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为何受人们重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孝老敬亲文化,上坟是对逝去亲人的感恩怀念;另一方面春季到来,坟头上有绿草新枝出现,上坟清理堆积的枯草。假设坟头长期没有亲人打理,坟头杂草疯长,且可能出现蛇虫鼠蚁洞穴,坟墓稳定性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坟头塌陷现象,数年时间坟头就消失。

因此说,定期上坟扫墓很有必要。而在我国千百年上坟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讲究和禁忌,这些都是经验的总结。本文中要讲的俗语:“清明上坟有三忌,别忘坟前栽两宝”是此类经验的汇总,具有指导作用,但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来决定是否这样做。

农村前三年上坟有什么讲究(清明上坟有三忌)(1)

清明上坟有三忌,三忌指:一不着鲜艳衣服上坟。上坟是件严肃的事情,穿的衣服颜色要以浅灰色为主,别穿大红大绿的颜色。二坟不上两遍。同个家族中有不同支系,上坟过程中是整个家族不同支系共同前往,就是避免坟上两遍情况出现。三上错坟头。时间流逝过程中,有些坟头逐渐消失,有可能出现年轻人找不到坟头,上错坟头问题。除此以外,上坟过程中不能出现污言秽语,不能爬上坟头等,都是要注意的事情。

我国不同地区,清明上坟有不同讲究,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地域性的体现。有些地区清明上坟期间,后辈们要在先辈坟墓前喝酒吃肉,而有些地区仅有插香烧纸。至于说坟前栽两宝,则要结合当地习俗和家庭的需求。

农村前三年上坟有什么讲究(清明上坟有三忌)(2)

坟前栽两宝指的是两类树:一是松树和柏树。松树和柏树生存能力强,是真正的常青树,能活千百年时间,栽在坟头能表达缅怀和感恩的情感。二是柳树。柳在古时候有折柳送别含义,且柳的谐音是留,留则能表达感念情怀。至于说,是否选择清明节当天栽,要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看。依照实际来看,清明当天大家族需要拜祭的坟墓数量大,花时间栽树不现实。

选择何种时间栽是其次,重要的是栽合适,不能犯两大错误。一坟前栽树要和坟头保持距离,不能紧贴坟头或者直接栽在坟头上,不能影响坟墓主体稳定;二坟前栽树求双不求单,一般都种双数,单数不符合种植需求。坟前栽树要权衡树种、距离等因素,避免种植完成返工,出现坟头动土开挖等问题。

农村前三年上坟有什么讲究(清明上坟有三忌)(3)

清明上坟表达的是哀思和怀念,是中华民族孝老敬亲文化体现。结合笔者的经验来看,上坟不宜攀比,不宜铺张浪费,要结合自身经济实力来上坟祭祀。真正要做到的应该是厚养薄葬,老人在人世时做好赡养工作,能让家中老人安度晚年,而不是孤独终老。在现实社会中,有无数的人选择老人在世时不管不顾,老人去世时出来充当孝子贤孙,大肆搞排场和低俗的丧葬仪式,表面看是孝顺,实际却是无意义的表演秀。

人生最重要是孝顺,能善待父母,能在父母去世时定期缅怀,感恩父母的养育恩情。清明时祭拜父母连基本的讲究都没有的话,岂不是真要被人耻笑,是否种树要结合实际需求,没必要跟风,父母活着时的关怀远比去世后种树重要。

农村前三年上坟有什么讲究(清明上坟有三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