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

图左一为谭延闿

1916年,时任湖南省都督的谭延闿,风尘仆仆的赶回长沙老家,替母亲李氏奔丧。

谁知刚进家门,就见母亲的灵柩被下人从偏门抬出来,族里的老人说:“你生母李氏是妾,不能从宗祠正门出殡,这是谭家的规矩。”

谭延闿怒不可遏,他自幼刻苦努力,在官场摸爬滚打十数年,就是为了替母亲争口气,光耀家族门楣。

可如今母亲连风光大葬的资格都没有,让他这个做儿子的情何以堪?

悲愤之下,谭延闿推开抬棺的下人,径直躺到了李氏的棺材上,口中大喊着:“今日死的是我谭延闿,抬我出殡吧!”

满堂宾客哗然,时人特别讲究忌讳,哪有诅咒自己死了的道理?若是换做昔日,谭家上下并不会将这个庶出公子放在眼里。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2)

谭家合照

可今时不同往日,此刻躺在棺材上的这位,是谭家最有出息的子弟,肩负着振兴谭家的希望。

无奈,族人只能退让,允许李氏的灵柩从宗祠大门出殡。

谭延闿以此决然的方式,为生母争取了最后的尊严和体面,李氏泉下有知,定能稍有宽慰!

都说十里洋场,道不尽民国的风花雪月,李氏就是困在大宅院的可怜女子之一。

她是旧时代的底层女性,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做过婢女、当过小妾、听过最恶毒的话,经历过最凉薄的事。

人生匆匆数十载,她的前半生却一直浸泡在“苦水”里,直到儿子科举及第,她才在偌大的后院有了立锥之地。

清朝末年,民间百姓生存困难,李氏家境贫困,早早就被父母卖给大户人家做丫鬟。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3)

谭延闿

对李氏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在哪家做丫鬟,差距并不大。但她从未想过要做妾,宁做农家妻,不做官家妾,李氏虽然没读过几天书,却也是有骨气的。

只可惜她的骨气,拗不过命运,更拗不过权势!

那日,主家举办酒宴,李氏被客人谭钟麟看中,收做了通房丫鬟。谭钟麟是清朝高官,谭家是官宦世家,李氏一个小丫鬟除了顺从,别无他法。

就这样,她孑然一身的进了谭家大门,开启了她悲剧而波澜的一生!

李氏出身贫苦,样貌却生的俊俏,刚入谭家的时候,谭钟麟对她颇为喜爱,没多久,她就怀了身孕。

李氏的要求不高,想法也简单,她知道自己比不上其他的妻妾,只求谭钟麟心里记挂她两三分,家中留她和孩子一个立脚的地就够了。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4)

谭延闿

可高门大院里哪有那么和谐?妻妾之争,嫡庶尊卑,各种规矩都如“大山”一般压的李氏喘不过气来。

谭钟麟对李氏只是一时新鲜,没几日就抛之脑后了,任她在后院饱受磋磨,却不管不顾。

李氏只能安慰自己,生下儿子就好了,有了儿子,她就有了后半生的依仗。

1880年1月25日夜,李氏到了分娩之期,折腾了大半夜,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谭延闿。

谭钟麟妻妾成群,儿女众多,并没有将李氏生的儿子放在心上,只将李氏从通房丫鬟升为小妾,分了小个院子就完事了。

之后的几年里,李氏又陆续给谭钟麟生下了两个儿子,在家中的地位却没什么实质性的提高。

她每日除了侍候丈夫,还要给夫人太太请安,就连吃饭都不能上饭桌,要立在一旁,给“主子”夹菜添饭……

李氏过的日子,不比丫鬟好上多少,一日日的磋磨冷待,让她彻底死了心,将希望转而寄托到大儿子身上。

李氏在后院受排挤,儿子谭延闿也没少受委屈。

那日,小谭延闿跟小伙伴们玩耍,不知谁喊了他一句“小老三”,其余的人跟着起哄喊起来。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5)

谭延闿

谭延闿虽然小,但从他们的语气和神态中,能感受到明显的嘲讽,他委屈巴巴的跑来跟李氏诉苦。

“为什么他们要叫我小老三,不是老三?”

孩童天真的话,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在了李氏的心窝,她将儿子抱在怀里,说不出的心疼和羞愧,可她又不愿意骗孩子。

“因为我是你爹的小老婆,你是我的儿子,也就带了一个小字……”

李氏以最直白的方式,让谭延闿认知到了妻妾嫡庶。

若是有可能,哪个女子愿意做妾,让孩子屈居人下,可是在这个家中,她的们出身和地位,不容许做梦,只是委屈了孩子,要跟她一起遭人白眼。

看着流泪的母亲,谭延闿又心疼又害怕,用小手帮她擦掉眼泪,保证以后再不问这样的问题。

之后,随着谭延闿年岁渐长,李氏再不避讳提及此事,还会教导儿子如何在这个家生存下去。

“延闿,你要争气,替母亲,替弟弟们,也替你自己争口气,只有这样,咱们的日子才能好过。”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6)

谭延闿

谭延闿早慧,目睹了母亲在家中的尴尬处境,他自己也没少因“庶出”的身份遭遇冷眼。

故而,他小小年纪就立下重誓:“您放心,孩儿一定刻苦读书,将来出人头地,替母亲争光!”

李氏为儿子的懂事感到欣慰,生活终于有了新的盼头。

谭延闿也确实争气,展露出超出同龄人的聪敏才智,顺利赢得了谭钟麟的青眼。

谭钟麟觉得谭延闿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特意花高价给他聘请名师教导,除了上课,他每天要练习书法,每三天要写一篇文章,每五天要做一首诗……

和谭延闿同龄的小姐少爷们,都还在花园里嬉戏玩耍,他就早早的承受了学业的重担。

李氏心疼儿子,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将他抱在怀里,安慰的话还没说出口,儿子倒反过来安慰她。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7)

左二为谭延闿

“我不怕吃苦,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有出息!”

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眉眼,李氏悲喜交加,心想:生子如此,她的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

谭家家学渊源,擅长书法,谭延闿深得父亲绝学,他在水池里练习笔力,被翁同龢看见大为惊叹,当着谭钟麟的面夸赞:“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8)

谭延闿书法真迹

彼时谭延闿不足十岁,就已经小有才名,每每听到外界对谭延闿的赞赏,李氏都与有荣焉,觉得自己的腰杆都硬了三分。

谭延闿十一岁的时候,就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为此苦学八股文,连光绪的老师翁同酥都破例称赞他是“奇才”!

那段时间里,李氏明显觉得府中人对她的态度恭维了不少,还有下人常说:“三少爷是文曲星下凡,将来说不得要当举人嘞,您的福气在后头呢!”

一语中的,将来的谭延闿的确建立了一番丰功伟绩,李氏在丈夫身上没享受到的福气,全在儿子身上补了回来。

1893年,谭延闿参加了长沙的“童子试”,顺利考取秀才,要知道有多少读书人熬到白发苍苍,还捞不到半点功名,谭延闿十三岁就已是秀才之身,前途不可限量!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9)

谭延闿

喜报传回谭家之后,谭钟麟欢喜的直拍大腿,感叹谭家后继有人了,站在角落里的李氏,第一次敢在人前露出笑意,她的底气都是儿子给的。

彼时男女成亲很早,谭延闿是官宦子弟,又少有才名,明眼人都知道他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有意和他结亲的人家很多。

那年谭延闿才十五岁,家中就有替他张罗亲事的意思,李氏关心儿子的终身大事,可她的身份能做的实在有限,甚至连发表意见的资格都没有。

谭延闿看出母亲的心事,特意找她谈话:“娘,你放心,我一定会娶个知书达理的妻子,将来和她一起孝顺你。”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0)

谭延闿

李氏感动不已,却又不忘叮嘱儿子:“你将来一定要善待妻子,若是有可能的话,娘希望你不要纳妾,这对当妾的女子来说……太苦了些。”

李氏说了这话又有些后悔。

她是出于自身经历说的这些话,并不指望儿子一定照做,毕竟封建社会的男子,多的是妻妾成群。

谁知谭延闿却向她保证:“我自幼看着您如何痛苦伤心的,定不会再重蹈覆辙,您放心,我将来绝不纳妾。”

李氏以为儿子只是安慰他,没想到他后来竟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

1895年,谭延闿迎娶了江西布政使家的千金方蓉卿,两人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1)

谭延闿父亲

成亲当天,谭延闿就对妻子说:“我娘这辈子不容易,你帮我好好孝顺她,我定会好好待你,此生唯你一妻。”

方蓉卿本就敬仰谭延闿的才华,如今见他还一腔纯孝,越发感佩,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李氏看着孝顺恭敬的儿媳,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她清楚儿媳是千金小姐出身,不嫌弃她这个小妾出身的婆婆,全是爱屋及乌,儿子能娶到这样的妻子,她说不出的欣慰。

在方蓉卿的照顾下,李氏的心情和生活都有了改善,婆媳两人相处愉快,只盼着谭延闿仕途光明。

光绪三十年(1904)年,那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谭延闿赶上了这次科考的“班车”,以二十四岁的年纪考中进士,成了大清朝堂的一员。

谭延闿中举,不仅拉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仕途人生,也为李氏的妾室生涯,迎来了一场“春天”。

那日,谭家上下喜气洋洋,都在庆祝谭延闿成了天子门生,李氏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却又碍于身份不敢张扬,作出往日那般谦卑恭谨的样子。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2)

谭延闿

吃饭的时候,她依旧站在一旁伺候谭钟麟和夫人,谁知谭钟麟看到她时,脸上难得多了笑意,指了指一旁的凳子:“你也坐下吃吧。”

这话如同天籁一般,击中李氏的心房!

她不记得自己是如何颤巍巍的坐下的,更不记得是如何吃下那些饭菜的,只觉得如做梦一般。

泪水滑落脸颊,和饭菜混杂着吃进嘴里,她尝出了太多味道,香甜的、苦涩的、欢喜的、心酸的……

她卑微如尘了二十四年,竟然也有和老爷夫人同桌用饭的一天。

那不只是一顿饭,更象征着她在家中的地位,从那一天开始,她终于算个堂堂正正的“主人”了。

李氏清楚,她拥有的一切,都源于她生了个好儿子!此后,李氏彻底和过去卑微的日子告别了。

她能光明正大的坐在饭桌上吃饭,儿子为了给她撑脸面,总是刻意挨着她坐,方便时不时夹菜添饭。

李氏吃着儿子端给她的饭,心里都是热的,所谓苦尽甘来,便是如此吧!

谭延闿确保母亲在家中的地位稳固,不再受人欺凌之后,才安心出门搞事业。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3)

谭延闿葬礼

1907年,他组织创办了“湖南宪政公会”,想要在全国推行立宪,赢得了朝野的一致赞同,推举他为立宪派首领;1909年,谭延闿又被委任为湖南咨议局的议长,仕途一片坦荡。

远在家中的李氏,总能时不时听到儿子的消息,儿子的官职越大,她在家中的地位就越高。

谭家已经没人敢随意欺辱她了,就连称呼都从“姨太太”变成了“李夫人”,辛酸了大半生,李氏终于得以安享晚年了!

唯一遗憾的是,她的晚年时光太短了,没能目睹儿子创造更辉煌的事业,就早早离世了。

1916年,李氏身体每况愈下,直至一病不起。

或许人在将死的时候,都能提前预知到什么,李氏自知时日无多,还想再见一见长子。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4)

谭延闿葬礼

但当时时局动荡,谭延闿刚被委任为湖南省总督,内忧外患之下,他忙的焦头烂额,分身乏术。

方蓉卿既担忧婆婆,又怀念丈夫,只能更加用心的照顾李氏,希望她能痊愈。

可李氏的病情来势汹汹,来不及加强治疗,她就离开人世了,去世之前,儿媳跪在床头痛哭。

李氏凝视着门外的方向,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在等长子谭延闿。

她这一生,最牵挂的就是长子了,长子陪她熬过漫长而痛苦的前半生,又给她创造了幸福安稳的后半生。

都说当儿子的要感念母亲的生育之恩,她这个当母亲的,同样感念儿子的恩情,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她没有什么遗憾了!

等谭延闿得知噩耗的时候,李氏已经去世了。他悲痛万分,连夜赶回家中奔丧,却又碰上了“偏门出殡”的事情。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5)

谭延闿画像

谭延闿维护了母亲一辈子,就连她的身后事,都坚持据理力争,让李氏得以从正门出殡,风光大葬。

母子一场,有始有终!

在李氏去世的第四年,儿媳方蓉卿也因病过世,谭延闿拉着发妻的手,保证此生不再娶妻。

方容卿遵守诺言,替他照顾母亲,他也遵守诺言,此生只娶他一个妻子!

李氏用自身经历证明了吃人的封建社会,也证明了一个道理:生一个好儿子,远比嫁一个好丈夫更重要!

古代有哪些闺房趣事(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16)

谭延闿陵园

丈夫将她绑在了封建等级的“十字架”上,饱受为婢为妾的苦楚,儿子却亲手替她解下身上的封建“枷锁”,找回了她的尊严和骄傲!

世人提起谭延闿时,除了记得他是个政治家,文学家,还知道他是个孝子,是个贤夫。

因为谭延闿,李氏这个封建大家族里的小妇人,在历史洪流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