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尹吉甫写的(尹吉甫年表选自诗经原本)(1)

尹吉甫(西历前852-前775年),黄帝之后伯修族裔,族居中原,是西周晚期南燕(今河南延津县北)贵族,本姓姞,后改姓吉。因其父辈是南燕贵族庶出分支,于是早年随父母叔姑等迁居卫国复关(今河南濮阳县西)。

尹吉甫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传奇。尹吉甫青年时代,在家时,从事过农业和木工,后来作为“士”,随孙子仲南平陈宋;尹吉甫以乡长“良人”身份,曾组织两千人的部队参加过宣王初期的南征北战和东征西讨等系列军事行动,足迹几乎遍布西周全境以及大部分分封诸侯国,为“宣王中兴”立下了巨大功勋;尹吉甫长期作为宣王“尹氏”,恒秉简书之职,是宣王策命工作的重要人物;尹吉甫作为近臣“侍子”,在宫廷外参加了护韩北迁、东迎庄姜等重要活动,在宫廷中参与了卫国乃至周王朝的国事,曾亲身教育过宣王之子姬宫涅,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尹吉甫在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中,在各个时期各种场合下写下了许多颂词、祭文以及抒情诗篇,这些颂词、祭文以及抒情诗篇遗留下来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它成了中华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因此,尹吉甫是无可争辩的中华诗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家。

尹吉甫一表人才,而又多才多艺,善音律,懂木工,能歌善舞,能文能武。正因为如此,年轻时的尹吉甫就吸引了比他小十多岁的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而又能文能舞的卫国小公主仲姬(孙子仲之女)的注意,并最终成为他的恋人和前妻。两人在自由恋爱和结合期间,仲姬也为我们留下了四十多首爱情诗,并保留在《诗经》之中。因此,仲姬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女诗人。原来,《诗经》原本是尹吉甫和仲姬二人的诗集。遗憾的是,古代的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合始终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加上双方身份、地位以及年龄的差异,尹吉甫和仲姬最终仳离。最后,尹吉甫与父母为其明媒正娶的姜氏白头偕老。

周幽王六年,年逾古稀的尹吉甫佐伯士西征时,因伯士不听其谋而招致惨败。伯士把责任全污在尹吉甫身上,尹吉甫不服而申诉,伯士最终被杀。无巧不成书,伯士恰恰是仲姬的第二任丈夫,是时任周幽王卿士的南燕国君蹶父之子。于是,尹吉甫遭卫国驱逐,回南燕则不被容留,尹吉甫只好携妻子和子女南流至房陵(今湖北省房县),最后抑郁而逝。

尹吉甫享年78岁左右,其年表简略如次。

周厉王二十八年(西历前852年),姞甫出生于南燕贵族庶支家庭,长子,姞姓,兮氏,名甲,字父(甫)。其时,厉王邪乱,边族乱边。

周厉王二十九年至共和三年(西历前852-前839年),少年和童年。姞甫年幼时随父母叔姑等迁居卫国复关(在今河北濮阳县内),改姓吉。其间,历经厉王乱政、厉王奔彘、共国(今山西永济市涑水一带)国君共伯和行政,天下号曰“共和”。

共和四年至八年(西历前838-前834年),志学束发之年。吉甫居卫国复关。吉甫一家虽然客居为“氓”(即外国人),但是,吉甫在家里获得了良好教育。

共和九年至宣王元年(西历前833-前827年),成年。吉甫居卫国复关。其间,历经天下大旱,共伯和归政回国,宣王姬靖即位,天下复归正道。其时,成年吉甫,人才文才出众,屈居家里而抱忧世有为之志,感时事多变而作《兔爰》诗篇,该篇即为《诗经原本》首篇。

宣王二年(西历前826年),27岁。夏,吉甫参加卫国举行的万舞选士大会,被选中为士,被赐爵良人(乡长),赐食邑(浚邑),并邂逅认识在卫国宫廷长大的卫国公主仲姬。吉甫作《简兮》等诗篇,仲姬也有《猗嗟》、《绸缪》诗篇问世,为初识、邂逅吉甫而作。后,吉甫领命到浚邑并树旗(作《干旄》)示主,开始新的生活。冬,吉甫奉命赴卫都沬邑随卫釐侯、卫叔姬和狩猎北园。吉甫写下了《驷驖》等7篇诗篇,仲姬挂念吉甫而作《采绿》诗篇。

周宣王三年(西历前825年),28岁。春,吉甫接到南征命令后,赶到卫宫,完成了战前祭祀活动,并很快随南征主帅孙子仲从漕邑挥师南下,实现了南平陈宋的军事目的。吉甫写下了《东方未明》、《清人》等6首诗篇。夏秋之际,吉甫随部队驻防陈城,与随后赶来的仲姬热恋。陈城东门是他们经常出入、约会的地方。但是,这一场自由恋爱,最终被仲姬父亲孙子仲知晓。于是,远离闺阁的仲姬被勒令北归回家。于是,热恋故事又增添了长距离追踪、海誓山盟、依依惜别和相思相恋的情节。吉甫有《击鼓》、《出其东门》、《株林》等20余诗篇反映这些故事。仲姬也有《有杕之杜》、《君子阳阳》、《女曰鸡鸣》等诗篇。冬,孙子仲部队完成南征任务,回卫邑楚丘举行战后颂祭先祖活动,吉甫写下了《定之方中》等诗篇。

周宣王四年(西历前824年),29岁。春夏之际,吉甫随南燕国君蹶父到陕西韩城把韩侯迎到镐京,韩侯朝见宣王后,尹吉甫又护韩(陕西韩侯)北迁(今辽中地区),中途韩侯顺路迎娶韩姞北上,吉甫直到是年冬季才返回卫国。尹吉甫为此写下了著名的《韩奕》等6篇诗篇。

周宣王五年(西历前823年),30岁。吉甫随周宣王从年初开始,西征西戎,北伐玁狁。宣王西征北伐,从都城镐京出发,经六站,最终于三月二十四日到达洛水之滨。第一站,在镐京西之漦城,第二站到邰城,第三站到岐山,第四站到豳邑,第五站到灌鹊谷,第六站到洛水之滨的 (就是后来的彭衙)。其间,吉甫写下了《生民》、《公刘》、《吉日》和《瞻彼洛矣》等19篇诗篇。吉甫从征有功,获宣王奖赐。后来,吉甫作《兮甲盘》铭曰:“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各伐玁狁于 ,兮甲从王,折首执□,休、亡敃。王易兮甲马四匹、驹车。”三月下旬,王命吉甫南集军需。于是,吉甫率部南下,经成周以至南淮夷、谢城。直到是年六月,完成任务,吉甫写了《黍苗》等6篇诗篇。其间,仲姬自卫国千里西寻吉甫到镐京,不见而作《白华》诗篇。六月,吉甫南集军需部队继续北归,而自己却东归家乡,见到父母和诸弟,并到浚邑组军,赶赴北伐前线,支援南仲北伐。其间,有《凯风》等3篇诗篇。吉甫组织的包括其六个弟弟在内的驰援南仲部队,直接到南仲所在的今山西永济县一带的北伐前线,而吉甫在向宣王复命后,仍被命支援南仲。在北伐前线,吉甫先是被命建造兵车、军营,后又受命经略“朔方”(指今山西闻喜县一带),直到明年。其间,吉甫写下了《出车》等16篇诗篇。

周宣王六年(西历前822年),31岁。春,吉甫在今山西西南助南仲北伐玁狁未结束时,突然接到命令随宣王南征淮夷。此时,宣王命吉甫为尹氏(近臣,主持策命工作),尹吉甫的“尹”由此而来。尹吉甫于是自今山西永济出发,到宗周,随宣王,西过郿邑,南下褒斜道,沿汉江东向,过谢城,再顺淮水东下而到徐国。宣王镇服徐国时,大约在夏历二月中旬,二月下旬又回到宗周,共计仅花一个半月时间。其间尹吉甫共计写下了《江汉》、《常武》等15篇诗篇。四月,尹吉甫自南北归,再次支持南仲北伐,最终取得战事胜利。其间,吉甫写下了《车邻》、《扬之水》等10篇诗篇。五月,尹吉甫参加了南仲凯旋回京所举行的贺祭以及宴乐等活动,其间写下了《都人士》、《灵台》、《思齐》、《文王》、《文王有声》和《下武》等37篇诗篇。六月,尹吉甫终得回卫与仲姬相见,尹吉甫又写下了《侯人》、《六月》、《桑中》、《将仲子》和《棠棣》等14篇诗篇。尹吉甫与恋人仲姬久别相见后,其难分难舍之状以及自由恋爱所带来的苦恼,弥漫在其间所写的诗篇之中。其中,著名的《关雎》篇,就是尹吉甫有感于难娶到美丽多才的仲姬而作。八月,尹吉甫在家再次接到南征命令(《祈父》),先随方叔征服荆蛮(《采芑》),后回到宋国举行祭祀活动(《商颂》),再后到十月才独自北返归家(《匏有苦叶》)。十月,尹吉甫终于与恋人仲姬喜结姻缘。其间,尹吉甫和仲姬共有《北门》、《著》等9篇诗篇。

周宣王七年(西历前821年),32岁。初春,尹吉甫奉命南戍申、甫、许三国。其间,妻子仲姬随戍,至八月下旬,仲姬从汉江北上,北过宗周回卫。尹吉甫至冬而回。其间,尹吉甫和仲姬共有《崧高》、《扬之水》、《汝坟》等13首诗篇。

周宣王八年(西历前820年),33岁。春,尹吉甫奉命东迎庄姜嫁卫。齐姜嫁卫是早已定下的婚事,但是,由于齐国内外部因素影响,拖延了很长时间,最后是在宣王直接干预下才得以实现。其间,尹吉甫写下了《烝民》、《何彼襛矣》和《硕人》等7篇诗篇。

周宣王九年(西历前819年),34岁。夏,尹吉甫奉命随宣王到东都,进行东征动员,之后随宣王到圃田泽进行冬狩,为来年正式东复鲁宋做军事准备,其间,写下了《车攻》等诗篇。

周宣王十年(西历前818年),35岁。尹吉甫作为宣王先锋官率领本部(包括其诸弟)参加东复鲁宋之战, 到是年秋季进入极艰苦、残酷阶段,到冬季最终结束,为收缴战利品回到大野泽。其间,有《大东》、《渐渐之石》、《破斧》、《駉》等诗篇。

周宣王十一年(西历前817年),36岁。善木工的尹吉甫,奉命到刚刚复国的鲁国都城曲阜重建宗庙宫殿,到是年秋建成,接着举行战后祭典。尹吉甫为此写下著名的被后人称为《鲁颂》的诗篇。

周宣王十二年(西历前816年),37岁。夏,出征三年的尹吉甫,总算回家。刚刚回家的尹吉甫,父母又强为其明媒正娶姜氏,引起本不受婆家待见的仲姬的强烈不满而闹仳离。尹吉甫多方努力试图留住仲姬,但最终无果,仲姬携子伯奇恨恨离去,留下《硕鼠》等诗篇。

周宣王十三年(西历前815年),38岁。春,尹吉甫还在为挽回与仲姬的婚姻而努力奔波,都没取得一点效果。夏,仲姬另嫁南燕蹶父之子伯士,尹吉甫悲伤不已。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由自由恋爱到共结连理的真实故事,维持七年后(这七年聚少离多),以仳离告终。从宣王十二年夏至今,男女主人翁各写了若干诗篇,并得以流传下来,使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探寻到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其间,尹吉甫和仲姬留下了《东山》、《氓》和《泉水》等22篇诗篇。尹、仲仳离后,仲姬从此无诗。

周宣王十四年至十五年(西历前814-前813年),39-40岁。尹吉甫,闲居于家。与父母为其另娶的姜氏和好,并有其子伯封。十五年,卫釐侯薨,卫武公即位。

周宣王十六年(西历前812年),41岁。卫武公召尹吉甫入卫廷任事。夏,尹吉甫随武公巡田。秋,随武公举行秋祭。其间,写下了《甫田》、《大田》和《信南山》等11篇诗篇。

周宣王十七年至二十四年(西历前811-前804年),42-49岁。尹吉甫先在卫廷任事,后又被周宣王调入周廷仍任尹氏之职,其间,不知是于哪年西入周廷。

宣王二十五年(西历前803年),50岁。夏,天连旱,尹吉甫在镐京听到父母双亡噩耗,写下《云汉》、《蓼莪》两诗篇。

宣王二十六年四十六年(西历前802-前782年),51-71岁。尹吉甫料理完父母后世后,仍在周廷任职。四十六年,宣王陟,幽王即位。

幽王元年(西历前781年),72岁。据《竹书纪年》幽王元年载:“王锡太师尹氏皇父命。”说明,尹吉甫从幽王元年开始不再任尹氏之职。

幽王二年至五年(西历前780-前777年),73-76岁。尹吉甫仍在周廷任事。幽王自即位至五年间,任用邪辟,荒淫乱政。尹吉甫常以“诗”大谏,留下了《民劳》、《节南山》、《板》和《正月》等12篇诗篇。

幽王六年(西历前776年),77岁。夏,尹吉甫奉命佐伯士西征,伯士不听尹吉甫之谋,招致失败。伯士兵败逃归,联合其父蹶父、其妻仲姬诬陷尹吉甫,致使尹吉甫蒙冤,尹吉甫写下《何人斯》、《瞻卬》等10篇诗篇。尹吉甫蒙冤不服,四处申辩,虽得不到当事人亲属的支持,但最终伯士还是被周廷正法。于是,伯士妻子仲姬等怨怒尹吉甫,卫国也没收其官职和土地,还毁其房屋,以致尹吉甫被迫离卫,尹吉甫为此写下了《巷伯》、《鸱鸮》、《黄鸟》和《我行其野》等11篇诗篇。秋,尹吉甫被卫国驱逐后,回到家乡南燕,又不被接纳,随仲姬而居的长子尹伯奇也被南燕驱逐。于是,尹吉甫一家最终被迫南流,最终落脚于今天湖北房县。其间,尹吉甫写下了《十月之交》、《四月》等3篇诗篇。

幽王七年(西历前775年),78岁。年老的尹吉甫,遭受连续打击,抑郁而逝。

回顾尹吉甫一生,尹吉甫因其庶出身份而自南燕迁卫,在卫国以文武全能见用,官至西周尹氏,食土卫国浚邑,以其卓越功绩进食四簋之礼。尹吉甫久为宣王近侍之臣,是“宣王中兴”中功勋卓著的军事家。不过,由于尹吉甫身份原因,按照西周高官必出诸侯贵族规矩,尹吉甫始终未得升任朝廷高职。故,今天湖北房县尹家山宝堂寺遗址尹吉甫古墓石碑镌刻的“周太师尹吉甫之墓”八个大字中,指其为“周太师”显然不实,此应是后人对《诗经》中“太师尹氏”和“尹氏太师”的误解。《竹书纪年》幽王元年载:“王锡太师尹氏皇父命。”此是指皇父以太师兼尹氏也。《节南山》诗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尹氏太师,维周之氐。”此“师尹”和“尹氏太师”是尹吉甫指说皇父也。可见,尹氏非太师。试想,如果尹吉甫官至太师,列三公之尊,他不可能屈居卫国仅食浚邑,不可能是佐伯士西征而应是率师亲征,更不可能有后来的蒙冤被逐之事也。总览尹吉甫一生,虽官职仅至尹氏,但是作为周宣王重要近侍之臣,常随君王左右,也是一个极重要的任职。

尹吉甫一生写下了三百余篇著名诗篇。遗憾的是,他的诗篇散留各处,在传播过程中还有遗失。最后,东周乐师收集诗篇以配乐,无意中使尹吉甫的散诗汇集成册,最终定型为305篇,其中包括了其女友兼前妻仲姬所写的43篇诗篇。尽管如此,尹吉甫是中国无可争辩的第一个诗人,真所谓:“诗篇肇始,源自作者一生东西南北;诗祖巨献,垒自作者一生勤劳困苦。”尹吉甫的诗,反映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同时,诗篇为我们保留了作者所处时代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纪录。因此,尹吉甫的诗,既具有自传性,更具有历史性。尹吉甫的诗篇,是中国的伟大史诗。毋庸置疑,尹吉甫的诗,既是中国私人诗篇之始,也是中国史诗之始也。尹吉甫诗篇,其写诗手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遣词用句的灵活性和全面性,诗篇主题的历史性和责任感,注定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首个著名的文学家。尹吉甫诗篇独特的“赋比兴”写作手法,不仅是古代诗篇的创作手法,更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思维模式的反映。尹吉甫诗篇里所用到的丰富而寓意深刻的字词、成语,不仅是古代文字语言系统的集成,更是中国元典文化的集中体现。尹吉甫诗篇,不仅是中国诗性历史的深刻记载,更是中国历史与哲学的升华。尹吉甫纪实性历史性诗篇所反映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维天之命》)的“天命”思想、“天生烝民,有物有则”(《烝民》)的“物则”思想、“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荡》)以及“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十月之交》)的“人命”思想,等等,都巨大地影响了他的后人。

尹吉甫逝世后,后人仰慕不已。西汉扬雄《法言.学行》载:“昔颜尝睎夫子矣,正考甫尝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睎尹吉甫矣。” 睎,仰慕也。正考甫,宋襄公(西历前650-637年在位)之臣也。奚斯,鲁僖公(西历前659-627年在位)之臣也。正考甫、奚斯是仰慕尹吉甫之文也。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正义》载:彭城相袁元服,名贺。按语曰:贺早失母,不复继室,云:“曾子失妻而不娶,曰:‘吾不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以吉甫之贤,伯奇之孝,尚有放逐之败,我何人哉?’”曾子、袁元服等是崇拜尹吉甫之贤也。魏文帝曹丕《与张既诏》曰:“卿逾河历险,以劳击逸,以寡胜众,功过南仲,勤逾吉甫。”曹丕是赞美尹吉甫之勤也。元代脱脱《宋史.志(卷58)》载,乾道六年,著作郎傅伯寿言:“尹吉甫之伐玁狁,召虎之平淮夷,寔亚鹰扬之烈”。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志(卷59)》亦载,清圣祖六十一年,补祀功臣,增有仲山甫、尹吉甫等人。此是敬纪尹吉甫之功也。今山西汾阳、平遥、河北南皮有尹吉甫之墓,四川泸州石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此是后人仰慕尹吉甫之名、铭记尹吉甫之功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房县出土的刻立于清代乾隆三年(西历1738年)春的大石碑诗曰:“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膚功。”此是后人拜诗祖祭其膚功也。尹吉甫与仲姬的诗篇,幸得东周乐师集词加谱得以残存,幸得毛氏藏诗躲过秦火。虽唐代以前,只认《毛诗》传说,但至宋以后,历代前贤,剖析疑古,直至今日,徐某终得尹吉甫《诗经原本》,也算是向两千七百余年前的诗祖致敬也。

选自:观山湖走客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