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其在历史上的人物原型一共有两位。

孙嘉诚的第一位人物原型,便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能臣孙嘉淦。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权、敢于进谏,甚至在雍正面前他都是直言不讳、毫无怯意,进而让雍正都钦佩他的正直与胆识。除此之外,他致使后为充“脸面”而拉几骡车砖头回家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这也使其成为了一代廉吏的典范。

这第二位人物原型,便是有着年羹尧“死对头”之称的蔡珽。在年羹尧最为得势的时候,他被年羹尧弹劾甚至还险些被议罪处死;而后来在年羹尧为雍正极度不满的时候,他又成为了雍正“倒年”的先锋官,为雍正搜集年羹尧的罪证,并且积极响应并予以弹劾,算是报了此前遭到年羹尧迫害的“一箭之仇”。

然而,不管是孙嘉淦,还是蔡珽,历史上这二人最终的离世都与年羹尧并无关系,可《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却是因惹怒了年羹尧而为其所杀,而这也成为了压垮雍正与年羹尧之间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雍正就此开始对年羹尧动手,并且将其是一路贬谪。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明白,年羹尧罪恶昭彰,孙嘉诚的死更是极度的悲壮。

可即便是如此,包括十三阿哥胤祥、张廷玉、马齐、隆科多等一众上书房大臣却对此事保持了缄默,以至于他们之中没有一人前往孙嘉诚的府上进行吊唁。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八阿哥胤禩在没有向雍正进行请示汇报,同时也没有其他上书房大臣进行协商沟通的情况下,独自来到了孙嘉诚府上,并且对孙嘉诚的灵位进行了跪拜。

也正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一“跪”,八阿哥胤禩就此将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此抛给了雍正,让雍正瞬间陷入到了极为不利的舆论漩涡之中,而这更是“逼迫”着雍正最终下定决心以处死年羹尧。

至于八阿哥胤禩本人,则是在这场与雍正的“斗法”中,不仅是出尽了风头,同时也再一次向朝臣昭示了自己的“贤德”形象,延揽了人心,进而为后续事态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可谓是收获颇丰。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嘉诚枉死,雍正可以说是难辞其咎。

在此之前,孙嘉诚大骂年羹尧是“奸臣”,并且不惜用跪在午门外求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年羹尧的鄙夷之情,而这也使得年羹尧也对孙嘉诚倍感愤恨。

可即便是明知道孙嘉诚与年羹尧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势同水火、剑拔弩张的程度,雍正还是希望自己的这两位臣子依然能够冰释前谦、通力合作,共同将经历大战的西北地区经营好,同时也能就此开始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为此,雍正不惜主动做孙嘉诚的思想工作,进而安排其与年羹尧一同前往西北。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3)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雍正的所有想法仅仅是一厢情愿罢了。

年羹尧不仅没有支持、配合孙嘉诚推行“火耗归公”,甚至还带头进行干预与阻挠,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最终年羹尧擅杀了孙嘉诚,让雍正痛失一员能臣、诤臣,同时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所有不满也就此全部爆发了出来。

或许这个时候有人会说,雍正这是在“钓鱼执法”,为的就是用孙嘉诚之死来换惩治年羹尧的理由和借口,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是完全无法成立。

此时正是雍正的用人之际,不管是像年羹尧这样的“潜邸故人”,还是像孙嘉诚这样绝对忠于自己的能臣,对于雍正来说都是非常稀缺的,舍弃其中的任何一人都会令雍正极为不舍,更不用提是要用“以命换命”的方式,一口气痛失两位大员。所以这样的方式是雍正断然不会为之的。

只不过,雍正这次算是彻底看错了年羹尧,或者说就连雍正也没有想到,年羹尧能有如此大胆的将雍正钦点并且寄予厚望的孙嘉诚给杀掉。

可即便是如此,孙嘉诚不管怎么说也是在雍正明知其与年羹尧之间极度不和的情况下,执意派往西北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雍正都是难辞其咎的。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于对雍正颜面的顾忌,上书房大臣们竟无一人前往吊唁。

就在众位官员,特别是清流与御史大夫们,齐聚孙嘉诚府上,为其吊唁默哀的时候,朝堂上位高权重、名声显赫的一众上书房官员,竟然没有一位前往进行吊唁。尤其是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以及军机大臣中唯一的汉族官员,并且他还与孙嘉诚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也是他代表雍正劝谏孙嘉诚放下同对于年羹尧的成见,前往西北推行“火耗归公”的,所以张廷玉没有亲自到场告慰孙嘉诚的在天之灵,确实让众人难以平复。

然而,不是张廷玉等人不想前往吊唁,是此时雍正捉摸不透的态度,让这些权臣贵胄们,实在是不敢前往。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5)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实在是太特殊了,没有人知道雍正是不是真的要处理年羹尧。

年羹尧在雍正没有登基之前,是雍正潜邸的奴才,与雍正有着几十年的交情,并且不仅如此,年羹尧的妹妹还嫁给了雍正,现在是后宫中品阶尊贵的皇贵妃,所以年羹尧既是雍正的奴才与旧臣,还是雍正的大舅哥,可谓是嫡系中的嫡系。再加上此前年羹尧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为雍正稳固了皇位,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相比之下,孙嘉诚与雍正的关系则是明显“远”了许多。

况且,雍正对于年羹尧可以说是进行了“挤牙膏”式的处理,先是贬谪到了杭州将军,之后又是逐级而降,并不是一撸到底或者直接杀掉,这也给了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彻底摸不清楚雍正的想法。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雍正此前把年羹尧抬得太高了,谁也担心怕“打脸”雍正。

当年羹尧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雍正将年羹尧称为了“恩人”,并且以极高的礼遇款待了年羹尧,同时也算是将年羹尧抬到了如此的高位之上。

可正是年羹尧,这位雍正非常倚重的封疆大吏,擅杀了雍正钦定前往推行“火耗归公”试点的官员孙嘉诚,前者是雍正的识人不当,后者是雍正的用人不当,都与雍正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不管是上疏劝谏惩治年羹尧,还是前往吊唁孙嘉诚,都是在揭雍正的“伤疤”,同时无疑是在“打脸”雍正,向外界表明雍正是错误的。

既然能进上书房成为“宰辅之臣”,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所以这一众上书房大臣就此选择了沉默,为的也是引火烧身,让雍正迁怒于自己。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7)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胤禩跪拜孙嘉诚,无疑是将一个难题就此抛给了雍正。

就在陆生楠、谢济世等一众清流抱怨雍正的“麻木”与上书房大臣们的“冷漠”的时候,八阿哥胤禩一身素装来到孙嘉诚的府邸之中。

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向孙嘉诚的灵柩致以鞠躬礼,而是用在众人面前“跪拜”的方式,来寄托对于孙嘉诚的哀思。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8)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这其中,八阿哥胤禩有着很大的“作秀”成分,其目的就是在于邀买人心。

一来,在此之前,孙嘉诚曾就铸造新币的问题,当众顶撞了八阿哥胤禩,可如今胤禩却是不计前嫌的前来吊唁,无疑是在向世人证明其人格与度量。

二来,胤禩用跪拜的方式,表现出的是对孙嘉诚精神与气节的极大尊崇,为此他不惜放下宗室贵胄的身段,并且用这样的方式对年羹尧、甚至是对于雍正进行“控诉”,而这也与在场所有人的愤慨与激动之情相得益彰。

三来,在在众多朝臣特别是上书房的众位大臣都碍于雍正的情面、甚至是带着对于年羹尧的一番畏惧情绪而没有前来吊唁的时候,胤禩果断前来,给人的印象便是他不畏强权、不畏强势、坚持公理,这本就与孙嘉诚的精神气节相吻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下,更容易与现场的御史大夫与清流官员们建立同理心,同时也更加容易赢得现场官员们的拥护与支持。

可以说胤禩的这一跪,就此让御史们站到了他这一边,进一步的孤立了雍正,同时也让雍正处在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之中,于是雍正在得知胤禩前往祭奠孙嘉诚后,马上松口,让上书房的大臣们前往吊唁。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9)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胤禩跪拜孙嘉诚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此,或者说这就是胤禩一手设计的“连环计”。

一方面,胤禩用这样的方式,成功的再一次激发了朝臣对于年羹尧的不满。

胤禩跪拜孙嘉诚,将其形容为火上浇油,可以说是一点不为过的。这些御史言官们看到胤禩这位“总理王大臣”与他们站在了同一战线之上,其“倒年”的热情与积极性必然是愈发的高涨,即便是胤禩此后再无其他行动,但是单凭这一时刻的表现,就足以让这些人是信心倍增,弹劾年羹尧的奏章数量也将继续疯涨。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胤禩算是逼着雍正表明了态度。

此时的雍正,已然陷入到了非常不利的境地之中,如果继续保持沉默,那么其帝王的威严以及在官员心中的地位,都将大打折扣,所以雍正让上书房的胤祥、张廷玉、马齐、隆科多等人前往吊唁,也是为了要平息舆论。

而与此同时,雍正的此举无疑也是在表明雍正对于孙嘉诚的同情,对于年羹尧的不满,在安抚朝臣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予以了表明。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算是被“胁迫”着,必须要杀掉年羹尧,以给百官一个交代,来平息这场风波。而回看整个事件,八阿哥胤禩对于孙嘉诚的跪拜,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纵观雍正登基之后八阿哥胤禩的表现,完全可以用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暗地里却是“狂风暴雨”来形容。

在铸造新朝货币的过程中,胤禩改动铜与铅的比例,妄图从中牟利的同时,还企图将这个国家陷入到一场“经济危机”之中,其对于雍正登基的不服不忿之情已经是昭显无疑。之后年羹尧得胜还朝,他又来了一出“将计就计”,积极组织百官“跪迎”年羹尧,不仅极大的滋长了年羹尧骄傲自满的情绪,更是让官员们对于年羹尧就此产生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从而牵连到朝臣对于雍正的情感与态度的转变。而这一次,胤禩又用“跪拜”孙嘉诚灵位的方式,再一次当众“打脸”雍正,让其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之后更是激发、调动群臣的激愤之情,迫使雍正就此杀掉了年羹尧,而这既提升了胤禩自身的声望,同时也对雍正进行了报复与回击。

只不过,在绝对皇权统治力面前,胤禩的这些举动仅仅是“小聪明”而已,并不能真正撼动雍正的皇权统治根基,相反只能进一步加剧雍正对其的不满与怨恨,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其极为悲惨的命运结局。

雍正王朝孙嘉诚明降暗升(自降身份跪拜吊唁孙嘉诚)(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