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斯特列尔科夫的外号。

斯特列尔科夫,军迷在转发他的文章时,前面必加上:俄安全局前上校,“顿涅茨克共和国”前“国防部长”,乌东亲俄地方武装代表,策划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斯特列尔科夫,以示引文的权威性。

如果在网络上再搜索,他的头衔远不止于此:从军二十年的军人,一位雇佣军,一个军事天才,俄罗斯版的岳飞——斯岳飞,除了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他还一人撬动了顿巴斯:卢顿两州闹独立与他有关,乃至于俄乌冲突从源头上看,也与他有关。

而后,他赋闲在莫斯科,俄乌冲突爆发之际,每每发评论,眼光独到,自称是一个预备役的保安员。

如此多的称谓,到底从何而来,而这一切的后面隐藏着什么?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1)

一.理想的力量

牵引人前行的都是理想,人的理想越大,为追求理想越执着,越忘我的投入,就能走得越远。

1970年,斯特列尔科夫出生于军人世家,当时正值苏联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了他读军校时,苏联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经济体制的固化,官僚的腐败,1991年,苏联解体。

当时斯特列科夫给叶利钦写信,希望叶利钦能保留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样,俄罗斯才会保留强大的地缘优势,在军事上才不会受制于西方国家。

但是一个大学生的信,叶利钦当时有没有读过都无人知晓。

但是从他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斯特列尔科夫的一生就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着: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并为一个整体。

在他自己看来,这就是为国而战,为理想而战!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2)

斯特列尔科夫

有人分析:支撑斯特列尔科夫的精神力量是让俄罗斯恢复旧日的荣光。那么我想这就是他那个“俄罗斯的岳飞”,“斯岳飞”头衔的来历吧。

爱国主义者,经常被称为民族主义者,而斯特列尔科夫被称为是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者:爱国家到了极点,并将它付诸于行动的,斯特列尔科夫在俄罗斯中排在第一。

二.为国家而战

1992年,斯特列尔科夫在苏联解体中毕业,其后近十年,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为国而战的人生。以下是他早年参战的经历

A.1992年:以志愿兵的身份参加了德左战争

当时刚从苏联分裂出来的国家“去俄化”成为浪潮。然而,很多国家又存在着大量俄罗斯人,因此民族矛盾就变得尖锐,从而引发冲突。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3)

摩尔多瓦就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在德涅斯特河左岸,与俄罗斯十分亲近的斯拉夫人与摩尔多瓦人起了冲突,德左战争爆发。

刚刚走出校门的斯特列科夫开始实现他的理想:他认为德左战争这是帮助俄国重新强大的机会。他立即以志愿军的身份投入战争。直到俄罗斯正规军介入,战争结束,双方签下停火协议,他才返回俄罗斯。

B.参与波黑战争

1991年,南斯拉夫分裂,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独立;克族也主张独立;塞尔维亚族则坚决反对独立。于是战争爆发。

塞尔维亚与俄罗斯联系紧密,于是刚刚结束德左战争的斯特列尔科夫再次出征,帮助塞尔维亚人作战。在那场战争中,他多次为塞族军队执行突袭任务。他的英勇善战,让他在塞族人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斯特列尔科夫为谁而战?

我想即使在波黑,他也是明确的。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4)

C.第一次车臣战争

波黑战争还没有分出胜负,俄车臣共和国开始闹独立。

俄罗斯派兵镇压,于是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大军在格罗兹尼巷战中损失惨重。

斯特列尔科夫虽然英勇,但是一人之力岂能回天?因为俄军骄傲轻敌,致使先期进入格罗兹尼的一个旅近乎被全歼。而后俄军指挥混乱,俄罗斯大军仅然败于人口只百万的车臣,只得默认车臣独立。如此战败,未知斯特列尔科夫作何感想,西方的民主架构是否适应斯拉夫民族文明的土壤?

D.第二次车臣战争

到了1998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斯特列尔科夫再次出征。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5)

那次战争已经是普京的舞台。俄军一反以前的轻敌冒进,而是稳扎稳打。斯特列科夫作为特种部队指挥官,再次重返车臣。这一次,斯特列科夫发挥出他的军事才能:打法灵活多变,导致车臣分裂武装损失惨重。再加上他对待车臣分裂武装俘虏手段残酷,因此被车臣分裂武装称为“恐怖的斯特列科夫!”

四次战争,不论其他,斯特列尔科夫却是做到了为国而战,同时也为他的理想而战。

三.为理想而战。

斯特列尔科夫的理想始终支撑着他,一如1991年给叶利钦的信中,希望俄罗斯能保留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对抗西方:乌克兰就是斯特列尔科夫的目标,那是他的理想。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6)

第二次车臣战争后,斯特列尔科夫激进的思想并不为上层所看好,他被安排进俄联邦安全局任职,这就是他另外两个外号的来源“前国安局上校”和“斯大佐”。

A.克里米亚

2008年,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斯特列尔科夫去了几趟乌克兰,调查民情:乌克兰亲俄的力量。

2014年,乌克兰第二次颜色革命,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乌东地区立即动荡起来,要求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的呼声高涨。

斯特列尔科夫辞职:组织了100余人的队伍,去了克里米亚。那只队伍有些人称之为志愿军,有些人称之为雇佣军。

不管叫什么军,斯特列尔科夫假以“俄罗斯全权代表”的身份,轻松地控制了克里米亚政府以及乌克兰部署在当地的部队。

待乌克兰派兵来攻,普京自是不能坐视不管,派出了军队,控制了克里米亚。斯特列科夫组织了克里米亚公投,并通过尚未解除总统职务的亚努科维奇,承认了公投的合法性。

克里米亚就这样“回归”到俄罗斯,斯特列尔科夫牵着俄罗斯政府在走。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7)

乌东

斯特列尔科夫是在实现他自己的理想。

B.乌东

克里米亚后,斯特列尔科夫并没有离去,而是带了几十名不知是“雇佣军”还是“志愿军”进入了顿巴斯。

在克里米亚独立的影响之下,乌东各州大受鼓舞。斯特列尔科夫很快聚集了地方武装数千人,而乌克兰也很快派出六万大军围剿。就在危急时刻,斯特列尔科夫竟然突出重围。

在斯特列尔科夫在俄乌边境又聚拢上万地方武装,直接杀了个回马枪,杀得乌军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斯特列尔科夫迎来他人生的高光时刻:“顿涅茨克共和国”前“国防部长”,前乌东亲俄地方武装代表的名号,乃至于“军事天才”的称号由此而来。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8)

当时斯特列尔科夫集中大军,正欲横扫乌东,乃至于兵临基辅。普京总统数道电令将他召回莫斯科。

至于原因:有说普京总统念及乌克兰与俄罗斯兄弟关系的;有说因为西方政治军事压力的;有说斯特列尔科夫太过激进,先斩后奏:是斯特列尔科夫牵着普京总统的鼻子走。总是斯特列尔科夫先去捅一个大窟窿,而后普京总统去补的。

于是,斯特列尔科夫被雪藏了。俄乌冲突发生后,他发评论,自称是“预备役的保安员”,这就是斯特列尔科夫这个绰号的由来。

如果说德左战争,波黑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第二次车臣战争,斯特列尔科夫年不过三十,其心中更重要的是为国而战。

那么2014年前后,他已经年过不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是为他自己心中的理想而战:也是他心目中的为俄罗斯的辉煌而战:不停的战斗,机智百出,手段狠辣。这大约是他“狠人”绰号的由来吧。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9)

四.“狠人”出征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斯特列尔科夫多次评价:俄罗斯兵力太过薄弱,征服乌克兰起码要60万大军,而俄罗斯才出动20万,于是在几个月之前,他就预示战场转折要到,甚至于俄罗斯要失败,乃至于要被肢解。

他在贴文中大骂胶合板(绍伊古)元帅,还有那个一激动就会想抱机关枪找美国人“突突突”的卡德罗夫。但是他是一个普通的“预备役保安员”,对局势毫无办法。

10月15日,被网民称为“狠人”斯特列尔科夫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前去顿巴斯前线参与战斗。

早在几个月前,网络上传出斯特列尔科夫利用假证件,通过克里米亚前往赫尔松去“成他一个人战争”而被拘捕的假消息。当时他回应,自己正在莫斯科。至于前线,肯定回去,但不是在那个时候。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10)

出征之前的斯特列尔科夫

现在斯特列尔科夫终于走上了战场,其职务是一个志愿营的副营长或是参谋长。

如果从2014年克里米亚算起,已经过了八年,斯特列尔科夫年过半百,已经满头白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只是乌克兰一方大约还是为之心头惴惴,据悉,已经有抓获斯特列尔科夫的悬赏发出:一万美金。

五.尾声。

对于斯特列尔科夫的过往人生,他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理想而战的决心、勇气、意志和气魄,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自可以被称为爱国者。

不管何如,这样的人都是值得敬畏的:只有舍生忘死,才能酣战数十年。

但是俄乌冲突,他只是一只蝴蝶,扇起战火的,他绝不是关键。就如停下战火,当下谁都不能成为关键。

这是大势的冲击,最早的原因已经被人忘记,剩下的血与火,输与赢的较量,终会结束。

波罗斯手下谁最强(单枪收克里米亚)(11)

愿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