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什么?简单来说有三点:第一怕吃亏,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亏上当;第二喜欢占小便宜,人一般不奢望去占大便宜,专占小便宜;第三,自私又爱面子。很多人最怕吃亏上当,并不是贬低的意思,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不太了解人情世故,不懂合理的去化解。
合理的怕吃亏有什么不对?资源是有限的,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不断地吃亏,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特性,凡是宣称钱财乃身外之物的人,多半都很小气。因为一个人如果心里没有某个弱点的话,就不会强调它。例如一个人缺乏信用,就会强调自己重信用,通过不断地强调,才能让别人上当。
就因为大部分人怕吃亏,所以人与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要有欺骗的意图,以互利互患为原则,才能皆大欢喜。一开始就有欺骗的想法,往往会“偷鸡不着蚀把米”,得不偿失。
每个人都怕吃亏,但是过分地怕吃亏就变成精打细算了,其实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发展出一套“差不多主义”,差不多就是刚刚好,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合理。
因为怕吃亏,处处小心谨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如果防不胜防,真的吃亏了,有些人也不以为意,反而相信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
如某说怕吃亏是被动的,那喜欢占小便宜就是主动的行为。占小便宜,关键词不是“占”而是“小”只占“小”便宜。一个人爱占“小”便宜,就表示这个人不贪,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爱占“小”便宜,不贪心,很守本分,为了过日子,占一点小便宜,没什么可耻的。占小便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试探对方。和别人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首先要了解对方,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首先要看对方的度量大不大,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小肚鸡旸的人做朋友。看对方舍不舍得,舍到什么程度,可以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是何分量。如果对方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和你计较,那他也就没把你放在心上。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是说,冯谖投靠到孟尝君门下,整天无所事事,却嚷着要锦衣玉食、宝马香车、不要以为冯谖是看孟尝君好说话,想多从他那里捞点好处。其实,冯谖一直在考验孟尝君,看他是不是值得效忠之人。
所幸孟尝君通过了考验,后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人不会轻易去占大便宜,一方面是因为不太会相信天上掉馅饼,如果有大便宜可占中首先会想到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上当。另一方面,人讲究无功不受禄,要等价交换,得到大相比之下,平原君就没有孟尝君那么聪明了。当时,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其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结果平原君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上党这块“肥肉”,为什么不要呢?虽然有人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但是,赵王和平原君却不听,把上党划为自己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险些被灭国。
这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人与人打交道,首先要明白,在合理的范固内,有些人比较喜欢占小便宜,但是也明白“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因此想要求人帮忙,只要施以小恩小惠即可。如果施以“恩大惠”的话,会让人心生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