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人情社会,日常来往的都是熟人这也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重视交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与人第一次见面、第一次通信,只要是平辈,动不动就称兄道弟,不拿自己当外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在古代关系不错的朋友怎么称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古代关系不错的朋友怎么称呼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人情社会,日常来往的都是熟人。这也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重视交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与人第一次见面、第一次通信,只要是平辈,动不动就称兄道弟,不拿自己当外人。
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朋友也分很多类。这里选一些来了解。
总角,本意是小孩子头上扎的两个发髻,泛指童年。总角之交/总角之好,就是儿时一块长大的朋友。
三国时,东吴国主孙策和大将周瑜(字公瑾),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是连襟。同时,两人还有另一层关系,孙策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两人还是一块儿长大的朋友。
我们知道,“青梅竹马”是指儿时一块玩耍长大的男女,由此引出一个词“竹马之交”,就是小时就关系很好的朋友,这跟“总角之交”意思相近。
不是一起长大,但是结识后感情特别好,这可以说情同莫逆/莫逆之交。《庄子》中说到,有四个人志向、价值观一致,“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逆于心,就是彼此相处心意相通,没有半点隔阂。这样的朋友,称为“莫逆之交”。
既然志同道合、感情这么好,要不,大家一起结拜为兄弟?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义为兄弟,这叫“金兰之交”。
《周易》中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两个人心意相同,劲往一处使,可以斩断坚硬的金属;同心之人交谈,说出的话语吐着像兰草一样的芳香。
这便是义结金兰/金兰之交的典故出处。
魏晋时,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如故,情投意合,“契若金兰”。山涛的妻子有些不能理解,问山涛,山涛说:“眼下可以做我朋友的,也就是这两人了!”
正式结为金兰,需要互相交换写有姓名、年龄、家族谱系的帖子,称金兰谱,简称兰谱。有些小说里写到“互换兰谱”,跟“义结金兰”是一样的意思。
是兄弟就要共患难。一起经历患难的,称为患难之交;经历生死考验的,称为生死之交;可以互相托付性命的,称刎颈之交。“刎颈之交”的典故,来自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名人,廉颇和蔺相如,即“将相和”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名将,蔺相如是赵国上卿,地位比廉颇高。廉颇抱怨:“我在战场上攻城掠地、出生入死,蔺相如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现在地位却在我之上。我不能忍受。”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不愿跟他起冲突,有意躲着他。
蔺相如的手下人不满了,说:“您对廉颇怕成这样,太掉价了,我们都觉得很没面子。”
蔺相如解释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我这样做是为了赵国的安定团结。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才是让秦国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廉颇知道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和好,结为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为了朋友,生死不顾,即为“刎颈之交”。
还有一个词值得了解:忘年交。
顾名思义,忘年,忘记年龄差距。不拘年龄大小、辈分高低而结为朋友,称为“忘年交”。比如:东汉孔融和祢衡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对忘年交,两人结交时,孔融四十岁,而祢衡才二十岁,地位的高低和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妨碍他们之间的友情。
其他还有什么杵臼之交、车笠之交。这两个比较生僻,只是知交朋友的雅称,不能作为朋友类型。
杵臼(chǔ jiù),舂捣谷或药的工具。东汉人公沙穆,一边求学,一边在官员吴祐家做舂米工人。吴祐见他谈吐非凡,便与他以朋友相待。这个词用来形容不以贵贱、贫富论朋友。
车笠之交,出自《风土记》。古越之地,民风淳朴,交友只论心意,不论外物。与人结拜时会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你坐在宝马车里风雨不进,我戴着斗笠日晒雨淋,既然是朋友,相见请下车;我走在路上尘土满面,你骑在马上春风得意,既然是朋友,相见请下马。
——那种向你递根烟隔着你一丈远,需要你跑上前去接过来的朋友,不是真朋友。
既然说到了真朋友假朋友,不得不提“酒肉之交”,也就是酒肉朋友、狐朋狗友。
这里,我要以一个被生活摧残过的中年人的身份说句老实话:酒肉朋友也是朋友;一些正经朋友办不成的事,酒肉朋友轻松就能帮你办成;一些跟正经朋友说不出口的话、道不出来的情绪,跟酒肉朋友却可以“打”成一片。
朋友有真假,也有好坏。古人把坏的朋友称为“佞友”,把好的朋友称为“良朋”。良朋益友,自然是对自己成长有益、对自己生活有帮助的朋友。
但“良朋”这个词,更多地是当作一种客套语来使用。
《三国演义》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听人抚奏琴弦,能听懂其中的心意;与朋友相交,如醇酒佳酿。一句话尽显儒将周瑜的风流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