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为什么是蛇身人像(原创首发.上古女英)(1)

笔者治印:女娲

女娲为什么是蛇身人像(原创首发.上古女英)(2)

笔者治印:女娲

先秦时期<一说汉代>史官修撰记载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史籍<<世本>>,记载上古有两个女娲氏,<<世本>>原书已佚,后世学者辑补有《世本八种>>。

笔者引诸史籍,发见上古女娲氏有三,记于后,以就教于方家贤哲。

《世本八种·王梓材撰本.古號》:"又女媧二.一為伏羲之別.一則黃帝之臣"。

一,伏羲时女娲。

女娲又称创世女神、圣母、娲皇、灵娲、仓娲、帝娲、夏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女阴娘娘、中华圣女、上古贤王、风里希[凤里牺]。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女娲氏(师古曰:“娲,音古蛙反,又音瓜。”)。”

诸史籍记女娲氏:上古帝,伏羲同母妹妹。尝抟土为人,炼五色石以辅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而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又称娲皇、女娲娘,女娲氏生于承注山地方<现山东济宁县四十里>,牛首蛇身而宣发,传一天可有七十种变化。伏羲氏死,女娲氏代立,建都于中皇山 , 号女希氏。女娲氏正姓氏,定嫁娶,百姓称她为神媒, 传说女娲氏下传30多代。为夷(彝)族始祖。

宋罗泌<<路史卷十一.后纪二.禅通纪.太昊纪下>>云:"女皇氏,女皇氏女包娲,云姓,号女皇,名娲<伏羲姓风,妹女娲姓云,古圣人有不相袭>,一曰女希,<羲希古通用>。太昊氏之女弟。出于承匡,山在任城县。神媒,灭共工氏,后立,号女皇氏,治于中皇山之原,所谓女娲山也,山在金之平利。伏羲山在西城。治百有三十载而落。又曰皇母,而女弟女包<同包>娲立,年百九十有四,葬山阳,都于宛丘"。

后人列上古世系, 有:女 娲(伏羲氏2 公元前7707—--前7653年 (伏羲王朝 公元前7724--5008年)是为女皇。生子五,长子以风、次以虑、三以伏、四以羲、五以包。生女二,长赫胥、次宓妃。后代繁衍。

一说女娲五十岁被帝伏羲封于汝阳,五十三岁即帝位,建都于汝阳。

二,黃帝之臣女娲。

《世本八种·王梓材撰本.古号》:"又女娲二.一为伏羲之别.一则黄帝之臣"。

《世本八种——清茆泮林辑世本·作篇》<汉宋衷注,清茆泮林辑>:女娲作笙簧【礼记明堂位郑注。玉海一百十。】女娲作簧【风俗通义。北堂书钞乐部。文选长笛赋注。御览五百八十一。】宋均注曰:女娲。黄帝臣也【书钞文选注。玉海并仝。路史后纪二注引世本注女娲。笙簧为黄帝臣。】随作笙【汉书律历志注应劭说。北堂书钞乐部。艺文类聚四十四。初学记十六。释玄应大哀经六音义。通典乐十四。】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风俗通义。】宋衷注:随。女娲氏之臣【路史后记二注引世本以为随作。及宋衷注。】

三,禹妻、启母名女娲。涂山氏女名女娲,号女趫。

《史记索隐》引《世本》:"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趫也。"

《 史记正义》引《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

女趫:女趫禹妻,夏启母,名女娲,号女趫,又作女攸、攸女。今人因电脑打不出"趫"字,作"女娇"。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女趫(禹妃,涂山氏女,生启。师古曰:“趫音丘遥反。”)。”

《史记索隐》引《世本》:"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女号为女趫也。"

《史记正义》引《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以生启也。"

<<尚书>>孔氏疏:孟地,即古孟涂氏封国,域在今孟县。

《尚书·皋陶谟》:"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娶涂山氏族一女子,谓之女趫。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趫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时涂山氏之女唱"候人兮猗",此为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等候人的是女趫,被候的即是名闻寰宇的治水英雄大禹。

<<路史二十九卷.国名纪六.古国.三皇.上世妃后之国>>:"涂山<国>:<<太康地记>>:涂山故涂国。当涂故城西九十六有禹庙,涂山神祠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涂山,有涂山氏祖庙。

上古史事,古籍所记,我坚信之。报载台岛有无良王八羔子谓此等记载无实物为证,中国商朝前无史,台这些王八羔子又无法反证史籍为伪。

非无实物,今人未发现也,岂不见甲骨文史事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