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丘吉尔自传阅读笔记(读书笔记丘吉尔)(1)

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他的双亲是美国富豪之女詹妮.杰罗姆与英国公爵之子伦道夫·丘吉尔勋爵。

詹妮的祖上也是英国人:“1717年,蒂莫西·杰罗姆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距离纽约殖民地锡拉克兹镇不远的庞培村定居下来。”

杰罗姆家族在美国发展得很好。尤其是到了詹妮父亲,这人是个人才,从事报业和房地产业,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兴趣是运动和音乐,因有着良好的名声,被誉为“美国赛马场之父”。他创建了赛马俱乐部;是纽约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推动了歌剧的发展。

詹妮无论是在纽约、巴黎还是伦敦的社交界,都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女子之一。有位达贝隆勋爵是这样描述她的:

那时是在都柏林的总督府,她站在门的左侧,当时总督站在房间最里端的高台上,周围簇拥着一群精干的幕僚,但他们的目光既没有注视着总督,也没有注视着总督夫人,而是聚焦在站在一旁的一个身穿黑衣的婀娜的身影上。。。。。。她像一只敏捷的猎豹,富有涵养与智慧,其勇气不让须眉。。。。。。

形容一位女性像“敏捷的猎豹”,这是我所读过的中国书里没有的,即使像《水浒传》里的女英雄,也只是被描述为“母老虎”,描述女性凶悍的还有“河东狮吼”,虽然是“老虎和狮子”,但从文中内容看来,其实都不是称赞女性,而是“野蛮、穷凶极恶”,等同于“不讲理”,告诫男人不要找女人的为妻,或者嘲笑男人有这样的老婆,而不是艳羡。

但“敏捷的猎豹”,即使不看完全文,也知道这是一种称赞。而在19世纪中晚期,我国还是大清,女性还缠着小脚,在父权的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的约束规训下,哪个儿媳妇会在公公的总督府里这样公然地抛头露面抢公公的风头?即使在特殊情况下被允许出来见客,也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听从婆婆的指挥吧?像詹妮这样被男人们的眼光聚焦,放在大清,那肯定是不知羞耻的荡妇淫妇了。在我国,女性的美德是“顺从,贤惠,温良,谦卑,奉献,鞠躬尽瘁”等等,总之就是像羊咩咩那样任人摆弄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不索求,只付出”,就对了。

丘吉尔从小由保姆照料,美丽的妈妈很少参与。在上层贵族之家,小孩子交给保姆照料应该是常规操作。

他很爱保姆埃弗雷斯特太太,受这位太太影响,丘吉尔小时很反感高教会派,以至有次跟随学校去教堂做礼拜时,根据要求,学生们背诵使徒信经时,必须把脸转向东面。他认为:“我确信埃弗雷斯特太太肯定会认为这是教皇制度的礼仪,我觉得我有责任对此表示反对。因此我僵立在那里,依然直视前方。我意识到我已引起“轰动”,已做好了殉难的准备。”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然而回学校后,校方对我的行为没有作任何形式的评论,我感到很失望,期待下一次机会,来进一步证明我的宗教信仰。”

然而他最终并没有机会证明他的宗教信仰,因为下次做礼拜时,学生们“被安排坐在朝东的长凳上,因此当我们背诵使徒信经时,大家根本不需要动。”

这个学校是由两个女士创办的,这两位老太太很温和地处理了小丘吉尔对于宗教信仰的“反抗”,没有抵制,没有虐待,也因此让丘吉尔“也欣然对宽宏的容忍和正统的观念让步。”

这两位女士真正地做到了“教书育人”,教育是引导教导,而不是由上向下的强制压迫。我想起自己上学时因为晨读课上学习了历史而不是规定的英语被英语老师没收了历史课本,去讨要时还被教训了一通,被扣了“胡搅蛮缠,不尊重师长”的大帽子,还被老师们广为八卦流言——这样的老师,怎么让人尊敬?我为自己学习不行吗?

丘吉尔也提到,在他第一个学校里,因为校规太严苛和教学方式太刻板,让他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失去了学习拉丁文或希腊语的好机会,他说:“如果我的老师能通过这些古典语言的历史及其民族的风俗习惯来让我接触这些语言,来代替通过学习语法和句法掌握这些语言的话,也许我会学得好一点。”

有时,并不是学生有多愚笨,而是教学方法让学生没有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无法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在讲述求学史时,丘吉尔提到第一次去上寄宿学校时,购物清单里有14双袜子。他的保姆觉得14双多了,10双就够了。但我却想起自己小时,哪里有袜子——当然作为祖传农民不能跟19世纪的贵族比袜子多少,有年冬天,天冷得很,我不想去幼儿园,因为太冷了,但我爸逼我去。于是我光脚穿着一双芦花鞋,凄凄凉凉地走去幼儿园,草鞋是新的,很刮脚,我一边忍着脚痛,一边还要受着寒冷,小小的心里十分难受,走到半路上还下起了小雪,雪落到地上就化了,于是路上湿湿的滑滑的,我就这样一路踉踉跄跄摇摇摆摆地走到了幼儿园。

到了幼儿园,我看到其他小朋友正聚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我看着他们,真正的像个局外人那样,心里升出了人生的第一个疑问:他们怎么那么开心?他们有那么开心吗?有什么好开心的呢?

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那年我大概四五岁。

那天不快乐的记忆太深刻了,至今难忘。

丘吉尔因为不愿意去上学,想:大人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来并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现在要送我离开家去上学,同样也不需要与我商量。

对于这句话,不少读者评论都觉得这不太可能出自于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的想法。但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7岁的孩子都懵懂无知。

说到父母子女,我听过最离谱的是当子女对自己家庭有抱怨时,父母居然说:是你没投胎好投到我们这种条件不好的人家。

WTF?我知道有些父母擅长甩锅,但生孩子这种事也能甩锅真的是服了:明明是你们这对男女被荷尔蒙冲昏了头脑激情OOXX,怀了孕,生下了结晶,怎么能怪孩子没投胎好?难不成孩子有出生选择权?像购物一样,选定目标,我要生在这家——才“主动”生下来的?生育前不认真思考规划,生育后就把锅甩给孩子。这大概就是作为父母的“权利”吧。真的,如果小孩出生前能选择,这世上起码有一半小孩都不愿出生吧。又提到武汉那个跳楼的小孩,他没有出生的选择的权利,他只有跳楼的“自由和权利”——因为无助和无望,他只有把命还给母亲。

丘吉尔还提到小时的一件事:泰桥之灾——暴雨中的一列火车从桥上飞驰而过时,桥坍塌了,所有的乘客都被淹死了。

他说:我非常气愤的是政府竟然让这样一座桥坍塌了,在我看来,他们太不负责任了。因此,当人们说要投票反对政府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政府如此疯狂,如此玩忽职守,以致发生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事情。

19世纪的英国,就有了投票反对政府,连一个小孩都有这样的想法,这在同时期的大清简直不能想像。

小孩的丘吉尔都有这样的想法,难怪他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丘吉尔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