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老师是一名退休教师,她曾在秋梨沟插队落户生活了十年,最后考上了师范学校离开了她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毕业后成了一名音乐老师。说起当年在秋梨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李老师还有些腼腆和不好意思,她说当年差点做了队长家的儿媳。

知青往事长途挑公粮(队长想让她做儿媳)(1)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1968年9月22日,初中毕业的李雪梅和她的十几名初中同学一起来到了敦化县秋梨沟公社,他们被分派在东河大队第二生产小队插队落户,临时住在了二队队长张吉成家后院那三间新盖的房子里。延吉来的这十五名(六名男生和九名女生)知青算作一个知青集体户,十七岁的李雪梅被张队长任命为集体户户长。

二队张队长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张学军,当年十九岁。老二叫张学义,当年十七岁。老三叫张学堂,当年十五岁。张队长家因为有这三个能挣工分的儿子,在东河二队,他家是最富裕的。他家后院新盖的那三间房子,就是给大儿子张学军准备娶媳妇的房子。

队里突然来了九个漂亮的女性知识青年,不光是张队长的媳妇高兴,全生产小队的年轻小伙都特别高兴,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们是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是来扎根农村当农民的。当时人们都理解为知青们来了就不走了,女知青将来要在农村找婆家嫁人,年轻小伙子们都有可能娶一个漂亮的女知青做老婆的。

当时最高兴的还是张队长的媳妇,九名女知青她都从头看到脚,谁最漂亮谁身材最好她心里都有数,张队长的媳妇甚至都打算好了,让谁给她大儿子做媳妇,让谁给二儿子做媳妇。在这九名女知青中,张队长的老婆最喜欢李雪梅,她觉得李雪梅和他家大儿子最般配。

之后的日子里,张婶(张队长的媳妇)就利用给知青们做饭的便利条件,格外关爱李雪梅,她还把自己家的鸡蛋煮熟了,偷偷塞给李雪梅。为了能让自己的大儿子和李雪梅多接触,张婶就让张学军帮知青们挑水,帮知青们劈柴,就连女知青们洗了衣服,张婶都让张学军帮她们晾晒。

秋收的第一天是在村北河湾割谷子,张队长看女知青们都不会割谷子,就让她们跟着社员用架子车(地排车)往场院拉谷子,三个人一辆车,有经验的社员驾辕,女知青拉车,装车卸车三个人一起干。

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张队长安排他儿子张学军和李雪梅还有一名叫赵美兰的女知青他们三人拉一辆架子车,张学军负责驾辕。看到这样的组合,有的社员就对张婶说:“你看你家学军可真有福气,最漂亮的两个女知青和他一起拉车,这样拉来拉去就拉出感情来了……”听了社员们的话,张婶心里很高兴,这正合她的心意,她就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能和李雪梅在一起。老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家就有这个优势。

说句实话,张学军长相很不错,干活也有力气,人也不坏,李雪梅要是真扎根农村,他俩还真是天生的一对。李雪梅对张学军的印象也很好,她也从心里感激张婶对她的关心和爱护,只是她从没往这方面想过,也从来没考虑过个人问题,因为她还没到考虑婚姻问题的年龄。

转眼就到了1970年初秋,上级拨款为知青们修建了住房,知青们都搬到新建的房子居住了。经过近两年的劳动锻炼,李雪梅她们生活上都能自理了,像挑水、劈柴、做饭等一系列问题,都不需要别人帮忙了。

知青们搬新家那天,张婶包了饺子,专门叫李雪梅和赵美兰到她家吃饺子,还笑着跟她俩开玩笑:“我家没闺女,你俩就做我家的闺女吧,要是不愿做闺女,就做我家的儿媳妇,我家三个儿子呢。”那天,李雪梅脸红了,她突然意识到,张婶对她这么好,不会有啥意图吧。

1972年春天,公社要在东河大队招聘两名文教干部,李雪梅很希望去公社工作,可公社不招聘女干部,招聘要求是男性,能下乡驻队,会骑自行车。李雪梅没能如愿,她的男同学刘喜成和在五队插队的一名男知青去公社工作了。那年秋天,李雪梅到大队小学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据说是张队长从中帮的忙。

那年年末,李雪梅她们回延吉探亲过春节,张学军赶着队里的雪爬犁一直把她们送到火车站,张学军还塞给李雪梅五块钱。隐隐约约,李雪梅感受到了张学军对她的热情和关心,她也对张学军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好感,她有点喜欢张学军了。回到延吉,李雪梅把张队长一家特别关心自己的事情如实告诉了她母亲,她母亲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得想办法回城,你在农村劳动一年才积攒了不到三十块钱,你姐姐在城里上班,一个月的工资就赶上你一年的劳动收入了,你要在农村结婚成家,就得遭一辈子罪。”

知青往事长途挑公粮(队长想让她做儿媳)(2)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那次过完年从延吉回到秋梨沟,李雪梅给张队长家送去了几斤上海挂面和一斤糖块,她把那五块钱也还给了张学军。那天张队长一家留她吃饭,她没在张队长家吃饭,执意回到了知青集体户。她母亲说的话一直在她耳边回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得想办法回城。要不是她母亲那句话,李雪梅真有可能成为张队长的儿媳妇。

过了没多久,大队书记张吉星突然找到了李雪梅,他说是受张队长托付,来给张学军介绍对象的。一听是这事,李雪梅赶紧说:“谢谢张书记关心,我年龄还小,暂时还不想考虑个人问题。”“你年龄还小,可人家张学军都二十三岁了,早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你俩的事情不能再拖了,人家张队长还等着抱孙子呢。”这下张书记急眼了,他说话的语气都变了。

看张书记不高兴了,李雪梅赶忙说:“张书记,要不你给他介绍一下别人吧,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呢。再说了,我父母都不希望我这么早结婚,更不想让我在农村结婚。”“你看你这丫头,人家张学军说你对他挺好的,他也喜欢你,你咋能说这样的话,人家张队长一家对你可没地说,我都亲眼看到过人家给你送好吃的,人家张队长两口子可一直都拿你当闺女一样对待。”张书记不光说话的语气变了,他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

听张书记这口气,自己就得无条件嫁给张学军了,李雪梅深吸了一口气,她在检讨自己是不是给张学军传递过错误信号,让人家误解了。细想了一下,自己确实表现出过对张学军的好感,她还给过张学军一把糖块,张学军应该误认为自己喜欢他了。看张书记还等着自己回答,李雪梅就苦笑着说:“张书记,你就告诉张队长和张婶吧,我愿意做他们的亲闺女。”

很快,村子里就有了闲话,都说李雪梅这个女知青心可够高的,人家张队长家那么好的条件,人家张学军那么帅气的小伙子,什么样的媳妇找不着,要不是李雪梅勾扯人家,人家早就娶媳妇了,说不定孩子都有了。还有人说,李雪梅可没少吃人家张队长家的好吃的,天天和人家张学军在一起,两个人又搂又抱的,说不愿意就不愿意了,城里的知青咋这样呢?也不嫌丢人。

听了村里人的风言风语,李雪梅心里很难受,在大家看来,她和张学军都搂了亲了,他俩的事在别人心里已经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可他俩连手都没碰过啊。

之后的日子里,不光是张队长一家对李雪梅冷淡了,就连社员们看到李雪梅也都不冷不热,甚至有人看她的眼神都变了。有人还当面质问李雪梅:“人家张学军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你和人家好了这么多年,为啥闹掰了。人家张学军可不愁找媳妇,你一个女孩子,还不是白吃了哑巴亏啊,以后还能找到好男人吗?”

这些乱七八糟的闲言碎语,就像刀子扎心一样,李雪梅心里很痛。

1974年春天,张学军娶了三队一个叫王英的漂亮姑娘,是大队书记张吉星的媒人。张学军娶媳妇那天,知青们都去喝喜酒了,李雪梅不好意思去张队长家,她让赵美兰捎去两块钱替她随了礼金。那天,李雪梅去了公社,她找到刘喜成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很快,刘喜成就通过公社知青办的孙主任为李雪梅办理了转户,她从东河大队转到了南河大队,在南河大队小学临时代课。离开东河大队那天,张婶送给了李雪梅两块毛巾和几个煮鸡蛋,不好意思地说:“雪梅,当时婶子光为自己考虑了,没考虑到你,真不好意思。以后我就拿你当亲闺女了,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妈,有空就回来看看。”那天,张队长也说自己考虑事情不周全,让李雪梅受委屈了。那天,张队长亲自赶着队里的牛车,把李雪梅送到了南河大队。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李雪梅考上了延边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延吉一所重点中学当了一名音乐老师。

1981年秋后,刘喜成调到延边州林管局森林防护站工作,在秋梨沟下乡生活了十三年,他又回到了延吉。那年年末,三十岁的刘喜成和李雪梅领取了结婚证,一对有情人喜结连理,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刘喜成和李雪梅结婚那天,秋梨沟的张队长两口子来到延吉参加了刘喜成和李雪梅的婚礼,送了一份特殊礼物,张队长用上好的木料亲手做了一块精致的面板和洗衣板,还有一个红松木的小炕桌。

知青往事长途挑公粮(队长想让她做儿媳)(3)

时隔几十年,每当说起在秋梨沟插队落户的往事,李雪梅还有些腼腆和不好意思,她说当初也不能怪张队长一家,也怪自己当初没能表明态度,让张队长一家人都误解了自己的想法。李雪梅还说,张队长两口子都是好人,乡亲们也很善良,当时也许就是一场误会,她不会记恨大家的,以后抽时间,她一定回去看看第二故乡的乡亲们。

作者:草根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