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河对岸

纵观历朝权臣的下场,除了极少数权臣家族篡国成功的,如曹操、司马懿、杨坚等。绝大多数权臣的家族都没有好下场,而一旦成为权臣,就已经骑虎难下,或最终杀死老虎,或最终为老虎所噬,鲜有第三种结果的。

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素服发哀三日。而安汉将军(李)邈,却把诸葛亮的离世看成是蜀汉的幸事,其上书道:“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滕文公为富不仁的故事(权臣之母年逾九十)(1)

诸葛亮不但是“智者”的代表,也是“至忠”的象征。但李邈的话也不无道理,倘若诸葛亮去世之际,其身边也有两位如司马师、司马昭那般的嗣子,也势必会引起蜀汉君臣的猜忌与火并。历朝开国皇帝屠戮功臣,皆是因为此种厉害,皇权的神经太过敏感与脆弱。而权臣们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厉害,不甘就戮,故相谋害。曹操在其《述志令》中就说道:...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即交出兵权归老),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故而,诸多权臣生前风光,死后凄凉。汉末三国时期有一位恶名昭著的权臣,此人便是被称为“国贼”的董卓。董卓专擅朝政之后,恣意妄为,其废杀皇帝、蹂躏公主、妄杀大臣、屠戮百姓、盗掘皇陵、焚烧宫室等等。而董卓的下场却也极为凄惨,不但自己被杀死之后,被暴尸当灯油。还连累其宗族老弱被屠,甚至其年逾九十的老母,乞免一死而不得。

据王粲的《英雄记》记载:..(董)卓既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旻(弟董旻)、璜(侄董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还,为其群下所斫射。卓母年九十,走至坞门曰"乞脱我死",即斩首。

滕文公为富不仁的故事(权臣之母年逾九十)(2)

从中可以看出权力官场之残酷,虽说董卓之流祸国乱政,死有余辜。但如司徒王允那般“忠正”之臣,也未必就能代表正义良善。如大名士蔡邕就因“哭董卓”而被处死,甚至有“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的传言。当董卓的党羽,请求朝廷下赦书赦免其罪而归故里,王允等仍不依不饶。而董卓是凉州军阀利益集团的首领,受其恩惠的部众党羽甚众,又岂可尽诛?故王允固当得其死!

滕文公为富不仁的故事(权臣之母年逾九十)(3)

参考史籍:《三国志》、《华阳国志》、《后汉书》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