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客朋友,关注作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公文写作干货,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加个关注

关于春季的“金句”(第二期)

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处:

清·高鼎《村居》。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释义: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随风摆动抚摸着堤岸,像是陶醉在这迷蒙的春烟里。写出了春日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用法提示:

高鼎是清代后期的诗人,主要活动都在鸦片战争以后。晚年由于遭受“议和派”的排挤和打击,高鼎归隐于江西上饶,这首诗便是那时那地所作。

在公文写作中,用这样温暖祥和的句子开头,很能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建议在非正式的谈话会、座谈会上多用这两句诗。比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样一个喜悦的季节里,年轻人都想出去踏青、散心,感受祖国秀丽风光,然而,即将毕业的学生却面临春季就业的选择,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公文写作经典的句子(公文中关于春季的)(1)

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出处:

近现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释义: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描写的是冬春之交的奇异景观。

用法提示:

陆游也有一首《卜算子·咏梅》,其中有这样两句:“更著风和“无意苦争春”,看似和毛泽东的这首很像,但是格调、风韵却完全不同。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不容乐观,毛泽东还能保持如此乐观自信的风流气度,实属难得。

在公文写作中,因为这联诗中有“风雨”“飞雪”,所以除了普通的春天,特别适合用于那种刚刚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时期。

公文写作经典的句子(公文中关于春季的)(2)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处: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释义:

日头照耀,,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用法提示:

杜甫的诗几乎首首有背景,句句有出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安史之乱即将结束之时,诗题中的“河南河北”并非河南省、河北省,而是指黄河南北等战略要地,即今天的郑州、开封等地。唐军收复失地,正流落四川的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便要和妻儿一起回到洛阳。在公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青春”一词,这里指的是明丽的春天景色,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青春。

所以,这联诗可以用于春天的文章中,能够增添一种积极向上的格调。比如,都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今天这个好日子里,我们汇聚于此。

公文写作经典的句子(公文中关于春季的)(3)

9.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出处:

北宋·晏殊《破阵子·春景》。原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释义: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描绘出春天里流动明媚的美。

用法提示:

晏殊是宋词婉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没有经历大的挫折和失败。在公文写作中,这三句描写的是典型的春天景色,“温润秀洁”,用在非正式的座谈会、欢迎会上颇为合适。比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正是春好处。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滞,逐梦的身影更显坚定,我们也要收拾心情,整装待发。

公文写作经典的句子(公文中关于春季的)(4)

1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出处:

唐·韩愈《晚春》。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释义: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形容春末百花盛开的灿烂景象。

用法提示:

韩愈曾经写过十六首《游城南》,不过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组诗,这首《晚春》便是其中之一。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只能用“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联,“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一联的讥讽、嘲笑意味太明显了,侧面反映了韩愈对“班门弄斧”之辈的不屑。

这联诗可以用在春末夏初之时,如果那时恰好有收获,就更好了。比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转瞬之间,2020年的第一季度已经过去,第二季度缓缓走来。总体来说,在此期间我们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

公文写作经典的句子(公文中关于春季的)(5)

关注作者,后续将会为大家更新下一期,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加个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