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案播出之后,《底线》貌似彻底翻车了。大家对其评价可以说是直线下降,热度是上来了,评分却是彻底下去了。

其实,作为一部单纯的普法剧而言,《底线》还是比较真实的。为什么说他真实呢?一方面,由最高院指导,加上法官等一线人员协助拍摄,必然会与现实中的情况有所贴近。另一方面,剧中所展示的工作内容也都是取材于现实的,比如法官要经常面对群众的上访闹事,案件中调解几乎要成为必须,甚至出现抱着孩子开庭的情形,这都是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的场景,是真实的法院日常。此外,”周日休息不保证,周六保证不休息“,对于案件量巨大的基层法院来说,太真实不过了。

如何看待三观畸形的电视剧(底线到底是不是一部好剧)(1)

尽管剧里有不少现实的内容,但他展示的是一个理想中的法院,而不是现实中的法院。《底线》中出现的案例几乎全部取材于现实,有足够强的戏剧冲击性。大案都是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大的,小案都是贴近日常生活,关切民生热点的。无论是从剧方热度而言,还是从大众普法的角度来看,舆论广泛关注的案件当然效果更好。

如何看待三观畸形的电视剧(底线到底是不是一部好剧)(2)

但问题就在于剧中对案件的改编是过度改编,甚至是扭曲案件双方的过错,强行输出自己的观点。而现在由于社交媒体的发达,加上互联网的传播,很多时候,普通人只知案件的大概,而关于真相的宣传却寥寥无几。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裁判文书网阅读判决的。因此主流媒体的动作很容易让人以为:这就是真相。就货拉拉案来说,这个改编是什么意思?那些只知大概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的货拉拉司机和他们一家会怎么想?原案中的司法不公,一嘴没提。还是那句话,“改编自真实案件”却宣扬着虚假的感动和司法系统不切实际的“完美”,对真实情况毫无反思,无法说服观众。

如何看待三观畸形的电视剧(底线到底是不是一部好剧)(3)

此外,作为一个普法剧,《底线》做得也不够到位,对普通的公众来说,有些情节可能看不懂,比如法官为什么要调解,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有什么不同,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有什么程序区别等等,太注重案件的推进,而忽视了讲清楚程序的发展,容易让观众云里雾里。而对于法院人来说,这部剧又太多“错误”,法官开庭不就系红领导,法官也不会乔装打扮去取证,更不可能在刑事案件里自己去取证,去侦查事实,法官审理案件的思路,合议庭讨论的思路与公安,检察是完全不同的,剧里似乎没有很好的体现。

司法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司法剧也不应当仅仅成为吸引流量和热度的工具。与外国的一些优秀的律政剧,司法剧相比,我国的司法剧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