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行博览: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千瓣白桃。桃中有兆,东汉《说文解字》曰兆,“兆卜,灼龟拆也”(金注:兆卜,占卜。灼龟,龟甲火烧后产生的裂纹,用以预测;拆,裂开、裂纹)。古代认为,桃与神灵有关。宋代《典術》云,“桃,五木之精,仙木也”。古人认为, 桃木能辟邪,有鬼畏桃木的传说。绯桃因植株其花开红色或深红色,木蕴神灵而得名。千瓣白桃为蔷薇科桃属植物千瓣白桃(学名:Amygdalus persica L. var. persica f. albo-plena Schneid.),为桃的栽培变种及变型,属于观赏桃花类的半重瓣及重瓣品种,可以统称为“碧桃”(金注:碧bì,即白中带青绿,如青白色)。桃原产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千瓣白桃的主要特征是,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重瓣,瓣片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白色;雄蕊多数;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桃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2000年前《诗·周南·桃夭》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金注:夭夭yāoyāo,绚丽茂盛的样子。灼灼zhuózhuó,花茂盛鲜明。华huā,即花)。确实,桃林花开怒放,美不胜收,甚是抢眼。后人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比喻美丽时尚的女子。唐代诗人崔护情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浓缩为“人面桃花”,是指对所爱慕而不能再相见的女子的怀念。千瓣白桃花、果实可食,花和种子可入药。2000年前《神农本草经》桃核仁载,“(仁)主瘀血,血闭瘕邪,杀小虫。桃花杀注恶鬼,令人好颜色”(金注:瘕 jiǎ,中医上指女子腹中结有硬块的病症。小虫,寄生虫。注,通诸。恶鬼èguǐ,指残害人的鬼魅。颜,面容、容颜)。明代《本草纲目》桃仁载,“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金注:骨蒸,中医病症,为阴虚劳症。疟,通虐)。《本草纲目》桃花云,“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人阴血,损元气”。《中国药典》(2015年版)未收录千瓣白桃和千瓣白桃种子入药。现代研究表明,桃花富含蔷薇苷等多种黄酮苷类成分,具有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人的食欲作用。桃仁含黄酮类、酚酸类等化合物,具有抗凝血、抗血栓、预防肝纤维化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温馨提示:如需用此植物治疗疾病时,请在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具体指导下使用。附金博在北京所摄的照片。

月下桃花寻旧梦花前杨柳展新姿(人面不知何处去)(1)

月下桃花寻旧梦花前杨柳展新姿(人面不知何处去)(2)

月下桃花寻旧梦花前杨柳展新姿(人面不知何处去)(3)

月下桃花寻旧梦花前杨柳展新姿(人面不知何处去)(4)

,