年”发明了光虹膜的技术,给光交叉连接器件打上“指纹”,在远端通过一个信号就能判断出这个“指纹”对应哪个位置、连接哪个客户、怎么连的,从而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6)

华为将1000多根光纤集成印刷在一张A4纸大小的光背板上。

华为计算产品线营销副总裁张勤表示,在计算方面,华为聚焦提供最底座、基础的软硬件,聚焦“根技术”打造技术的软硬件平台,把上面的部分开放出去,和产业界共建生态,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的策略。

记者了解到,华为今年6月公布的“十大发明”评选成果中,有多项来自计算领域,其中第一项发明“大幅提升算力的高效能乘法器和加法神经网络”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使计算功耗和电路面积下降70%,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汽车和电信网络;第二项发明“多目标博弈算法”则解决了自动驾驶中的一些关键挑战,包括城市道路人车混杂的复杂场景里的定位、感知及决策问题,解决交互场景接管难例超过70%,缩短通行时间40%,减少存储开销200倍,降低算力消耗超过85%。此外,“基于叠代的全精度浮点单元” 实现了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算力融合,解决了高性能计算、AI推理等多场景的浮点计算需求,目前该发明已经在昇腾基础硬件中使用。

“根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人才这个“发动机”。华为将人才、科研、创新精神作为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总结了ICT产业最具挑战性的难题,聚天下英才一起攻克,吸引了超过10万名研发人员,以人才的浓度对抗技术的难度。

同时,华为也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根技术”人才。据张勤介绍,华为不仅仅在培养计算产业的人才,也在从IT走向CT、走向更多产业,期望未来3年里面能培养超过300万计算产业的人才,这些人才将形成鲲鹏、昇腾、欧拉产业的源源动力。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7)

尽管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华为手机名声最响,但实际上,华为以通信行业的联接起家,联接技术一直是华为的强项。无论你用的是华为还是其他手机,无论你在家用宽带,还是在外用流量无线上网,都离不开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而这些服务背后都有华为提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三十多年来,华为在联接领域持续投入。联接的能力包括固网联接和无线网络联接,无论是是基于光纤网络的F5G,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5G,通信技术的革新和升级都不会缺少华为的影子。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8)

移动通信产业从1G到5G演进的同时,固定网络领域也正在进行代际演进。

与5G相比,F5G(第五代固定网络技术)对不少消费者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词汇。事实上,移动通信产业从1G到5G演进的同时,固定网络领域也正在进行代际演进。以光纤通信为介质的F5G,具备超大带宽、安全可靠、确定性低时延等特点。

据刘西恒介绍,5G和F5G共同构成“双千兆”网络,其中,5G更多面向个人,更适合大范围移动的场景;F5G则更多面向家庭、企业园区、工业制造等固定场景,相对更适合不移动或固定的小范围移动的场景。F5G还可与5G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备份的关系,如有的场景主用5G,光纤覆盖可提供Wi-Fi6信号作为5G出现问题时的保障,而有的场景主用光纤,若其中出现移动场景可自动切换到5G信号。

F5G在我国的落地形态为千兆光网,它不仅是固定通信网络的载体,也是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同年,住建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开展光纤到房间、光纤到桌面建设,着力提升住宅户内网络质量”。今年初,《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提出打造全国“千兆城市”标杆,住宅小区实现千兆宽带全覆盖,打造一批万兆宽带接入示范产业园区。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已经体验到了千兆光网带来的便利。如在深圳大学,千兆光网直达宿舍、桌面、100多间智慧教室,可满足1万多位师生同时在线教学,每个终端都可以感受到千兆级的接入,维护成本和能耗却大大降低;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基于F5G全光网络、高性能存储、物联网等ICT技术的精准组合与融合,不仅让患者就医更便利、高效,而且可让手术更加高效安全、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等。

刘西恒曾两次下过煤矿,对煤矿下通信难保障的痛点深有体会。他所在的团队和华为煤矿军团联合创新,用光纤打通矿上、矿下的机制连接,既解决了矿下的通信问题,也为矿上的视频监控、矿下的自动控制和人员管理、定位等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方案已在山西红柳林煤矿等全国50多个煤矿商用。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9)

华为让长距离的井下光纤铺设变得非常简单,基于F5G提供的综合优势,煤矿更加安全。

在光感知方面,华为也取得了突破。据了解,光纤传感的功能与人体的“感觉神经”类似,不同的光纤传感产品类似不同的“感觉接受器”,具有实时、多点报警、精确定位、易部署等特点。

刘西恒说,如在油气管道上拉光纤,两边配有感知设备,油气管道遇到挖掘、碾压的时候产生震动或者发生温度变化,可以定位到1米的范围,尽快解决问题;如在机场等需要放置侵入的场景,通过光纤感受到震动、压力后,可马上定位问题且调取视频迅速确认……类似技术已经融入华为多个军团的解决方案中,实现军团的场景创新和应用。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10)

华为携手客户和合作伙伴,打造智慧机场解决方案,构筑智慧机场的“数字化跑道”。

刘西恒表示,除了园区、家庭等应用场景,华为还在让F5G技术进入制造和生产,已发布了工业场景的相关方案。“F5G具备带宽大、时延低、高保障等优点,更能支持生产系统的技术化推进,未来可期。”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11)

近年来,以AI智算为代表的算力正在像水电一样,成为数字经济生活的基本需求。人们若要像打开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实现算力一点接入、随取随用,就离不开运力网络的支撑。

联接与计算,是构建万物互联世界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5G、光传输、数据通信技术是连接等联接到哪里,计算就到哪里,哪里有计算,哪里也就有联接,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联接与计算也是华为业务的基础,基于华为基础硬件、操作系统和相应基础软件组合成的业务有各种可能性。

在张勤看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生产资料,算力则是生产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处理,进而催生大量的算力需求,两者相互促进。

华为2021年发布的《智能世界2030》报告指出,未来10年,通用算力增长10倍,而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因此,计算必然从通用计算走向“通用计算 人工智能计算”的多样性计算,且未来算力的增量主要是AI算力。

聚焦计算“根技术”创新,华为推出鲲鹏、昇腾、欧拉(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高斯(openGauss)开源数据库、昇思(MindSpore)AI框架等一系列软硬件,构建面向通用计算的鲲鹏和面向人工智能计算的昇腾两大计算产业,为算力网络构建了坚实根基。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华为发力根技术)(12)

华为构建面向通用计算的鲲鹏和面向人工智能计算的昇腾计算产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并非“单枪匹马”做计算产业,而是构建产业根基,携手产业链的伙伴共同打造产业生态。

张勤称,与构建“根技术”平台的挑战相比,更难克服的是观念,真正将“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的策略落实。比如在硬件开放方面,华为大大降低自有硬件产品的占比,只聚焦“根技术”打造技术的软硬件平台,把上面的部分开放出去,和产业界共建,让利给伙伴。正因为毫不动摇地执行上述策略,生态和产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

如今,在硬件开放方面,鲲鹏在硬件领域有多家整机合作伙伴,华为提供主板,伙伴推出自有品牌的计算整体产品,其中伙伴的出货超90%。昇腾也有数十家整机、一体机伙伴。华为携手伙伴进入政府、运营商、金融、电力等多个行业的核心场景需求,行业技术生态满足度持续提升。

在软件方面,华为的欧拉操作系统、高斯数据库(openGauss)、昇思(MindSpore)AI框架。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的装机量累计超过170万套,预计年底将增至200万套、国内新增市场份额达到25%,相信明年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为数字经济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在使能伙伴方面鲲鹏和昇腾共有超过4700个合作伙伴,超过12000个解决方案的认证。张勤说:“AI在改变世界,昇腾和合作伙伴、产业界一起在改变AI的发展。我们和伙伴一起致力于构建‘根技术’平台,华为致力于打造基础软硬件平台,以根深促叶茂,使得整个AI产业发展是有根基的,以生态的方式发展AI产业,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让大家共同得到更好的发展。”

华为尤为关注人才培养,联合教育部和高校共同建设72个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赋能3000 先锋教师,开课1500门次,覆盖超30万学生,总计开发者超200万人。

张勤认为,算力发展,生态协同、产业共建是关键。如在AI创新方面,华为以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为基础,通过软硬件的协同和软硬件人才培养,同时做大技术生态和商业生态,通过技术生态赋能商业生态的应用,以商业生态来牵引技术的发展,构筑整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根基,以“根深”促“叶茂”。

他认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算力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场景中才能发挥作用,最终将无处不在。未来,算力将像生产要素一样可以在全网进行交易、流通,这就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的运力,而光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此,算力和光技术等联接都是“新基建”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委员视角】

深圳市政协常委、宝安区政协副主席、深圳市知联会副会长高瞻在调研后接受南方 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华为成立了多个军团,利用其在全球市场积累多年的ICT 技术在煤矿、公路、海关和港口、光伏等领域深耕,促进了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相吻合。

高瞻认为,作为ICT技术的领军者,华为的创新不仅是关键技术和产品技术的创新,还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华为聚焦“根技术”打造技术的软硬件平台,以“根深”促“叶茂”,为更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同时,有利于拉动更多企业创新,拓展更大的市场,形成更好的创新生态。

在他看来,华为打造的“数字化底座”支撑多个城市、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有利于帮助更多城市和行业在驱动力转换过程中找到更适合的发展道路。

相关专题:

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栏目统筹】甘雪明 曲广宁

【撰文】马芳 雷林山

【摄影】鲁力

【海报制作】栾艺婷

【作者】 马芳;鲁力;雷林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