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积累了一生的物质财富,却在生命将尽的时刻什么也不曾拥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都有欲望学会控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都有欲望学会控制(学会控制欲望)

人都有欲望学会控制

我们积累了一生的物质财富,却在生命将尽的时刻什么也不曾拥有。

对于物质的追寻,往往来自于我们内心深不见底的欲望,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仿佛置身于偌大的生命磁场,到处乱撞,一心想要将宝贝占为己有,却不知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错过了大把的美好。

欲望好像是一口沼泽,一旦陷入就会越陷越深,欲望好像一个黑洞,想要吞噬一切。

有时候,对于物质的追寻要适可而止,人的欲望很可怕,总是边埋着错过的人和事,到头来才发现原来自己一无所有,调整心态,试想着所有的物质财富其实都不属于你也不属于任何人仅仅是暂时由你保管,你从来不曾拥有,更何谈失去呢?

《道德经》讲: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生活中,不去炫耀宝贝把它当作一般的物品去对待,不把它看的过重,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拥有非凡的境界,他们不曾以为宝贝是属于自己的,就算那天宝贝不在了,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这样的人的心境往往是“无欲”的,无欲的人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才能尽情享受自身财富所带来的美好。

人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欲无求,无欲无求不代表着不去为财务和物质奋斗,而是把奋斗得到的财富和物质“淡化”,不把这些作为自身价值的衡量标准,反而把物质都当作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走,那又为何要如此看重呢?

和拥有“无欲”心态的人相处,我们也能耳濡目染,发现生活不仅仅只有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升华和人生阶段的升华。

面对利益熏心和欲望极强的人来说,他们享受着对于物质享有带来的短暂快感,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永远被物质牵着走,成为了被物质操控的对象。

远离贪婪的人

贪婪的人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占有更多的宝贝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每一件宝贝的保质期都是有限的,在度过了新鲜感后他们则会去寻找新的刺激,从而像陷入沼泽般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伊索寓言》中提到一个故事:

从前,村子里有一个农妇和他的妻子,养了一群鸡。其中有一只母鸡,每天都给他们生一个金蛋。

农夫和他的妻子心想,这只母鸡的肚子里一定有一大块金子!如果他们杀了鸡,把那块金子取出来,马上就会得到一大笔钱。他们越想脑袋越发热,于是,再也等不及这只母鸡下金蛋了。

他们捉住母鸡,一刀就把它杀了,打开肚子一看,发现这只母鸡和一般的母鸡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真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了。

结果,这对愚蠢的夫妇不但没有得到期待的一大笔钱,反而把每天稳得的金蛋也失去了!

《伊索寓言》讲到: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过于贪婪的人总是得不偿失,总是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的去获得更多的好处,反而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在贪婪的人眼中,总是想要索取些什么,最好是无条件的索取,已满足狭隘内心的那一点虚荣感。面对贪婪的人我们,我尽量要远离一些,因为你也不知道你身上是否有他想要索取的东西,在你眼中一文不值的玩意,在他眼中没准就是个宝贝。

有人说:

“贪婪和幸福永远不会牵手。”

事实也是如此,反过来想,若是贪婪的人都能得到幸福,那这世界还有什么章法可循?贪婪的人的幸福是短暂的,在时间的冲刷下,他们必将一无所有。

跟贪婪的人共事你也将变的贪婪,因此要远离他们,做勤奋的自己。

不要被欲望控制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太多的人放弃精神食粮而去追求物质享受,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两手空空。

察高吉迪道:

“人一旦成为欲念的奴隶,就永远也解脱不了了。”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那么一辈子都会陷入磁场怪圈到处乱撞。被欲望控制的人被物质所吸引,所拥有的东西仅为自己占有,就算是对其不再享受也一定要拥有失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会导致精神上的缺失,灵魂上的空虚,而这些也将进一步导致他们在欲望里越陷越深,逐渐被吞噬,迷失自我。

诗仙李白,深受唐玄宗恩宠。

“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待遇是多少人一生也未曾敢想过的事。

而这些似乎都未能让李白安心自得,虽有着万般人景仰的荣华富贵,李白却看不惯朝内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势,冲出金丝笼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遨游天下,写下千古名篇。

摆脱欲望控制的人往往能够看清自我,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中摆脱物质的束缚,做到“无欲”,不会因为得到了什么而欣喜,更不会因为失去了什么而难过,摆脱欲望的人明白我们从未拥有,更何谈失去呢?

被欲望控制的人似乎也总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和想法,麻痹自己,认为一切幸福都是建立在物质之上,在他们的言论中似乎强调着物质的重要性,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物质财富会失去,哪怕是一点点他们也会痛苦不堪。

我们无权去要求那些充满欲望想要得到一切的人归于平静,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简单一点,不去在乎一些得失,能够拥有的是因为我们很幸运,能够失去的本身也不属于我们。

成为“贪欲”的主人

欲望是没有却想要,而欲望加深思想偏激往往则变成了贪婪,得到了一切却还想要更多。

《道德经》强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老子所崇尚的“无为”,人受限于地,地受限于天,天受限于规则,而规则受限于她本身,“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而如此科技的进步,总是进一步让人类看清世界,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了然于胸中,能够掌握世界,成为世界的真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类科技再次进步的时候,又总是嘲笑以前那个固步自封的自己。

世界的发展必定越来越创新,物质越来越丰富,人所拥有的是已知的,不曾拥有的是未知的,贪婪的人想将未知的世界强加于自身,却被规则所限,最后的结局注定是一无所有。

不可过欲,不辱不殆。

《道德经》讲: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人对欲望的把握需要遵照适度的原则,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就不会贪求未有的,懂得满足和适可而止,就不会在贪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就不会遭受因为贪欲而引发的困辱与危险,能够获得一种长久的平安。

换一个角度去想,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什么也没有带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天的恩赐,当我们离开世界的那一刻只不过是物归原主,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贪欲”本不存在,由于世界的多样和多元让我们变得有欲望甚至变得贪婪,人这一生和这个世界比起来很短,你是愿意在贪欲物质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还是愿意拨开云雾成为“贪欲”的主人,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这都是上天的恩赐,失去的东西就让它随风而去,平静简单的生活一切归于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