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1)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2)

《左传》

音频 / 严鼎

曹刿论战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3)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4)

解说文稿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5)

严老师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妈妈都会教导我:做事就要一鼓作气地做完,别拖拖拉拉,最后一事无成。我妈妈没上过学,但是懂得“一鼓作气”的道理,也把这个道理教给了我。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这个词。这个词的出处就和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有关。其实,这个词最初讲的是打仗的道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听我来给你说道说道。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长勺之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发起的。当时齐桓公和国相管仲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于列国之间,所以就用武力来压迫诸小国。齐襄公在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又被国人所杀。齐襄公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时都在邻国避难。公子纠和鲁国国君鲁庄公是舅甥关系,他和他的师傅管仲都住在鲁国。公子小白和他的师傅鲍叔牙住在莒国(今山东莒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公孙无知被杀的消息以后,都想赶快回到齐国去做国君。

鲁庄公为了让公子纠尽快得到国君位置,特意派了一支兵马和十辆战车,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派管仲带领一支人马赶到从莒国到齐国的路上,准备半路上拦截公子小白。当管仲带领人马追上了小白,张弓搭箭却射中小白的铜带钩上。小白将计就计,乘机咬破嘴唇,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假装已死。管仲见了,信以为真,赶快派人去报告公子纠。公子纠听到这个消息,也认为小白已经死了,就放宽了心,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等公子纠到了齐国国境时,才知道公子小白早就到达齐国的都城临淄,并做了齐国国君。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这样,公子纠和管仲见国君的位置已经被小白抢先夺去,只好仍旧回到鲁国安身。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6)

这件事使齐、鲁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张。因为鲁国积极支持公子纠,想叫他做齐国国君,所以刚刚即位的齐桓公对鲁国非常恼火;鲁庄公也因为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的国君,对齐国更加仇视。公元前685年秋,两国军队便在齐国境内的乾时(在今山东临淄西)大动干戈。结果,鲁国战败,鲁庄公把自己乘坐的车子也丢掉了,后来另换了一辆车,才逃脱了性命。

不久,齐将鲍叔牙又领兵打上门来。他要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齐国军队就要继续围攻鲁国。鲁庄公没有办法,只得逼死公子纠,囚禁了管仲。这时,鲁国的谋士施伯说:“管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齐国要是重用了他,将对鲁国不利;不如杀掉管仲,把尸首交给齐国。”但是,鲁庄公没有采纳施伯的意见,把公子纠的头颅和管仲送交了齐军。

管仲等人被押出鲁国国境以后,鲍叔牙亲自迎上前去,替管仲松了绑。他和管仲本来是好朋友,也深知管仲的才干。回到齐国以后,鲍叔牙就在齐桓公面前竭力保荐管仲。齐桓公虽然被管仲射过一箭,但他不仅不念旧恶,反而接见了管仲,向他征求治理国家的意见。管仲的见解很合齐桓公的心意,因此,齐桓公便重用了管仲。

经过乾时一仗,齐桓公的君位开始巩固了。管仲建议齐桓公对内要革新政治,整顿军事;对外要联络其他诸侯,同他们结好。等到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强大起来以后,再乘各诸侯内部发生变乱的机会,想法扩张势力。但是,齐桓公急于向外扩张,没有采纳管仲的正确意见。公元前684年春,他又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

这时,鲁国吸取了乾时之战失败的教训,加紧训练军队,赶造各种兵器,并疏通了曲阜以北的洙水,加强了对国都的守备,以防备齐国的再次进攻。同时,在政治上,鲁庄公也做了一些取信于民的工作。所以,面对齐国的进攻,鲁庄公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国决一胜负。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7)

鲁国面临危难的局面早在鲁国就传开了,曹刿想要去见见鲁国国君,为他排忧解难。有人嘲笑曹刿,说带兵打仗制订国策都是上层人士所决定的事情,你就别跟着瞎掺合了。曹刿却坚持要见鲁庄公,说上层人士未必目光长远,所以要其给破敌之法也许还不如我这个乡野村夫。于是曹刿就前往宫门请求拜见鲁公。鲁庄公欣然接见了曹刿。曹刿三问鲁庄公以何为战,前两次曹刿听来皆为不妥,直至鲁庄公最后说小大之狱,查实而决定后,曹刿说这一点才是为百姓着想,所以说公可一战,并且他也主动要求跟着一起去。鲁庄公自己本身就对战争拿不定主意,所以对曹刿的要求那当然是欣然接受。前方战事吃紧,鲍叔牙所率领的齐军连战连胜,士兵之间也有了一些骄傲轻敌的姿态。齐主决定作战稳妥一点,所以让鲍叔牙下令击鼓挑战。鲁庄公正准备拔剑迎敌,没想到曹刿却制止了鲁庄公,并且下令任何鲁军都不得轻举妄动,违者军法从事。齐军再次击鼓,曹刿仍然不战。

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之时,曹刿才让鲁庄公下令冲杀。这次两军交织在一起,鲁军就像是下山老虎一般勇猛,而齐军就像是待宰的绵羊,没多久就被杀光杀净了。鲁庄公准备下令追击齐军,曹刿又制止了。他先是也是先看了车辙印,后来又看了看鲁军的旗帜,这才下令追击。最终,长勺之战以鲁军大胜结束。

实际上曹刿能够打赢战争完全是因为他打破了拘泥的战争规则,以灵活的头脑指挥作战。因为按照周礼来说,一方击鼓另外一方也需要击鼓,然后进行正面冲杀,这就是“国际法”。齐军两次击鼓都不见鲁国回应,他们已经一头雾水了。紧接着鲁军突然掩杀过来,齐军当然不可招架。所以说曹刿的胜利不仅是在于曹军的同仇敌忾,更在于其灵活的战略战术。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8)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9)

【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鄙,按照《周礼》的记载,指的是公卿贵族居住的采邑。另外,我们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也解释过,“鄙”也有边远小城的含义。那么,“鄙”在这里的大概意思是指,公卿贵族的采邑通常比较偏远,在那里久居的人,远离朝堂,很容易导致见识浅薄。

所以,曹刿所谓的“肉食者鄙”,是形容那些享受高官厚禄的公卿贵族子弟们目光短浅,见识鄙陋。

也就是说,曹刿认为公卿贵族们都只会考虑自己采邑那里一亩三分地里的事情,未必会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主动参与这场卫国战争。因此,曹刿接下来才说他们“未能远谋”,这是他对贵族的一种蔑视。曹刿的这句话,后世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们。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曹刿所蔑视的“肉食者”并不包括身在君位的鲁庄公。试想,如果鲁庄公见识鄙陋的话,他又有多大可能听信曹刿的建议呢?曹刿是不会这么不明智地鲁莽前去的。因此,鲁庄公绝对不在曹刿所谓的“鄙”之列。

另外,曹刿这句话中的“远谋”二字,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在后文当中,左丘明就是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不“鄙”的鲁庄公和一个能“远谋”的曹刿。

“乃入见”,曹刿去见了鲁庄公。可以说,曹刿正是感慨于鲁庄公心怀壮志,但却无人辅佐,所以这才心生豪情,想前往朝堂一见。

曹刿拜见鲁庄公之后,要如何才能让鲁庄公接受自己的建议呢?他采取了主动的策略,不等鲁庄公问自己为何前来,而是主动反问了鲁庄公一句。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10)

问:“何以战?”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11)

【译文】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的倒装,也就是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来跟齐国打这一仗呢?这一问就跟前文的“公将战”形成了对应。

曹刿想跟鲁庄公探讨的问题,可以称为战前的准备工作。《中庸》上讲,“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面对齐国这么强大的对手,如果不做充分地准备,肯定会再次遭受失败。

曹刿来见鲁庄公之前,就已经很清楚,鲁国能对抗齐国的根本所在,在于民心。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关键,军事实力并非最关键的决定因素,而在于“君民”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

鲁庄公既然敢于应战,作为一国之君的他是否懂得这个道理呢?曹刿很想听听眼前这位非常年轻的鲁庄公的答案。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12)

古文观止223(古文观止第7讲曹刿论战)(13)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 | 严鼎

音频 | 严鼎

音乐总监 | 曾力佳

排版 | 张金香

统筹 | 孟滕玲 张金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